孟娇 杨安琪
摘 要:地方本科院校承担着为地方社会发展培育人才的重任,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教学人才缺乏、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不足、社会认知存在误区等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地方本科院校应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改变社会认知和风向,从而帮助本校学生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目标;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1-000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1.00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浪潮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大新兴热点,走入了大学课堂,成为中国大学生日常学习的一部分。在教育部2018年6月14日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中,全国本科院校一共有1243所,其中公办本科大学有817所,民办本科学校有417所,中外合作办学学校有7所,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学校有2所。除去76所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我国地方本科院校1177所,占我国本科院校数量的大部分,是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力军。地方本科院校应结合自身师资和教学情况,推动教育供给侧改革,改变传统的高等教学模式,努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地方培养有思路、有能力、有知识的创新型应用本科人才,促进学校所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一、 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在现实教学工作中,虽然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加大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提高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开设了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邀请创新创业成功人士进校为本校学生开展讲座,并为在校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专业咨询。但是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并未收到预期效果,在开展的过程中暴露了大量的问题,造成了不必要的教学资源浪费。
(一)专业教学人才缺乏
在以往的本科教学过程中,各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多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实践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实践型教学人才的缺乏。而在创新创业教学的过程中,实践远比理论知识重要,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实践引导,全方位地去了解创新创业,明确自己从自身条件出发,怎样科学合理地创新创业,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授课教师自身能力所限,创新创业教学经验缺乏,往往束缚于课本,简单以阅读教材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流于形式,课堂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场面,造成了教学时间不必要的浪费,没有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预期目标。
(二)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不足
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学生热情与否,影响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决定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成败。在实际学习中,在校本科大学生多專注于专业理论知识,忙于各种专业相关的资格考试,或者耽于学习,花费时间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在思想上并不重视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多以消极的形态去了解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导致了上课时间学生并不认真听讲,往往去做与授课无关的事情。在实践上,除了一小部分大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的勇气,绝大多数在校学生怯于自身条件,不敢参加创新创业实践。由于在实践和理论上热情的不足,在校学生没有主动去培养自己创新创业的能力,走向社会后,部分学生不得不面对在创新创业能力上的不足。
(三)社会大众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
在中国传统思维中,教育应致力于书本教学,通过埋头苦读、十年寒窗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经过考试的检验,认可学生所学知识,达到学生受教育的目的。而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实践大于理论,考试并不能检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高低,创新创业教育也并不适合纳入传统的考试体系中。这就使一部分社会公众并不认可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反对高校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中的地位,甚至反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由于一部分社会公众的认识误区,地方本科院校承受了一定的压力,减少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放松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地方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出现了偏差。但是,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推动教育供给侧改革,为院校所在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优秀的应用型创业人才。
二、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教育应为社会大众服务。开展各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回馈社会,服务大众。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应以此为目标,实现教育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1)学生应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最大受益者,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升华人生梦想,不仅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还能通过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理性地去看待和认识社会,成功地融入社会中。(2)地方本科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教学课程体系,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能力,充分认识自身教学定位,在教育供给侧改革中越走越远,培养出一大批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3)院校所在区域社会能够受到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社会氛围,带动本地社会大众积极创新创业,形成新的社会风尚,为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发展热点。
三、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对症下药”所需的对策
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各种问题,把好脉搏,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发展。
(一)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创新创业教学工作的灵魂,优秀的教师能够准确无误地向学生传达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培养一名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需要加大对教师队伍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相应的专业上升渠道。同时,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提高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热情,吸引年轻教师加入到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中去,为创新创业提供人才储备,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长远发展。
(二)鼓励支持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
学生作为课堂教育的参与者,学习热情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开展。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地方本科院校从自身条件出发,采取鼓励措施,大力支持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奖学金名额,设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评价体系,鼓励在校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支持学生在实践中积极创新创业;在校园中,宣传优秀创新创业人物典型,树立良好的正面榜样,掀起广大在校大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的热潮;开展创新创业大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形成一股创新竞争的热潮,激发广大在校生的参与热情,并且长此以往地将比赛坚持下去,成为本校校园传统的一部分。提高本校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需要多管齐下,采取多项措施,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变社会认知风向
在传统思维的影响下,部分社会公众尤其是在校学生家长对于创新创业教育采取了否认的态度,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这就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加大社会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改变社会公众对于教育的传统认识。政府有步骤地通过在社会媒体上进行公益宣传,使社会公眾对创新创业教育有正确地认识;高校积极把握与家长接触的机会,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向学生家长传达,使家长能够主动支持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创业。良好的社会环境将极大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包容学生创新创业的失败,解除学生的思想包袱。
高校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一个国家科研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办好高等教育至关重要。在高等教育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将丰富在校学生的学习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快高等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使高等院校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陶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2] 刘佳,许华伟.“供给侧”改革视野下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7(1).
[3] 李颖,杨建肖,张佳景.教育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河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反思与模式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6).
[4] 朱飞,李亚男.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与现状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