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听说读写,提升课堂效率

2018-10-25 11:15王安洪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8年10期
关键词:倾听言说朗读

王安洪

[摘 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师应精心创设听、说、读、写的训练点,培养学生用心倾听、生动言说、动情朗读、潜心叙写的能力,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倾听;言说;朗读;叙写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8-0049-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贾志敏老师说:“语文课,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语文课上要讲‘字、词、句、篇,要讲‘听、说、读、写。”笔者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务必把握课标精神,在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用心倾听,领会文本

叶圣陶先生说:“听话也是阅读,不过读的是‘有声的书。能够留心听话,对于阅读能力的长进大有帮助。”经常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听的训练,能使学生养成聚精会神、边听边想的良好习惯。正所谓:“如耳周听,十方无遗。”

(一)听写

单纯的听写比较枯燥,训练多了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教师可以开展多形式的听写。为此,我总结了几种听写词语的方法:根据意思写词语——教师说意思,学生根据意思写词语;根据近义词、反义词写词语——教师念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学生写文中相关的词语;根据词类写词语——教师念同结构的词语,学生写出文中相关的词语。如听写“翠色欲流”“一碧千里”(《草原》)时,我念“垂涎欲滴”“一望无垠”;听写句子、段落时,我经常采用“速记比赛”的形式进行。通过采用各种听写方法,学生不但没有厌烦,反而兴趣盎然。

(二)听说

1.听后复述。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听的水平,而且对学生记忆力的提高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复述其他同学或者我的话语。我常说:“前面同学的回答很精彩,你能再说一遍吗?”“老师刚才说了什么,你能再重复一遍吗?”这样训练多了,学生在课堂上也会更投入,渐渐养成了善于倾听的习惯。

2.听后评议。这除了能提高学生听的水平外,更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当课堂中出现一些关键问题或者有歧义的问题时,我通常会问学生:“听了刚才同学的回答,你同意吗?如果不同意,那么请说说你的看法。”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之后,我让学生针对“圆明园是否应该重建”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组织开展“小小辩论会”。在辩论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仔细聆听对方的发言,从中找出弱点进行辩论。如一方说:“圆明园如果重建必将耗费大量的金钱,而且有许多文物被西方国家抢去,都找不回来了,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此时,另一方马上指出:“找不回来没关系,我们可以让它空缺,在旁边注明此文物被谁抢去,现在在何处。这样更能让现在的人感受到列强的可恨。”说得有理,辩得精彩。

二、生动言说,品味文本

为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师得做有心人,教学中要认真设计说话训练点,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说话训练。其实,阅读教学中的说话练习形式多样,各有所妙,文本内容不同,说话训练点也自然不同。我通常采用说句、仿说、复述三种训练方式。

(一)说句

单纯地说句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课堂也显得不够丰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长句。如《卖木雕的少年》一课,建议在学习了词语后,抓住“遗憾”一词展开教学。

(1)词语的意思?

(2)回文:少年和“我”各為什么事而遗憾?

(3)让学生反复地讲,熟悉文章内容。

“我为看上了精美的木雕……带不回来而遗憾。”

(4)在课件中点击“精美”一词,让学生把形容木雕的词加上去(如同滚雪球一样),中间用“却、可是”连接,形成一段话。

(5)后来遗憾解决了吗?少年做了什么事?解决了吗?连起来再说。

这样,以“遗憾”为支点,将文中词语串联起来,就加强了“词—句—段”的训练。

(6)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双休日,小明去超市买东西时看中了玩具,可是妈妈不同意买。你能否用“遗憾”来说一句话?

附加:什么样的玩具(状物描写)、当时的心情(心理描写)、跟妈妈怎么说(语言描写)——构成段落。

这种说话训练是十分值得的,在学文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又让学生感悟了生活。

(二)复述

复述包含着某些创造的因素,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说话水平都有着相当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改变复述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说话兴趣。如我在指导学生复述《白杨》的第14自然段时,并不是简单地让他们重复说,而是要求把“他们”改成第一人称“我们”来复述。通过改变人称复述,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父母选择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崇高精神。

三、动情朗读,感悟文本

著名学者吕思勉早在1925年就指出,如今国文课“根本之弊病,则在重讲授,重讨论……而不重实际之阅读”“故今日谆谆之讲授,及无谓之讨论,十分之九,皆可省去”。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朗读就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

(一)通读,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学生拿到一篇文章首先应该会读,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先让学生朗读或默读,并且是自由读,有困难的语段多读几遍,不要片面追求完成教学任务而浮光掠影地读上一两遍。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时穿插教师的范读。梁实秋先生回忆他的老师徐锦澄先生的讲课:“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对于一些比较抒情、厚重的文章,教师抑扬顿挫、意味隽永的范读无疑是一剂情感催化剂,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品读,在读中理解、感悟

课堂上,抓住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精神面貌的语段指导学生细细品读,能够训练学生的语感,使其准确地把握语言的特点,感悟文章丰富而深刻的意蕴。比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在体会骆驼慢慢咀嚼,显得安静恬淡的时候,我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诵读描写骆驼咀嚼的语言。有的学生读得快,有的学生读得慢。我让大家说说怎样读更好。有学生找准“磨来磨去”这个词,认为骆驼嚼东西不紧不慢的,所以读的时候也要慢一点。于是,我让学生想象这个画面,再读。有了感觉后,我再让他们想象电影里面慢镜头的感觉,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学生在反复品味中读得越来越深情,似乎走进了那个安静恬淡的情境中。富有感情的朗读,让静止的语言符号变成了鲜活的形象,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了课文言语的精妙,增强了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创造性。

四、潜心叙写,升华文本

课堂小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它内容较短,训练点广,效果较好。练笔的形式很多,如仿写、改写、续写、写留白、写插图、写感受等。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不同特点或者不同的教学时机选择不同的训练方式。

(一)仿写

许多课文中都有结构相似、语言优美的句群。如《祖父的园子》一课中用了几个相同的句式来写植物的自由自在。“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在熟读这三句话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仿写。有学生写:“小草愿意发一棵芽,就发一棵芽,愿意伸一个腰,就伸一个腰。”“谷穗愿结一粒籽,就结一粒籽,愿意点个头,就点个头……”有教材为依托,有朗讀为基础,学生都写得非常生动。

(二)利用教材空白补写

文章中的留白往往会给读者留下许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因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空白,指导学生进行练笔。《清平乐 村居》中有这样一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句话极为传神,特别是其中的“醉”“媚”两字,体现了这对白发夫妇的扶携与恩爱。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我决定利用文本留白展开教学。“请你想想这对白发老人在说些什么呢?”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有学生写:“老头子,你今天也够累的了,少喝一点,明天还要上山砍柴呢。”“再喝两杯,没事,你也再喝点儿。你看现在咱们儿子都长大了,我干不动了就让他们去,我们也该好好地享享福了!”……学生的补白生动而富有情趣。这既是对文本语言的感悟,也是真切的情感体验。

(三)情动而辞发的自然流露

情达而意涌。当学生的心弦被文本触动,语言就会自然流露,而且这时的语言是最真实,最触动人心的。在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时,作者对童年,对城南的老北京,对冬阳下骆驼队的切切怀念,深深打动了学生。抓住时机我进行引导:“小英子离开故乡五十年了,她却不知道,其实那个总是铛、铛、铛地响的驼铃也深深地思念着她。你要是那驼铃,你会对英子说什么?”学生写的话字字真切,字字入心。如:“驼铃声一阵阵传入英子的耳畔,流入英子的心坎,轻轻地对英子说:‘这几十年来,你可曾想念过我?这几十年来的冬天,你是否听到过我?你可曾想到过再回故乡,倾听我的声音?这么多年的春秋,那么多次的路过,我都会想起你那傻傻的面容,我多么想再见到你,我可爱的英子。”至真至切的语言如雨露般洒在心田,沁润心坎。

听、说、读、写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不能任意偏废。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特点,精心创设听、说、读、写的训练点,给学生提供语言表现的机会,经过长期训练,相信学生的语言能力一定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与提高。“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教师们还在为如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迷茫的时候,耕耘好听、说、读、写这块土地,或许会豁然开朗。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倾听言说朗读
阿来《云中记》的死亡言说及其反思
“行走”与“再现”——论梅卓散文的言说姿态和藏族风情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