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寿勇
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323000)
妊娠期糖尿病(GDM)为妊娠期常见疾病,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主要认为胰岛素抵抗、胰岛细胞分泌减少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同时发病率与地区、民族、种族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1]。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必要运动不足、过渡营养补充、孕育年龄推后等均增加了GDM的发病率[2]。研究发现,GDM血糖未及时控制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未及时诊治者在后期很大部分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3]。因此,及时有效的干预对改善GDM母婴不良结局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医学营养干预应用于GDM,观察其妊娠结局和对新生儿免疫功能影响,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参考。
选取本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GDM孕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①年龄20~40岁;②规律产检,并建立保健卡;③符合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诊断标准[3];④单胎妊娠;⑤患者家属均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本院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排除标准:①服用过影响机体糖脂代谢药物;②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习惯性流产史等不良孕产史;③ 妊娠前糖尿病;④甲状腺相关疾病;⑤合并肝肾、高血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告知疾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危险因素等,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册;每周监测患者血糖,告知患者坚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原则,每日摄入总量中早餐占10%~15%、午饭和晚餐各占30%。主食保持富含纤维素的全谷物类食物,选择绿叶蔬菜及低糖水果,加强对鱼肉、大豆、乳制品类和蛋类食物的摄取。观察组根据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建议给予医学营养干预。①健康宣教:为患者介绍医学营养干预的目的、方法和流程,并建立随访档案,根据患者经济条件、生活方式、文化背景以及受教育程度等进行营养教育和膳食安排,建立微信群密切跟踪患者饮食情况,每周固定时间传授GDM相关知识。对有不良饮食习惯者及时纠正,并监督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讲解健康知识时采取案例、膳食模型等方式宣教,保持生动形象且尽量量化,加深患者的记忆。②膳食管理:指导患者多食低糖水果新鲜蔬菜,适当增加全谷物食品摄入,经常食用粗纤维食品,避免食用熏制类和干果食品。主食以杂粮为主。向患者发放膳食日记并详细记录,一周后来院随访给予详细指导。③营养摄入量:根据患者妊娠前体质指数计算孕妇每日营养摄入总量,在妊娠早期≥1500 kcal/d,妊娠晚期≥1800kcal/d,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以总能量的50%~60%为宜,即≥150g/d;脂肪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的25%~30%,蛋白质摄入量在总量的15%~20%;有计划增加维生素及矿物质,膳食纤维每日摄入量控制在25~30g。④运动指导:选择一种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从10min逐渐增加到30min。⑤成立孕妇学校,每周开展健康教育大讲堂,利用多媒体,宣教室循环播放相关图片;发放不同孕周饮食方案。对于工作繁忙的患者,以微信群、电子邮件等方式发送相关知识。两组均干预至孕妇分娩时。
观察并记录两组孕妇干预前和分娩时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BG),记录孕妇分娩方式和新生儿分娩结局,包括妊娠方式,早产、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出生后立即采集3ml脐带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lg A、lgG和lg M 水平,采用Partec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
数据处理用SPSS20.0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x±s)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纳入研究对象86例。观察组43例,年龄(26.3±2.2)(20~38)岁;体重指数(23.6±2.3)(20~27)kg/m2;初产妇30例,经产妇13例。对照组43例,年龄(25.1±3.6)(21~40)岁;体重指数(23.1±2.5)(21~26)kg/m2;初产妇32例,经产妇11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FPG、2h BG干预前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分娩时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P<0.01)。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对比(mol/L,¯x±s)
观察组不良结局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巨大儿发生率无差异(P>0.05)(表2)。
观察组新生儿脐血lg A和lg M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lgG水平高于对照组,CD3+、CD4+、CD8+水平均较对照组提高(P<0.01)。见表3。
表2 两组母婴结局对比[例(%)]
表3 两组新生儿脐血免疫指标水平对比(¯x±s)
GDM为妊娠期常见并发症,一般发生在妊娠中晚期,据报道,我国GDM的发病率在2016年已经由原来的5%~15%上升到18.9%[4]。因此给予GDM患者合理的医学营养干预和治疗尤为重要。
临床中多数GDM患者均在家中待产,自己管控血糖,但是由于每个人对GDM认知不同,导致血糖控制效果差。医学营养为GDM患者预防、治疗和自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治疗GDM的基础,合理的饮食方案在确保母婴营养需要的同时,不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同时加强监测管理,预防餐后高血压的发生[5]。科学的医学营养干预和适当的运动,有益于孕妇血糖的控制,改善患者临床结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针对性的饮食指导,控制患者每日营养摄入量,合理安排饮食,并提供专业性的运动指导。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医学营养干预后FPG、2hBG均较对照组降低,且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减少。提示通过合理的干预更好的控制了患者血糖,改善分娩结局。两组巨大儿发生率未见差异,可能是本研究样本量过少,加之采用的是2014年GDM诊断标准(诊断标准由以往FPG>5.8mmol/L,下降到现在的5.1mmol/L),患者病情相对较轻,而GDM并发症和其病情密切相关。
新生儿免疫系统还未发育成熟,免疫水平和成人不同[6]。通过母体抗体影响,使新生儿对病原体具有特异性表现[7]。本研究两组新生儿脐带血lg A和lg M水平无显著差异,LgG水平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提示GDM患者妊娠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新生儿出生后LgG水平下降。新生儿出生后血清内无Lg A抗体,但可从母乳中获得分泌型Lg A,发挥免疫调节和提高其抗感染能力[8]。Lg M作为初次体液免疫应答内最早产生的抗体,可作为感染早期诊断指标,但其无法通过胎盘,因此在新生儿出生后水平较低[9]。LgG类抗体可通过胎盘参与到胎儿血液循环中,增强新生儿出生后抗感染能力,预防相关感染性疾病[10]。T淋巴细胞为机体免疫系统内功能最重要的一大细胞群,CD3+分子表达与所有成熟的T细胞表现,有稳定T细胞受体结构和传递活化信号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细胞毒T细胞的表达,对细胞免疫功能也有一定影响[11]。CD4+和CD8+分子在成熟T细胞表达相互排斥,前者可启动免疫应答具抗病毒作用,后者可清除靶细胞。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血中CD3+、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医学营养干预可显著提高新生儿免疫功能,可能与观察组血糖控制效果更好有关,但其控制机制和对新生儿远期免疫功能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医学营养干预在GDM中应用效果明确,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新生儿免疫功能,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