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莲
(青海省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3)
目前临床严重创伤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2]。为及时的挽救患者的生命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此次研究中通过对严重创伤患者采取整体护理措施,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本次研究纳入44例严重创伤患者均是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根据挂号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研究资料:共22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20~57岁,平均(38.5±3.5)岁,受伤时间0.8~1.7h,平均(1.3±0.4)h。实验组患者研究资料:共22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11例,年龄20~55岁,平均(37.5±3.2)岁,受伤时间0.9~1.9h,平均(1.4±0.6)h。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时间等研究资料纳入统计学中后发现,其数据差异没有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详细护理措施如下:
1.2.1 术前护理
1.2.1.1了解患者实际请
当患者到达之后护理人员应有序的展开护理工作,对患者进行询问以便掌握基础情况,同时对伤口进行简单的清理,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1.2.1.2病情评估
根据患者的描述、生命体征监测结果再加上护理人员的判断及病情进行评估。①D:代表危险,主要是指患者潜在骨折、脏器出血等危险因素;②R:代表反应,主要是指患者在面对刺激所反应出来的一种程度,利用GCS昏迷评分法[3]对患者的意识情况进行检查,GCS指数3~8说明患者存在重度意识障碍,指数9~12说明患者存在中度意识障碍,指数13~15说明患者存在轻度意识障碍;③A:代表呼吸道,主要是指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检查,以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④B:代表呼吸,主要是指对患者胸廓运动进行检查,同时对呼吸、心率等进行监测;⑤C:代表循环,主要是指患者的血液循环是否良好,一般采取摸脉或对脉搏进行测量的方法,当感觉不到脉搏跳动,可证实患者收缩压<80mmHg。根据以上几个步骤对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及时的进行抢救。
1.2.2 术中护理
急救工作应做到快、准、急,护理人员应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在进行急救手段之后对患者实施心电监护、止血、开放静脉通路等措施,在临床中红色代表急救,是指受伤很严重的患者,黄色代表急诊,是指受伤较为严重的患者,灰色代表候诊,是指受伤较轻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抢救救治,在实施抢救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身体的变化,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保证手术顺利的实施。
1.2.3 术后护理
患者在结束手术后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病房,护理人员陪同患者回到病房,同时对病房的器械进行检查,保证其运作良好,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当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做出相应处理。
1.2.4 环境护理
保证患者有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定期通风,做好消毒措施,对温度及湿度进行调整,温度及湿度以舒适为主,减少探视时间及人数,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其舒适性。
经护理后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
将此次研究所得数据纳入到S P S S 1 9.0软件中,对(n,%)实施x2检验,当结果P<0.05时说明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
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1%,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数据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经研究发现,采取整体护理后有效的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间接的提高了治疗的效果。急诊救治护理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急诊急救又被动变为主动,不仅缩短了患者的抢救时间更是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4-5]。在急诊护理措施中,以患者为中心,护理人员在关心患者的同时也要注意患者家属的变化,不仅要做好患者的护理更应做好患者家属的护理,促使患者家属协助护理人员完成各项护理操作及治疗操作。
总而言之,严重创伤患者在急诊救治护理过程中采取整体护理后有效的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证了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