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丽
【摘 要】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降低中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7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进行临床观察,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透析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则给予早期护理干预。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相应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早期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7-03--02
维持性血液透析通常作为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主要替代疗法之一。而动静脉内瘘(AVF)则是肾脏疾病患者的生命通道[1]。不过动静脉内瘘的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了肾脏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质量,并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2]。临床上采用早期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动静脉内瘘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从而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本研究选择我院治疗的7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观察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对动静脉内瘘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的抑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4月至2017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4例进行临床观察。将患者按自由组合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8∶20,年龄为32~74岁,平均年龄为(53.21±6.42)岁;肾病基础资料:慢性肾小球肾炎23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病4例,其他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7∶21,年龄为32~75岁,平均年龄为(54.11±6.57)岁;基础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1例,糖尿病肾病9例,高血压肾病5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资料在性别比例以及年龄构成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都实施动静脉内瘘手术,对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護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具体细节如下:
1.2.1 心理健康护理 积极同患者进行病情沟通与情感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各种需求,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将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给患者讲解内瘘的相关常识,向患者讲解分析内瘘对其病情的重要性、内瘘并发症的发生诱因以及护理方法等。
1.2.2 饮食护理 作为护理人员,需要积极指导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让患者对合理饮食对于自己治疗的重要性有一定的了解,从而积极配合进行合理饮食,使得其自身的抵抗力得到改善,治疗依从性得以提高。
1.2.3 内瘘护理 护理人员要向患者灌输内瘘的相关知识,使得患者对内瘘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主动配合相关的护理工作,在对患者进行采血化验时,应该尽量避开内瘘部位,进行穿刺前务必进行彻底消毒,嘱咐患者在透析当天务必避免沐浴,注意对透析针眼的按压操作,保持内瘘部位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压迫此侧肢体。
1.2.4 血栓护理 鉴于血液透析极易导致血栓的形成,所以,作为护理人员要主动向患者解释造成血栓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等。护理人员要天天检查内瘘的吻合情况,随时做好使用抗凝药物以及内瘘护理相关工作。对于出现出血症状的患者,要及时给予相应的早期护理干预,同时严格禁止实施定点穿刺。对患者的血常规做到定期检测,若发现其血红蛋白水平过高,务必及时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以避免血栓的形成。对于已经产生感染的患者,则要加强对其进行卫生护理,所有护理措施均要进行无菌操作,施以穿刺时应尽量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内瘘闭塞、动脉瘤样扩张发生率方面、内屡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的情况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工具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用() 表示计量数据,用百分比(%)表示计数数据,分别用t和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内瘘闭塞、动脉瘤样扩张发生率对比
通过临床观察得出,实验组患者在内瘘闭塞、动脉瘤样扩张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见表1。
3 讨 论
随着国内外医学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使得更多的先进医疗技术被快速的应用到临床当中。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罹患终末期肾脏衰竭的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仍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此疗法同时也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的最可行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等方面水平的提高,诸多演变到肾脏疾病的疾病在演变概率上也在慢慢提升,然而肾脏疾病的治疗却在很好的控制病情方面没有取得相应的进展,因为肾源极为短缺,并且实施肾移植手术后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以上种种没有被很好的解决,使得罹患终末期肾脏衰竭的患者很难完成肾移植手术,极大多数的患者仅能依靠维持性血液透析来改善他们生活质量、延长其有限的寿命。
临床上对于糖尿病、高血压等引起的尿毒症,多采取维持性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而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吻合手术的一种,在实施手术的任何环节均不能有问题发生,一旦发生,将导致患者因多种原因引发各种内瘘并发症(如术后出血、血栓形成、感染、血管狭窄、血管瘤等)。并最终给患者的透析效果及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目前而言,对患者进行透析前后的护理,是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的主要措施之一。
以往的动静脉内瘘护理干预是在患者已确定即将进行手术后,才开始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本研究中对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但是,发现患者一时之间很难接受,对于动静脉内瘘护理的重要性及维护方法也知之甚少,难以形成较高的依从性。而且会因为未对造瘘侧肢体的血管进行保护,导致造瘘侧肢体的血管壁在造瘘前就已产生损伤,从而给治疗造成影响,更给患者带来痛苦。本研究中对于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之外,同时采取早期的护理干预,通过同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全面熟悉并掌握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日常生活习惯等资料,对患者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内瘘相关知识的互动沟通,让患者对于内瘘维护的重要性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熟练掌握内瘘保护及功能锻炼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得患者的遵医行为以及依从性得到提升[3]。
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只有在血管通路的完整性得以保证的情况下,才能够使得透析更好地进行。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于减少动静脉内瘘各种并发症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在内瘘闭塞、动脉瘤样扩张发生率以及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 ,另外,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亦是高于对照组(P<0.05) 。足以证明对患者实施早期的护理干预,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于临床应用方面存在较高价值。
参考文献
沈雪美. 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1):87-88.
宫丽,黄洁波,臧秀娟,等 . 自体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中的并发症分析[J]. 中国血液净化,2011,10(10):531-534.
张英,赵颖. 早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并发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3,13 (3) : 14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