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 孔丹丹
摘 要:回顾“十二五”规划成果,可以发现蚌埠市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城市、安徽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经济呈现增速领先、结构优化、实力提升的良好态势。但其工业产业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不少较为突出的問题亟需解决,工业增长值回落、产业链条短、大企业大项目少、高新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关键词:工业发展;路径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蚌埠市经济及产业结构现状
蚌埠市作为安徽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皖北中心城市,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总体趋势良好,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地区生产总值从780.2亿元增长至1151.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4576元增长至35542元。到2017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550.66亿元,比上年增长9.1%。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的产值为205.33亿元,增长了4.2%;第二产业的产值为681.3亿元,增长了9.6%;第三产业的产值为664.03亿元,增长了10.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14.2:44.3:41.5调整13.2:43.9:42.9。高于皖北地区的平均水平,产业结构优先于皖北的其他城市。
第二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第二产业发展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它产业的发展。在第二产业发展过程中,产业内部结构的合理调整至关重要,若产业结构内部调整迟滞或出现结构性失衡将会传导至其它产业,从而影响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十二五”期间,蚌埠市紧盯“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目标,持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发展工业产业,以第二产业为经济核心推动力。从2015年起,蚌埠市委市政府坚持调结构、促升级、转方式,狠抓全市工业发展,工业新旧功能加快转换,以电子信息等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对规模以上工业贡献不断增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329.7亿元,同比增长27.3%,占全部工业的10.9%。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531.4亿元,同比增长25.2%,占全部工业的17.6%。生物化工产业实现工业产值466.2亿元,同比增长14.1%,占全部工业的15.5%。农副产品深加工及食品产业实现工业产值786.5亿元,同比增长7.5%,占全部工业的26.1%。轻工业及其他产业实现工业产值609.4亿元,同比增长10.9%,占全部工业的20.2%。
其中,蚌埠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量数达到了204户,同比增加16户,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占蚌埠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了768.1亿元,同比增长28%,占蚌埠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29.8%,产值、增速均居于全省第3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4个百分点,拉动了规模以上工业增速5.9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硅基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四大产业”产值的增速领先全市平均水平,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蚌埠市工业结构面临的发展难题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省域经济建设重点转向沿江开发,全省资源倾向合肥,蚌埠市经济地位有所下滑,从与合肥、芜湖并列为安徽三大综合性中心城市,到如今全省GDP排名第七。主要是由于城市功能弱化的问题,其中工业的问题尤为突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呈现继续回落态势、项目储备支撑不足、工业发展要素保障不够,工业化进程滞后、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并且产能利用率低,战略性新型投资规模与经费投入不足。
从历史阶段发现,蚌埠市的工业经历了快速发展、位次回落、负重爬坡、崛起赶超等阶段。虽然,近年来全市工业发展成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工业产值大幅度增加,配套政策日益完善,创新创业活力激发。但是,仍然存在着比较尖锐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粗放型经济模式的发展和浓厚的小农经济意识严重的制约蚌埠市工业发展。
蚌埠的支柱产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专业化分工体系,在市场化过程中逐步被外来产业淘汰,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不突出。在大规模设备进口和产业结构升级中,重型机械工业被取代。目前蚌埠市的龙头企业天润化工、八一化工面临环保成本的压力,玻璃产业链条短未形成适度的市场规模和产业集群等。
此外,由于蚌埠市老城区还散布着零星的工业和仓储用地,影响了城市的其他功能如居住、商业等,导致土地集约利用不够,开发强度不高。蚌埠市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规模较小,产业优势不突出。整个市的工业园区都是以重工业为主,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型产业较少。园区产业特色不鲜明,建设散乱,彼此相连缺乏整合,相互逐利恶性竞争,空间发展不协调。
三、蚌埠市“十三五”时期工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置身当前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蚌埠工业发展仍处于黄金发展阶段,要主动抓住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机遇,坚持“工业强市”战略目标不动摇,坚持走具有蚌埠特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为引领,推动产业全面发展,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中共蚌埠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纺织服装、精细化工、食品加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发展层次”,“统筹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
蚌埠市目前的工业发展应当坚持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方针政策,按照“十三五”规划的新理念、新措施进一步完善工业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其基本概括为以下五点:
1.以创新驱动战略为核心,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周边多所高校、研究院,充分发挥合芜蚌“人才特区”优势,集聚创新资源,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突破口,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为基础,坚持把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链条化作为工业发展方向,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四个一行动计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集聚一批龙头企业、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打造一批产业基地);扩大工业规模总量,增加工业投资与技术改造投资;应当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支持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培育自主创新品牌,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2.调整传统工业产业结构,发展和壮大蚌埠的优势产业,进行政策扶持、资金扶助和资源集中,引導企业集群集聚发展。蚌埠市工业发展应当以产业新型化为方向,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快传统加工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整体素质、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层次。大力培育电子信息产业、玻璃及玻璃深加工和汽车零部件等具有发展前景的专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高新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对优势企业予以适当资金扶助,大力促进资源向优势产业和企业集中。
3.加快城区老工业企业全面完成搬迁改造任务,引领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抓住国家、省支持老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政策的重大机遇,组织完成市城区化工企业“退市进园”工程,并实行原址生产线全部关停,释放城市发展空间,建设生态宜居、功能完善现代化城市,彻底解决基础设施老化、落后产能集中、安全隐患突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等问题。
4.提升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大力推进以开放型经济为主的蚌埠高新区建设,培育形成硅基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3条以上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链;注重产业功能、空间对接与协作,打造主业突出、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产业集群,实现工业园区由数量发展向质量提升转变;建立完善的招商引资政策机制,激发蚌埠市工业产业园区的招商活力。
5.发挥区位优势。蚌埠市由于地理优势,具有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中原经济区、国家老工业基地、“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战略平台效益叠加的政策优势,应当加强交通建设,加快铁海联运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持;利用地理优势,深化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合作,促进合作对接,承接产业转移,引进优秀项目。
四、小结
本文从蚌埠市的GDP与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回顾了“十二五”期间蚌埠市三次产业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以及工业发展取得的良好成绩,并结合蚌埠市工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蚌埠市工业发展面临的几大主要问题。认为在目前发展阶段,蚌埠市应当抓住重要机遇,聚焦工业突破,振兴实体经济,促进蚌埠市工业结构的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从“工业大市”走向“工业强市”,以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整个蚌埠市的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赵倩.蚌埠市新兴产业的发展研究.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 08-29.
[2]顾楷.蚌埠市工业经济发展综述.蚌埠新闻网,2018- 02-28.
[3]张文连.蚌埠:锁定工业发展新动力.安徽经济报,2015-01-15.
作者简介:李梦(1996- ),女,安徽蚌埠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5级本科生,经济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