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来看,不少大学生都存在着非理性消费的行为,这对他们的成长成才极为不利,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本文将对当代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表现和主要成因加以探讨和分析,并重点论述理性消费行为的引导途径,以期扭转大学生错误的消费观念,促进其形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理性消费;引导途径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不仅增加了家长的负担,而且高校管理大学生的难度也大幅度上升,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谓是不容乐观。为了转变这一现状,应立即开展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教育活动,促使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消费的思想观念,潜移默化的改正大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致力于培养更多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以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表现
1.符号消费为重,实用消费为轻
大学生热衷于追寻时尚潮流,唯恐落于人后,当发现其他同学购买了某些商品时也会下意识的购买同类或者标价更高的商品,以获得精神上的优越感,却忽视了商品的实用价值。大学生的这种消费行为通常是非理性的,他们无视了自身是否具备相应的消费能力,只是出于好面子心理才产生消费行为,而所买商品的实用价值普遍不高,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的一种常态。
2.物质消费成本远高于精神消费
现如今大学生越来越看重名牌,无论是食品还是衣物,他们都倾向于购买大品牌的商品,以彰显自己的优越生活,获得他人歆羡的目光。与此同时,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消费却少之又少,一方面源自于大学生精神消费意识比较淡薄,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在物质消费方面投入成本过高,没有多余的生活费可用于学习和充电,长此以往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将愈发贫瘠,身心成长发育也会出现失衡状态。
3.消费观念过于落后
实际上,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主要取决于他们的消费观念,很多大学生都一味的追捧超前消费,造就了大学生在吃、穿、玩上的高消费,反而将大学生的根本任务抛诸脑后,将大学校园当作是攀比、玩乐的场所,很少关注学习相关的话题,这与大学教育的基本职能相背离,可以说,转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已经迫在眉睫。
二、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成因
1.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
以前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句话,即大学生生活在象牙塔内,不知人间疾苦,而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这种情况已经不复存在,大學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泛,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极为严重。由于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负面新闻,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被误导,产生了好高骛远的心理,对是非对错的辨别能力也有所减弱,不少大学生随意挥霍家长辛苦赚取的钱财,用于拉关系、交朋友,没钱了就伸手管家里要,用各种借口来欺瞒家长,社会这个大染缸已经让大学生纯洁的心灵蒙上了一层腐朽的外衣,这是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
2.学校相关教育的缺失
作为人才成长的摇篮,学校教育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现状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然而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创新的动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循守旧,不知变通,与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差异显著,只知道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学习,却很少关注学生的想法,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教育效果也不是十分的理想。一般来说,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教育通常是以思想政治课为平台予以开展,但是高校对大学生的真实情况缺乏深刻的了解,难以有效解决大学生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消费问题,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引导过于形式化,所以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念的培养仍然只能是纸上谈兵。
3.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
家庭对一个人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相当巨大,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都或多或少的会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有些大学生还会将家长的消费行为照搬全抄下来,这在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塑造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知道当代大学生多数都是90后,甚至还有部分是00后,在家里是独生子女,娇养长大,长期受到家长的溺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想买什么就直接跟家长说,不爱劳动,贪图享乐,如果家长继续忽视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正确引导,早晚会尝到自己酿成的苦果。
三、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引导途径
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在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培养上,学校教育始终发挥着主导地位,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完善的教育,并运用多种教育形式,能够大大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的巩固和强化教育效果。高校在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引导上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课应加入大学生消费教育内容,包括消费心理学、消费行为学、经济学、理财教育等等,学习内容的丰富性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念的培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教育过程中还应适时地穿插法律法规教育,促使大学生明确何种消费行为值得提倡,哪种属于违法行为,确保大学生能够用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二,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阵地,需要借助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普及消费知识,改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比如说高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和报刊进行宣传,组织以消费为主题的活动,这样大学生将会发自内心的认识到消费问题不容忽视,消费观念的变更非常必要。
第三,积极拓展教育渠道,打造互联网教育平台,在校园网站上开通互动交流模块,在线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予以解答,还可以用QQ、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这些都是大学生频繁使用的互动媒介,能够取得更加卓越的宣传效果。
第四,大学生消费观念的促成要做到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并举,理论教育丰富了大学生的消费知识,实践教育则能够让大学生产生深刻的体验,高校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让大学生用劳动换取收入,这样大学生就会了解到父母赚钱的不易。高校还应将理论和实践教育纳入期末考核体系,增强大学生对消费观念教育的重视程度。
2.提升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
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培养上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家长必须充分认识到一味的溺爱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相反,用勤俭节约、自力更生来教育孩子,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有助于改变大学生只知索取,不懂奉献的心理状态,家庭氛围也会更加的温馨。家长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能够给孩子带来正能量,对于自己的错误行为要及时改正,以免对孩子造成误导。同时,家长还要了解大学生在校期间内的消费情况,给大学生的生活费不能过高,与其需求范围应保持一致性,这样大学生在使用资金时就会更具有目的性,其消费行为也会得到有效的约束。
3.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首先,充分开发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宣传,注重模范人物和典型事例的推广,倡导适度、理性、文明、发展的消费观念。其次,强化政府在消费层面的监管职能与示范作用,加大对大众传媒和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规违法的市场行为;另一方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切实保障大学生消费的基本权益。最后,优化学校周边环境,创建一个健康、和谐、稳定、合理的消费环境,以推动大学生的合理消费。
4.加强大学生自身建设
并非所有大学生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有些大学生虽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是他们往往不知道该如何改正,这就需要学校能够对大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大学生凭借自己的决心,制定科学的消费计划,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始终秉持理性消费观念,克服不良消费习惯。首先,高校要传授学生消费相关知识,培养大学生理财的能力,让大学生能够自觉管理好财物,形成节约的意识。其次,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解读,把握大学生容易出现的消费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答疑工作,帮助大学生走出思维的误区,使之能够将理性消费作为消费行为的指导依据,从而促进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合理性与规范性。
四、结语
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应坚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高校也要将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引导当作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并与社会、家庭紧密的联合起来,制定科学完善的教育方针,全力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能力和道德水平,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早日实现增添一份力量。
參考文献:
[1]李珍妮,周莉莉.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社会学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01).
[2]卢思思.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08).
[3]邓金.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J].吉林农业,2015(04).
作者简介:赛汉其其格(1971.11- ),女,蒙古族,通辽市人,大学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就业指导、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