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伏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的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关键在课堂。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重要的突破口。
作为一名一线的英语教师,就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工作出发,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可是反思自己以前的课堂教学,存在着问题设置笼统,教师语言啰嗦,学生发言寥寥无几,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教学节奏松散缓慢,作业训练繁重重复。正当我们犹豫彷徨的时候,通过校领导的跟踪听课,反馈探讨,授课教师说反思、谈体会、讲经验、研困惑,反复实践探索。最终提炼出“创设情境、以学定教、质疑探究、精讲点拨、巩固内化、总结提升”为主要框架的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但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更好我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创设情境
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的重大功效就是能够得以应用。由于我们的母语并非英语,因此就少了练习运用语言的环境。因此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上就要更多地为学生创造说英语的氛围和环境。结合我们的英语教材,每堂课我都会设计一个情景或一个话题,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了开拓了学生思维的效果。
例如我在讲如何买东西一课时,我就在班级创设了一个“简单的英语超市”提前布置了许多孩子们喜欢的东西,这时我对孩子们说如果你想买这些东西,就要先学会如何买东西的句型,这时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这堂课的知识学得特别快,注意力也特别的集中。
二、以学定教
这一环节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依据本学科,所教的学生等情况确定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式。认真研究学情,依据课标、教材及学生认知实际确立三个维度和教学重难点;教学难度控制在学生能够理解的范围内;学习方式指导具体。
例如我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对英语接受理解的的能力不同,因此在备课的时候同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的确定也不一样,程度较好的班级可以增加一到两个难点让学生解决,而另一个班级则对难点的要求降低一下尺度。这样做不但没有因为要求不同而使两个班的差距加大,相反却缩短了差距,因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教学方法方面,我对两个班的教学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收效显著。在程度较好的班级,我会最大限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讲解知识点,这样不但促使他自己课前要进行细致的预习,还能在学生中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而在另一个班级我则较多的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课前将本节课的知识网络提前布置给学生,让他们提前预习,如单词记忆,重要短语句型等让他们提前掌握,课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验收,对学生小组内弄不懂的难点疑点进行讲解。这样让学生学习更有抓手。在自主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还要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时间,明确要求,这样才能真正使小组学习达到实效。
三、质疑探究
“质疑”包含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师质疑是指围绕教学知识点,设计富有启发性、层次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质疑是指为学生提供质疑空间,呵护学生的问题生成。探究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等学习方式,相互启发,消化个体疑点。在课堂上要改变传统教师的一言堂,拘泥于教材。我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的使用遵循着“用教材教,用教材学”的原则适时调整整合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的问题,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精讲点拨
力求做到精讲、点拨、追问集中在重点、难点。做到三个精讲──重点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这样课堂最大限度地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巩固内化
目的是知识迁移拓展。教师应紧扣目标,当堂巩固内化,限时限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矫正;也可及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以开放学习的思路,拓展知识。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注重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只是消化吸收关注的较少,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巩固内化环节是重中之重。我在课堂教学中十分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英语学科要求学生记忆掌握的知识较多,如果单纯的留到课后,收效甚微。因此我把知识点分为两大部分,单词词组的记忆作为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课上主要通过验收的方式进行,而词语的解析和重要句型地应用则在课堂上进行,先记忆课文原句在模仿造句,通过课堂上的限时训练学生记忆效果明显。
六、总结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梳理成线,构建知识网络,引导学生既要归纳本节课知识重点、解题思路及技巧,又要重视易错、易混、疑漏的知识薄弱点。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总结不再是归纳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则是以让学生画知识树或写话题作文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这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以上是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想法,還有一些不足需要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不断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