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全面推进美育发展,教育部2014年提出建立以音乐美术为主要测评科目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制度,通过“以测促教,以评促学”的方式,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素质;测评;存在问题
艺术素质是“学生通过艺术教育,掌握的一般艺术知识与技能,以及对艺术认知态度与审美能力的综合情况”[1],而艺术素质测评则是“考察学生艺术素质发展状况的一种整体性素质评价。”[2]音乐是艺术的一个门类,一般情况下音乐素质主要指的是“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审美能力”[3],笔者以艺术素质概念为基础,将音乐素质理解为:学生通过音乐教育,掌握的音乐基础理论、音乐专业技能与音乐鉴赏能力的综合情况。基于艺术素质测评的概念基础,音乐素质测评可理解为“通过一定技术方法评定考核”[4]学生音乐素质发展状况的一种评价活动。而开展音乐素质测评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对学生进行考试,而是具有明确的方向与系统性的目的。
一、中小学音乐素质测评的目的及要求
音乐素质测评可以检测学生了解与掌握音乐方面知识与技能的情况,考察学生是否对音乐具有自我认知能力。中小学音乐素质评价不仅是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充分反映学生知识获取情况,衡量学生是否符合学科专业标准的重要举措。
(一)音乐素质测评的目的
1.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发展
音乐素质测评结果能够准确的反应出某地区或学校音乐教育发展水平,开展音乐素质测评能够充分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推动该地区学校艺术教育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园文化三位一体发展。
2.促进音乐教育课程改革
音乐学科目前仍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边缘课程与薄弱环节,很多地区依旧存在着音乐课程开课不足,课程设置不科学等问题与困难。通过测评为导向,能够有效促进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
3.提高学生审美人文素养
教育部《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规定了,要将音乐素质测评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这使得学校与教师需要更加重视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课堂内教学,课堂外实践,提高学生审美人文素养,促其全面健康成长。
(二)音乐素质测评的要求
2015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生音乐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试行),各省市教委也相应建立起具有地方特色的测评标准,地方教委又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测评办法,通过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一级一级的细化测评体系,让音乐素质测评有条不紊的落实实施到地方学校。
1.国家教育部对音乐素质测评的要求
在《指标体系》中构建了三大指标,分别为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发展指标三部分,其中各项分值占比为40%、50%和10%,值得注意的是,发展指标中还有10%是附加分,总分共计110分,从分值分部来看,国家更重视音乐学科基础教学,只要学生能在学校完成基础指标与学业指标的内容,便能够在测评中达到良好甚至优秀。3个一级指标下面各分有2个二级指标:课程学习、课外活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校外学习、艺术特长(加分项)六项,“三部六项”的测评标准构成了多维度学生音乐素质评价体系,同时也体现了科学、准确与真实的教育评价精神。
2.省市级教委对音乐素质测评的要求
在国家指标体系指导下,各省市对测评分值又进行了细化,有了更细致的分数段,明确标注了计分方法。2015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相应出台了《重庆市中小学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实施方案》,并制定了详细的指标评分体系,以“了解掌握学生音乐素养发展状况,促进全体学生音乐素养提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激励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为目的,落实了测评中的“学习性测评、学科性测评和发展性测评[5]”要求。指标体系里还规定了测评的操作方式,执行人,监督方式,呈现结果,记录表格等内容。
3.具体实施测评区县教委对音乐素质测评的要求
地方区县教委作为地方教育的直接管理者,对音乐素质测评的实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制定可落实的,具有可行性的测评办法,但笔者发现在实施测评的很多地方区县并没有延续对省市级指标体系的细化,也没有对学生“三部六项”有具体的要求,仅使用了学业指标中基本技能“唱”的部分,来带代替所有的测评内容。
二、中小学音乐素质测评中呈现出的问题
笔者作为测评员对重庆璧山的音乐素质测评进行了观察,发现学生的测试情况较以往有很大进步,音乐教师的配合也更积极主动,侧面反应学校与教师逐渐地在重视音乐课程,但也呈现出管理、教学、学生素养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一)教育主管部门管理层面
1.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音乐学科目前对学生中高考没有产生直接影响,导致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对音乐课程重视程度不足,出现其他学科挤占音乐课堂,农村学校开课率低,初中高段不开音乐课等现象,降低了音乐教师与学生学习音乐热情与积极性。
2.硬件设施条件薄弱
城镇学校音乐教学设施设备均优于乡镇,情况较好的学校配有标准音乐教室,配备钢琴与其他辅助教学设备,而大部分乡镇学校没有专用音乐教室,伴奏使用电子琴,教学硬件条件非常落后,直接影响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3.师资储备差距较大
城乡学校之间存在师资配备不均,教师专业不强等问题。很多乡镇学校只配备了一名音乐教师,且要承担全校十几个班级的大课教学,而偏远乡村学校甚至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由部分会音乐技能的其它学科任课老师兼任。
(二)教师学生课堂教学层面
1.课堂教学内容偏向
地方将测评偏向歌唱,使得学校把音乐课堂教学重點放在歌唱能力培养上,而忽视课标对音乐基础知识的要求,忽略学生整体音乐素质的提升,对学生演奏和创作方面评价缺失,使得测评结果比较片面,不客观、不全面。
2.学生熟练程度欠佳
在音乐素质测评中有的学生唱着忘词,有的不记得旋律,有的无法与伴奏同步,演唱音准不准,这充分说明了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把作品教学作为重点,也没有布置任务让学生练习演唱歌曲。
(三)学生素质差异层面
1.学生自身不够重视
很多学生对音乐素质测评的认识态度不端正,没有做好积极的准备,只是简单应付一下就完事。由此反映出学生对音乐课程理解不够,认为音乐学习可有可无,有天赋就唱一唱,没天赋就自然放弃。
2.缺乏歌曲情感表达
在歌曲情感方面,大部分学生演唱时目光呆滞,演唱状态置身与歌曲之外,有些学生在测评中有厌恶或惧怕的情绪,测评应该是快乐的展示,而不是痛苦的应试,侧面反应了课堂中教师没有将歌曲的美传递给学生。
三、基于测评结果与存在问题给予的教学建议
面对测评暴露出的问题,提示着我们要去思考如何改进测评工作与音乐课堂教学,对此我围绕音乐素质测评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教育主管部门管理层面
1.加大课程重视力度
学生的音乐能力需通过音乐学习获得,教育主管部门要尊重音乐教育,积极改善音乐教育现状,保证课程课时计划,尊重关心音乐教师,加强任教情况的落实,确保教师音乐课程足量保质的进行。
2.增加硬件设备投入
用一台陈年老旧音不准的钢琴带出来的学生,音乐素质一定是不太好的,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要增加艺术教育投入,特别是在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设施设备的配置,只有满足了基础教学硬件需求,才能促进教学良性循环,提升教学质量。
3.注重师资培育提升
针对地域之间师资水平差异的现状,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统筹专职音乐教师以“走教”方式到农村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以“结对子”的方式让城区学校音乐教师对口帮扶乡村音乐教师,以校际交流的方式提升农村音乐师资水平。
(二)教师教学理念层面
1.把握教学课程目标
《音乐课程标准》规定了要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开展音乐教学,教师要加强对音乐课标的研读,注重课标在音乐教学中的指导性,准确把握“育人”的最终培养目标,让学生正确理解音乐内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重视学生美育教学
艺术教育中美育是其核心方向,测评与教学二者要平衡。测评中要端正态度,积极获取正确的测评结果来推动美育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课标,充分抓住课堂,将美育的内容注入到课堂当中,不能将音乐课变成乐理课或唱歌课。
3.加强社会艺术实践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街镇或区域的文艺活动,组织或鼓励学生自主参加艺术实践活动,走出课堂登上舞台,让学生自身得到锻炼的同时,也促进音乐学习的兴趣、主动性与自觉性。
(三)学生自我提升层面
1.正确理解课程内涵
在“唯分数论”的当今,学生与家长对音乐的不了解,对音乐的偏见是学生音乐素质较差的原因之一,家长要足够重视与支持,学生自身正确理解音乐课,从学生自身内因起作用,重视起音乐学习,人生道路方才能够健康前行。
2.加强日常练习积累
要想有效提升学生音乐素质,特别是音乐基础技能,日常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勤于练习这一点非常重要,特别是初学时一定要保证每天都坚持唱或奏,音乐作为一项技能来说,只有日积月累才会有质的飞跃。
3.发现自身优点长处
音乐不仅仅只有歌唱一种表现形式,吹拉弹唱任何方式都能表现音乐,当学生发现自己在歌唱方面不擅长时,要多积极寻找自身有关音乐的其它兴趣点,找到适合自己参与音乐的正确方式,树立自己的音乐自信心。
音乐素质测评从无到有、从优到精,需要经受时间的考验,未来的实践中必将得到认同,必然会对改进美育教学,提升艺术教育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探讨在素质测评中呈现出来的问题,是希望为改进音乐教育与音乐素质测评工作提供参考,引导社会摈弃“唯分数论”的教育观念,同时让音乐素质测评回归教育的本义。
(指导教师:文琪)
[参考文献]
[1] 潘朝阳.艺术测评猜想及应对—以音乐测评为例[J].美育学刊,2017, 08.
[2] 段鹏.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 2015,15.
[3] 陈晓艳.略论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音乐教育,2002,12.
[4] 郑媖.高校学生能力素质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3.
[5] 袁丽钦.音乐测评促进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1.
作者簡介:何浏进(1996-),男,重庆市巴南区群团服务中心,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群团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