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主题班会的创设及价值思索

2018-10-21 07:46巴晓玲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34期
关键词:主题班会实效德育

巴晓玲

摘 要: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首要工作,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中最直接、最重要的实施者,主题班会是实现主体性德育的一个有效载体。通过主题班会,可以使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悟,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目的。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有计划、有意识地创设优良的育人环境,可以达到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主题班会;德育;实效

小学学生学习负担重,课余时间少,无论家庭还是社会给予学生的压力都很大。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家都关注到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德育的缺失,为此,不少学校已经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帮助高压状态下的学生减压,但这并不足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萌芽的重要时期,班会是小学开展德育工作的一块主阵地,班主任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德育班会促进班级形成正确的舆论氛围,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帮助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1、班会主题的设计

1.1根据学生心理年龄特点选题。教师应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在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开展与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相适应的主题活动。例如,可以开展“认识新校园”的活动,让新生谈谈对新校园的认识;开展“我能重新定好位”活动,帮助学生调整心态,重新定位自己;根据二年级学生临近毕业特点,开展帮助学生抓好考试心理调整,适度控制考试焦虑水平的活动,如“追求我梦想”、“调整生物钟”等活动。

1.2根据班情选题。每个班级在形成、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特点,也都有自己的问题,班主任应当抓住班级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来选择题目。如,班级学生迟到的较多,为此可以开展“超越我自己”、“时间巧管理”等活动。

1.3根据重要日子选题。如,六一儿童节、母亲节、端午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当然不是每一个节日、纪念日都要组织活动,班主任可以结合班情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例如母亲节、父亲节是开展孝敬父母教育活动的契机。此外,还可以根据生活发展选题,可以根据偶发事件选题,可以根据国家大事选题。

2、班会活动的组织形式

2.1竞赛式。在学生激烈的竞争和对抗的过程中,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融入严肃的主题教育内容或者知识性、哲理性的内容。比如,“魅力家乡演讲比赛”、“生活小妙招知识竞赛”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情绪高涨,班会气氛热烈,学生参与度高。这些竞赛,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2.2 文体表演式。让学生通过相声、小品、歌唱、朗诵等方式,赞美好人好事、批评不良思想行为,寓教于乐。小学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班主任应当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发现学生的特长,然后利用学生的探究欲和表现欲,结合正面的活动素材,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3 体验式。班会活动不应只拘泥在教室开展,应该适当地将学生带到操场上,带到校园外,让学生亲身体验,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校园外拍摄班会需要的内容。比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附近的路口观察交通情况,记录行人、车辆违反交通规则的次数,并对违反交通规则的种类进行分类统计,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当众发言,加深学生对遵守交通规则重要性的认识。

3、班会效果的反馈

一个好的班会应当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如果认为仅通过一次班会就能让学生的日常表现有很大的改观,那就夸大了班会的效果。人都有惰性,学生更是如此,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班主任应当对学生接下来的日常生活学习进行适当的监督和指正,把班会的内容作为评价学生行为的标准,随时随地提醒学生问题所在,最终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当然仅仅依靠班主任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班主任还应当及时将班会教育的内容和学生在校的日常表现与家长沟通,通过家长在家监督,形成家校合力,避免出现学生回到家又恢复原样的情况。所以,一次的班会,是否真的有意义、有效果,与处理好学生的后期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每一位班主任都知道,开好一次积极的、主动的、深入学生内心的高效德育班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不仅需要班主任的精心准备,更需要学生的支持和配合。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手段,通过开展高水平的班会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学生不断进步。

4、根据青少年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组织形式并加以实施

4.1主题班会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寓思想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形式之中

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阶段。他们思想活跃,乐于思考,对新鲜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喜欢参加新颖活泼、知识性强、富于幻想的活动,而对抽象的、空洞的说教不怎么感兴趣。因此主题班会必须适应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多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把德育渗透在活动之中。

4.2不拘一格,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开好主题班会,除了要有好的主题之外,还必须注意形式的多样和生动。班会的形式是丰富多彩,不能搞一种死板的模式。只有多样化,才能适应少年儿童的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满足他们求知、增长才干、抒发思想感情、关心时事政治和走向社会等多方面的需要,从而调动其积极性,使他们受到教育和锻炼。

4.3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准备的过程本身也是不断教育学生的过程。因为学生在准备过程中的交流、合作、沟通、采访、整理资料、聆听等等,就能产生一种自我的体验与感受,形同于一种隐形的课堂德育。再者,充分的准备才能使主题班会顺利开展,是达到预期的效果重要的重要保障。

4.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教革提倡“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关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班主任在新时期的德育工作中扮演的是“指导者”的角色。主题班会的策划与实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个体优势和自主地位。使学生成为班会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主任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出来的,因此,在准备、组织召开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相信学生,放开学生、指导学生,让学生既当主人、又当参谋,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由老师包办人替。

5、结束语

目前,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冲击、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人素质修养的差异及学校礼仪教育的不足等因素,出现了某些学生礼仪行为不文明的现象。学校和有关部门应齐抓共管,通过各种途徑加强学生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才素质。礼仪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文明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人与社会达到高度的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金正昆.学生礼仪.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 黄菊良.学生礼仪修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2

[3] 林隆.现代礼仪与修养.中国城市出版社,2016.24

[4] 黄曼青.社交礼仪教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共联小学)

猜你喜欢
主题班会实效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学校主题班会模式研究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怎样开展主题班会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