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彬滨
摘 要:高中数学不仅要为高考做准备,同时还应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循序的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自主探究,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及时的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使得学生感受到多元化视角下的数学魅力,在基础的夯实下,由浅入深摸索数学的真知灼见,数学的核心素养应以全面的视角,开创轻松的解析空间,促使学生拓展单一的思维模式,以辩证观点进行数学的创造,着重于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具备数学的思维发散与辩证能力,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数学的思索,探究数学深层次的内涵,获得数学的自我感知。
关键词:新课标 提高 高中数学 教学 有效性
新课标下的教育逐渐的脱离了应试教育的束缚,从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上,衍生出多重的教育内容,通过趣味而富有探究意义的教学元素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学生的日常视角出发,使得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迁移理论完成实践操作,新时期应关注学生的个体素养,因材施教基于学生的状况,帮助学生在数学的课堂上查漏补缺,创设轻松自主的探究空间,引领学生自主的讨论数学问题,通过疑问的抛出,在探究环节找到多层次的数学解决形式,利用质疑思考突破自我,塑造个性化的数学思维模式。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的知识已经逐渐的进入了深层次的探究阶段,此时的数学问题较为枯燥,更多的是利用公式等内容去计算与思考,学生在复杂的问题中,若是找不到问题的化解思路,很容易出现求知的障碍,打击自主积极性的发挥,导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知识内容,延伸数学的知识体系,学生逐渐的在数学的课堂上,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的构建信心,当学生能够在数学问题中,阐述独立的见解,灵活的应用数学的知识来完成思辨,学生在兴趣的牵引下,已然能够实现数学的有效互动,循序渐进的完成新课标的要求。比如,数学老师在教授“平面上的向量”这个知识点时,老师们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在学生面前放映出一些平面,然后在逐个把课本中的知识点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被直观、形象的画面吸引过去,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后老师把平面向量的内容在逐个讲解给学生,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渐渐地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了更加浓烈的兴趣。
二、于重点处、关键处提问
高中数学的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方式,提问中应提炼出数学的重点难点,通过多样化的提问模式,鼓励学生在问题的抛出后,顺藤摸瓜的找到数学的内里知识点,但过多过少或过难过易的提问都不利于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有效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实现有效提问,教师就要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学过程作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积极探索的过程。有效提问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本节的教学内容,于重点处、关键处提问,能够切入教学主题,促进学生直接对重点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可以促进学生较好较快地掌握本节内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教学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性质这一内容时,此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会画此函数图像的基础上认识各个参数(A、ω、φ)对函数图像的影响,学生对函数y=Asin(ωx+φ)(A>0,ω>0)的实际意义也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随着参数A、ω、φ的变化,函数y=Asin(ωx+φ)(A>0,ω>0)的图解有何变化。这样的提问是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浓缩,可以让学生集中精力来探索,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从之前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数是来自于教学素材、考试题目和练习手册,老师们期望学生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学习成绩和解题能力,通过这些题海战术。不过,想要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是很困难的。新课改的实施,需要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老师们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學题的答案是具有唯一性的,但是具有多种的解题思路,老师在教授课程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使得学生培养多方位思考的能力。在教学课程时,数学老师不但需要让学生理解课堂的内容,还要想办法帮助学生寻找适用自身的学习方式,进而使学生获取更加优秀的学习成绩。比如,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立体几何数学题时,开始先要讲解几何的解题方法,其次让学生自己思考向量解题法,这种解题方式一般在求二面角时才会使用,尤其是在二面角不好画出来的时候,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收获良好的自主学习效率,老师们可以通过提示,先让学生解析是否能够通过这两个面的法向量的夹角求得二面角的大小,其次在提示学生通过已知的两个向量和法向量垂直,求出两个方程式,然后在为法向量的一个坐标赋值,进而得出法向量,算出正确的答案。
四、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都是新课标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材料可切入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教师应把握住“遵循大纲、教材,但又不拘泥于大纲、教材”的原则,在结合生产、生活实际适当加深、加宽的基础上,选出探究的切入点。比如,在引入复数的概念时,把数的发展过程与生产、生活的发展结合起来,正是在实践的推动下,出现了解方程。而对于有的方程,学生会发现无解或无实数解,教师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分析“无解”和“无实数解”的区别,学生通过探求及讨论发现,方程有解,只不过是虚的。这样层层深入,不但加深了对新概念的理解,而且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充分体现时代要求,体现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真真.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浅谈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2012(3).
[2]贾如兰.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2012(28).
[3]肖金枝.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5).
[4]姜汉建,李洪艳.试论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