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朝
摘 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继续推行,各个学科的教学越来越朝着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方面发展,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改要求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强调数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还要对数学的基本思想以及基本活动进行推行,尤其是在2011年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曾明确提出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和数学基础知识是处于并列的地位的,近些年的教学成果也表明,课堂数学基本活動经验的教学是积累活动经验的主要途径,而课外延伸则是丰富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最有效的补充。本文将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一些实践经验,对于目前小学数学中促进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评价手段与方式进行了阐述和探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积累 活动经验 有效评价
一、引言
在国家出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曾重点指出,数学课程应当是一个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将抽象的问题转换为数学模型并解决的过程。在这一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已经“经历”和“体验”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点进行突出强调。从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特点来看,数学的学习和数学活动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效果,丰富的活动经验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前提与基础,同样也是教师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性保证。不仅如此,数学学习和数学活动是相互促进的,有效的学习能够促进经验的积累,而学生从活动中也可以积累非常广泛的经验,从而为课堂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小学数学的教学应当是一个经验的激发、应用、改进、积累、升华的过程,新旧经验不断交替冲击,知识的构架不断地丰富,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采取有效的评价方式,并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经具有的生活背景出发,不断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评价缺点分析
从教育的本质上来看,教育是培养全体人素质的一种社会性行为,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它必须是针对全体少儿的最适合的发展,而学校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尽最大可能地创设出一个能够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环境。数学学科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尤其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一些学生认为数学比较深奥难懂,不愿意努力学习数学,这种思想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当前新课改的指向来看,在课堂中开展一定的数学活动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之中学会自主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快乐地学习数学,在数学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小学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评价还是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的。
(一)小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匮乏
从目前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来看,大多数学生甚至是教师是要求学生通过抓重点这一方法来进行的,学生和教师会在书本中的关键页数中找到一些认为关键的公式和定义,然后对其进行死记硬背,而将非常重要的推理学习过程忽略掉了。这种学习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学生仅仅是抓住了数学学习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上的技能,而对于由于活动所产生的经验认知非常匮乏。从学生这个层面来看,由于学生自小受到了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根本不知道数学活动也是数学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活动经验积累的过程不但体现着教学的思想和方法,又是解决大量有价值问题的高效的途径,对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提升是很有必要的。
(二)教师对数学活动教学的认识不足
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发展不平衡而造成的教育发展不平,素质教育在一些地区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在一些学校中,唯成绩论依然存在于学生和教师的心中。再加上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一些教师过分强调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养成而忽略了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的积累。而在一些地区虽然开展了数学活动,但是广大的一线教师对于正确认识数学活动并进行有效的操作还是存在着较大的疑问。
(三)教育者对数学活动的评价方式有效性差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思想的普及,一些地区的教育者们开始接受了数学活动,并且开始了自己的一些尝试,尤其是在课堂的评价方面对数学活动的评价也有着一定的体现,但是在对数学活动这一概念的理解上,很多教师还是存在着比较大的误区。甚至一些教师认为在课堂中开展活动就是好的,往往会造成一些活动流于形式、甚至是开展一些目标不明确的活动,有的甚至为了应付听课老师的检查而刻意准备的一些活动。在这些所谓的活动并没有使得学生的经验得到扩充,而且在一些专业理论的研究方面也没有对数学活动经验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对其基本内涵和特征方面的研究,对于教学活动中的设计细节所提甚少,课程评价的有效性比较差的。
三、提升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评价手段的策略分析
(一)引入性评价,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工作是开展数学课堂活动的基础,为了能够保证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有效获得,教师需要作出良好的准备工作。在课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兴趣的话题,设计出一些具有引发性的情景,向学生提出恰当的课前准备的要求,把要探索的问题包含在其中,让学生充满好奇地走进数学课堂。举个例子来说,在讲解《认识单位面积》这一部门内容的时候,在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面积的概念,那么面积的大小应该如何表示呢”?这时候学生们可能都回答不上来,那么教师就可以顺势给学生们布置一个小任务,要求每一位学生动手制作出几个边长为一厘米的小正方形,并在第二天的课堂中展示。课前让学生准备工作的过程中是非常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的,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其好奇心是非常强的,让学生在画一厘米、剪一厘米的时候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一单位面积的意义,并对其产生一定的认同感,而在第二天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去思考身边的哪些物体适合运用平方厘米来做单位。可以说,良好的课前准备是教学活动的前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过程性评价,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发展的过程
从教学的本质上来说,数学活动是直接经验产生的比较重要的载体,尤其是在反映数学本质的前提之下,要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中来,利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理解抽象数学知识的难度,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举个案例来说,分数教学是小学数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是分不清分数单位和整数计量单位之间的差别,他们通常会认为整数是数出来的,而分数则是分出来的,两者之间的联系很多学生并不能建立起来。所以教师可以在课程中设计这样的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概念。教师可以拿出一张小纸条,并用它来代表“1”,可以引导学生用同样大的纸条来表示“2”和“3”,然后教师可以再拿出一个更长的纸条来向学生提问这是几?引导学生用第一次“1”的纸条来测量,这样一个一个联系起来就形成了数轴。接着,教师可以拿出一个更小的纸条,(例如原纸条的四分之一),问学生是几?让学生去思考然后认识到这就是1/4,并且再用1/4来表示其他的分数,从而建立起对分数概念的比较直观的认识。
(三)检测性评价,开展分层式的作业设计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效的评价体系不但要包括教师在课堂上所呈现的适时性的评价之外,还应当包含着以学生差异为基础的补充评价。这种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有效地评判学生是否获得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而且在评价体系建设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将过程性这一概念突出出来,让每位学生在自己进步的区域内更好地发展。不仅如此,作业的设计也应当充满层次性。从目前的教学体系来看,作业仍然是检测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常用方式,学生可以通过作业来巩固基础知识、强化基本技能,深化基本活动经验。首先在作业的设计上应当保持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作业,可以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来发现数学问题并自己解决。其次,作业内容要有层次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来设计不同的作业,从而调动其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其成为学习的主体。最后,作业的设计目标应当综合化,在目前的教育中自主探究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在作业中也可以运用这种形式开展。例如在学习统计图表后,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着自己家庭的收支来开展一次统计图表的制作,让学生体会到从数据搜集、数据汇总、数据处理等过程,充分展开思考,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淑红.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2]李楠楠.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7.
[3]李旭.積累活动经验发展代数素养[J].教学与管理,2017(17):43-45.
[4]黄健宝.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学习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