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的对策建议

2018-10-21 11:36郭广军方建超龙育才
教育与职业(上) 2018年5期
关键词:诊断与改进高等职业院校新时代

郭广军 方建超 龙育才

[摘要]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在分析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诊改工作的主要对策建议:一是要全面夯实政府主导、院校主体、第三方参与的质量保证评估制度;二是要全面落实学校自主、教师自觉、学生自律的质量保证责任制度;三是要建立健全质量标准、实施运行、监控反馈等质量保证自治体系;四是要全面构建质量文化、多元协同、持续改进的质量保证协同体系;五是要完善实施政策支持、经费支持、项目申报的质量绩效奖惩制度。

[关键词]新时代 高等职业院校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诊断与改进

[作者简介]郭广军(1971- ),男,湖南双峰人,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湖南 娄底 417000)方建超(1961- ),男,湖南临湘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博士。(湖南 长沙 410100)龙育才(1975- ),男,湖南湘乡人,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在读硕士。(湖南 娄底 417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外部评价与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JA160269)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09-0005-08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新时代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的对策建议进行深入探究。

一、建立健全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重大意义

(一)建立健全国家教育质量保证制度的必然要求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教育评估制度是我国教育质量保证的基本制度,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是我国法律赋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专家或者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效益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国家和政府主管部门一直充分重视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近年来更是明確要求建立诊断与改进制度。2015年6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提出要“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2015年12月30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指导方案制订本省(区、市)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

(二)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质量决定兴衰,有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才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社会才能认可,人民才会满意。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从精英式高等教育阶段走过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进而迈上普及化高等教育新阶段的历史发展潮流,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也迎来了近20年的高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可谓快起来了、大起来了,但其质量水平还没有真正地高起来,还存在受教者的选择机会不多、向本科及以上层次发展受限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及其在最终服务促进人的现代化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念制度健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三)高等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现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突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抓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个重点,补上质量保证这个短板,增强内部治理这个弱项。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始终聚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职能,始终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确保高等职业教育遵循办学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不偏离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强大监管武器,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始终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办学定位,确立新时代的发展目标任务,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对专业设置与条件、人才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实践等主要质量要素进行诊断与改进,从而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四)高等职业院校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聚焦主责主业的必然要求

质量不高、保证乏力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最大短板。面向新时代,提高质量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也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新路径。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改革健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科技创新实训体系,强化课程项目设计、毕业综合设计、技术技能创新竞赛和科技创新实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学院,推进校企协同创新创业育人,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深化实验实训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改革,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能力提升、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发挥行业企业组织管理评价作用,实施全过程、多节点、规范化、信息化综合考核与评价,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实施技术技能创新成果竞赛、学分认定、荣誉奖励制度,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引领作用。

二、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的研究现状

(一)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研究现状

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主题为“高等职业教育”或含“高职教育”并且篇名为“质量保证”或含“质量保障”为检索条件进行组合检索,共检索到2001—2017年论文457篇。其中,2001—2005年为47篇,2006—2010年为119篇,2011—2015年为206篇,2016—2017年为85篇。这说明自2006年以来高等教育质量保证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同时,自2011年以来,教育部、各省和高等职业院校也开始发布高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这些充分反映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保障日益为人们所关注。

目前,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的概念、内涵和类型,影响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因素,保障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对策,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内涵、特征、类型、价值取向和保障机制等方面。例如,赵志群认为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根植于教育实践的实际操作活动系统,在内部要对专业建设进行监控评价,在外部要对教育成果进行监测;李志宏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保障主体不健全、组织机构不适应、质量标准不科学、财力保障不到位等问题,认为要结合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经验,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郭庆志认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一要用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这个平台,二要构建形成内部质量保证机制和外部质量评价机制这二种机制,三要发挥院校主体、市场引导、政府指导这三方面作用,四要做好《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目录》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的修订、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制度的健全、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完善这四项工作;张书梅认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包括环境保障、目标保障、组织保障、过程保障和监督保障五个基本要素,要从内部管理机制、过程管理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优化。

(二)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评估演进

2002年,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2003年,教育部制定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2003年,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确立了“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2004年8月正式成立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这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评估工作开始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专业化。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评估中心是教育部直属的行政性事业单位,其主要任务是负责组织实施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评估工作,具体职责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方针、政策和评估指标体系,具体实施高等学校教学、办学机构教学和专业教学工作的评估等。在评估实践中,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对第一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2012年以来实施的第二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具体组织实施是规范科学、举措有力、执行到位的。但是,其对2003年开始的第一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开始的第二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尤其是2015年开始的第三轮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统筹推进是比较弱的。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主要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组织实施,依靠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进行诊改工作业务指导,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制定本省的执行方案和工作规划。采用“自主诊改、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三年一轮”自主诊改,“四分之一”以上抽样复核,复核结论分为有效、异常和待改进三种。

(三)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项目要素要点体系及其平台数据系统

1.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项目要素要点体系。2015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制定的《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提供的参考诊改项目要素要点体系分为5个诊断项目、15个诊断要素、37个诊断点和X个影响因素。其中,1体系总体构架,包括1.1质量保证理念、1.2组织构架、1.3制度构架、1.4信息系统;2专业质量保证,包括2.1专业建设规划、2.2专业诊改、2.3课程质量保证;3师资质量保证,包括3.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3.2师资建设诊改工作;4学生全面发展保证,包括4.1育人体系、4.2成长环境;5体系运行效果,包括5.1外部环境改进、5.2质量事故管控、5.3质量保证效果、5.4体系特色。

2.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指标体系及其平台数据系统。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指标分为两级,其中一级指标包括13项:1基本信息、2院校领导、3办学条件、4实践教学条件、5办学经费、6师资队伍、7专业、8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9社会评价、10学生信息(扩展)、11新增数据项、12平台逻辑校验、13案例分析。二级指标90余项(90余个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是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的重要数据基础,质量保证诊断点与状态数据二级指标建立了相互支撑的关系。

3.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指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指标分为两级,其中一级指标包括5项:1计分卡、2资源、3国际影响、4服务贡献、5落实政策,二级指标35项。

4.部分院校自主引入了第三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测数据。第三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测数据主要包括随堂评价(即时评价)、期中评价(阶段评价)、期末评价(结果评价)等数据。

5.部分院校自主引入了第三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问卷访谈数据。第三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问卷访谈数据包括:在校生培养全程序跟踪数据(在校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增值情况,学生学习行为,专业认同度,职业成熟度等指标数据),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数据(毕业生就业率、月收入、校友满意度等指标数据),毕业生培养质量期跟踪评价数据(薪资涨幅、晋升情况、校友满意度等指标数据)。

三、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经历了第一轮和第二轮推动,当前进入了第三轮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阶段。认真分析当前的诊改实际,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政府常设评估机构力量薄弱,组织实施力不足,诊改复核不能全覆盖

当前正在推进的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是“教育部指导、省级统筹、院校自主、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由于没有像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这样的专门常设机构负责全国诊改的组织实施和常态化管理监控,导致国家与省级政府层面诊改工作组织机构的常态化监管、刚性化约束的力量薄弱。抽样复核的起点比例为25%,未能对高等职业院校质量保证评估复核全覆盖,容易形成弱区、盲区,形成新的质量建设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二)委托的第三方质量评估有效监督和刚性约束不足,不平衡问题突出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依靠委托的全国诊改专委会具体组织实施,指导推动包括高职和中职在内的国家、省级、院校三级诊改方案的制订与实施,进行了大量的业务培训,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是,全国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的数量大、诊改面宽,全国诊改专委会对三级诊改方案的具体实施进展与成效的监控、督查、考核、评估的刚性约束力比较弱。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诊改的组织实施、制度执行和责任落实的省域不平衡、院校不平衡、成效不平衡问题突出,整体推进的实质性差距仍然比较大。

(三)高等职业院校主体自觉不足,责任落实不到位,质量保证成效不明显

一是存在一些院校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重视不够、认识不足、责任不明、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例如,有些院校领导只关注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诊改有什么好处,国家能给什么政策,诊改后能有什么投入;有些院校认为本校社会声誉很好,诊改是额外的负担;有些院校觉得诊改复核压力很大,也没必要。二是存在上面热下面冷、院校热师生冷、雷声大雨点小、方案制订多实施考核少、应付检查多有效诊改少等问题。比如,作为内部质量诊改重要数据基础支撑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2017年未能按时上报的学院有80所,占应上报未报比例5.97%,同时存在大量学院集中上报、部分院校数据异常等问题。此外,还存在质量保证评估专项经费投入不足、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质量保证制度不健全、质量保证实施运行体系不顺畅、质量保证成效不明显等问题。

四、新时代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的具体建议

(一)全面夯实基础工程:政府主导、院校主体、第三方参与的质量保证评估制度

1.全面夯实政府主导的评估制度。一是增强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常设性专门评估诊改机构的工作力量,切实加强对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的组织实施、指导监管工作。进一步理顺各级评估管理体制,增强政府的主导力和保障力,加大政府对诊改工作专门人员、专项经费、平台条件的投入力度。二是增强政府的约束力和监管力,将“抽样复核”改进为“全部复核”。第二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完成率不高、效果不平衡,为了弥补第二轮评估的不足,全面有效推动第三轮诊改评估,不留弱区、盲区,必须扩大诊改抽样复核的比例,最好是实施复核全覆盖。三是明确高等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刚性要求,促进高等职业学校举办者和高等职业学校自身加大投入,增強内部质量保证的基础能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大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的力度,切实加强对高等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和监测办学条件指标的常态化监管、分析、评价和使用,防止只报送不使用现象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在落实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避免政府的过度干预,把握好度至关重要。

2.全面夯实院校主体的质量保证制度。一是建立健全院校各层面、各环节相互衔接支撑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进一步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诊改中的主体作用,增强质量意识,强化学生中心和学习成果导向的全面质量保证理念。在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高等职业教育价值选择方面补“高等职业教育无用”之短板,这里的“无用”指“无功利之用”。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回归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技术应用与技能训练并重,立德做人与专技做事教育并重,以创新创业教育带动就业发展,提高质量保证成效,提升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达成度和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契合度。二是建立健全高等职业院校内部院系二级质量诊改评估制度。主要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内部院系二级质量诊改工作机构和质量评估体系,院系二级教育教学质量年度公布制度,院系二级教育教学质量内部监控运行改进机制。

3.全面夯实第三方参与的评估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外部多元参与的质量保证评估制度。高等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校长、学生及校友、家长、教师、管理人员、学术人员、企业和行业组织、捐赠资助者、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尽管这些利益相关者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存在难以弥合的分歧,但也存在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一致期待。因此,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证成效,应当注重调和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期待,做到整合与取舍并重。高等职业院校要建立企业和行业组织等参与的内部质量诊断评估制度,聘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行业组织成员为内部质量诊断评估专家,加强外部专家对质量保证的监督、指导和评价。二是建立健全独立的第三方质量诊断评估制度。实施内外质量评价并重,将内部质量诊断评估与外部质量诊断评估有机结合,院校主动引入购买第三方的学生成长评价、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和用人单位评价等服务,以监督促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实施院校评估和专业评估并重,将内部质量诊断评估与国际国内专业认证评估有机结合,院校主动借鉴接受包括如《悉尼协议》在内的专业认证评估,以促进专业建设与国际接轨,提高专业建设质量水平。

(二)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学校自主、教师自觉、学生自律的质量保证责任制度

1.全面落实学校自主实施质量保证的责任。一是强化内部质量保证责任制度。要补上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质量保证上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短板,将教育质量保证变成学校与师生的自觉行为。内部质量主体责任体系主要包括院校党委行政领导班子及成员责任、职能处室监管支持责任、二级院系实施主体责任、教师学生自身责任等。二是强化内部质量保证问责制度。要寻求高等职业教育质量问责与改进之间的平衡,建立质量文化变革质量保证范式,强化质量监督,建立学校党政班子、二级院系、职能部门和全体教师学生的质量保证问责制度。

2.全面落实教师自觉履行质量保证的责任。一是教师要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传道授业,严格遵守教学管理制度、考试制度,维护学校教学秩序,主动负责地抓好各类教学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经常与学生面对面辅导交流,认真听取学生反馈意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质量。二是学院领导要带头参与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充分发挥以上率下的示范性作用。三是充分发挥学院各职能处室干部、各二级院系班子成员带头落实教育教学质量保证责任的模范表率作用。四是充分发挥院系二级质量保证机构负责人在教育教学质量保证指导督查中的权威性作用。五是充分发挥院系二级质量保证专职人员在教育教学质量保证服务监管中的支撑性作用。六是充分发挥院校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实施反馈改进中的基础性作用。

3.全面落实学生自律支持质量保证的责任。一是学生要爱国敬业、德技并重、知行合一、学思结合,严格遵守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维护学校教学生活秩序,主动配合、客观公正地做好各类教学评价,负责任地向学校和教师提出教学改进的合理化意见。二是建立健全学生质量信息员制度,充分发挥学生质量信息员在教育教学质量日常监督和教学评价中的积极作用。三是建立健全学生支持服务系统,提高学生在质量保证中的地位,公正平等对待学生的质量利益诉求,经常性、即时式、多渠道、多方式收集处理学生的评教意见。

(三)建立健全保证体系:质量标准、实施运行、监控反馈的质量保证自治体系

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标准体系。一是建立健全专业教育理念目标体系。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育理念目标要从“对口”走向“适应”,“对口”是指根据岗位需要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直接进行订单式培养;“适应”则注重对学生基础文化素养、职业精神等非认知能力与态度的培养,强调毕业生在更加广泛意义上适应整个社会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要重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平衡,加强综合性培养、实践性培养、个体性培养。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时间、学习方式的研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支持型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增强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二是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目标定位体系,主要包括院校精神文化价值、办学思想理念、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课程教学目标、就业创业创新目标、科研教研创新目标、经济社会服务目标、文化传承创新目标等。三是建立健全内部质量标准体系,主要包括质量标准纲要、师资条件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实践教学标准、毕业设计(论文)标准、顶岗实习标准等。

2.建立健全质量保证实施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组织领导体系,主要包括内部质量管理领导机构、内部质量监管工作机构、内部质量保证实施机构等;二是建立健全内部质量实施运行体系,主要包括内部质量目标纲要、内部质量保证实施条例等;三是建立健全内部质量序化流程体系,主要包括内部质量管理框架、内部质量管理流程等;四是建立健全内部质量智慧支持平台,主要包括内部质量管理智慧系统、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系统、学生支持服务系统等。要有效破除人事管理、教务管理、督导评估等信息孤岛,与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有效对接、深度融合,推进状态数据从填报到采集的数据与相关系統基础数据保持良好的同步性、一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3.建立健全质量保证监控反馈。一是建立健全内部质量全程监控体系,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监控、实验实习监控、顶岗实习监控等。二是建立健全内部质量多元评估体系,主要包括教师同行评价、学生评课评教、教学督导评价、行业企业评价、独立第三方评价等。三是建立健全内部质量定期发布制度,主要包括院校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院校就业创业质量报告、二级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等。四是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绩效激励制度,主要包括内部质量绩效考核制度、内部质量奖励制度等。

(四)全面构建长效机制:质量文化、多元协同、持续改进的质量保证协同体系

1.全面构建质量文化认同的长效机制。一是充分尊重并维护高等职业教育受教者的质量权益。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成长成效,建设形成高等职业院校自觉、自省、自律、自励、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主动接受政府、行业与企业组织、学生校友、家长、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质量评估。二是建立健全院校质量文化体系,包括质量思想观念、质量责任意识、质量目标任务、质量环境氛围、质量保证体制机制、质量保证实施条例制度等。三是营造浓厚的质量文化氛围,广泛宣传院校质量文化理念和质量目标,提升师生质量保证责任意识,凝聚全体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的最大公约数,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全面构建多元协同监管的长效机制。一是增强高等职业院校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中的自主力和责任力,补上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短板。二是增强行业企业参与质量保证的协同力和保障力,补上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质量不高、成效不足的短板。三是增强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外部监督力和评价力,补上高等职业院校对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作用认识程度低、重视程度不足的短板。

3.全面构建持续改进范式的长效机制。一是树立“学生中心,成果导向,质量持续改进”的新理念。“学生中心”的关键是把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关注焦点,“成果导向”的关键是实施“正向施工、反向设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模式,“质量持续改进”的关键是建立评价、反馈、改进的持续改进机制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内部质量持续改进体系。主要包括专业培养方案改进、课程教学改进、实践教学改进、毕业设计论文改进、考试考核评价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条件改进、学风教风改进、师道师能改进、院校内部治理改进和领导决策能力改进等。三是进一步改革完善内部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对于职能竞赛要防止政绩导向思维,防止以点代面、以偏概全,要争取受益面最大化。高等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应坚持赛教结合,以赛促教,以赛提质。要防止技能竞赛成为变相的设备竞赛,承担技能竞赛的东道主院校包揽一等奖现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评价不在于考察其标志性竞赛成绩,而是更加关注全体学生参与技能竞赛的参与率、受训率、受益率和提高率。

(五)完善实施奖惩制度:政策支持、经费支持、项目申报的质量绩效导向奖惩制度

1.完善实施质量导向的政策支持奖惩制度。完善实施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计划安排、新专业备案、干部人事绩效考核的质量导向奖惩制度。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有效”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监测“优秀”“良好”的院校可适当增加招生计划安排,优先新专业备案,自主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等。反之,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异常”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监测不达标的学校要限期整改,并减少招生计划,暂停新专业备案,降低干部人事绩效考核结论等次,扣减奖励性绩效工资金额。

2.完善实施质量導向的经费支持奖惩制度。完善实施中央财政高等职业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标准、高等职业院校学费收费标准的质量奖惩制度。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结论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监测。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有效”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监测“优秀”“良好”的院校应当适当上调前述经费的额度与标准。反之,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异常”或“待改进”、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监测不达标的学校要限期整改,否则适当下调前述经费的额度与标准。

3.完善实施质量导向的项目申报奖惩制度。完善实施高等职业院校在“双一流”建设试点、示范特色专业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科技创新研究等项目申报的质量导向奖惩制度。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有效”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监测“优秀”“良好”的院校应当适当增加前述项目的申请计划数量。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异常”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监测不达标的学校要限期整改,并减少前述项目的申请计划数量。

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时代要求,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面向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走思想建校、制度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建立健全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加快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内部治理能力,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增强高质量人才培养质量保证能力,为加快推动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开创卓越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时代、新境界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志群.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现状与展望[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2]李志宏.加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再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

[3]郭庆志.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建设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

[4]张书梅.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优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

[5]吴雪萍.构建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4(7).

猜你喜欢
诊断与改进高等职业院校新时代
诊断与改进:职业学校提升质量的内生动力
中职校内专业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初探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浅析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双能型”教师概念及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