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岩
【摘 要】 科技在发展,时代也在进步,随着越来越多的新事物的出现,人们的需求不断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在基本的生活得到保障之后,也在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深入发展,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有更好的提高,在学习学校开设的基础课程之后,课余时间还需要学习各种其他艺术特长课程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素质教育下,音乐也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不仅可以打好学生的音乐基础,启迪他们的思想,还能够增强他们的艺术审美,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教育;音乐素养;重要性
音乐素养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音乐素质和音乐修养是音乐素养的组成部分。在现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机会都会接触音乐,但是音乐是有各种类型的,由于小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他们的三观以及审美意识都还没开始真正地形成,在他们塑造优良的人格中,教师和家长扮演着引领指导的作用,在小学音乐的课堂上,教师要教给学生多种类型的音乐,课堂之外,家长也要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因素引领和影响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积累与坚持的过程,在小学阶段重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以及增强文化底蕴,还能够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发展,完善他们的人格,增加他们的艺术细胞。
一、音乐素养对智力发展的影响
人的大脑是需要不断运转的,而且是有记忆循环周期的,只要学生在大脑中不断学习和应用某项知识,那么这个知识就在脑中形成记忆。而音乐的学习也是如此,小学生通过长时间坚持听音乐,在大脑中形成一种音乐的意识,让大脑中一直储存音乐的记忆,从而大脑的运转变得更加灵活,让学生的记忆能力得到提升,也能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大多数人都把听音乐作为一个放松的方式,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多样的音乐类型给他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在这个倾听音乐的过程中,不仅直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也能活跃脑力思维,间接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学生会在听音乐的时候用心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进入相应的情境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学生的感受是主观的,智力的发展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学生用心感受和聆听音乐,从而把他们的主观感受与客观存在结合在一起,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音乐素养对审美情趣的影响
审美情趣是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反映,从学生所选择听的音乐的大体类型便能从中体现出该学生的审美,比如有的学生喜欢一些抒情古典的音乐,那么这位学生可能是一个温柔优雅的女孩子,如果喜欢摇滚或者说唱歌曲的学生,大都比较有自信,有主见,爱自由。各种音乐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如果学生听歌的时候发现一种歌曲很符合自己的品位,并能从音乐中找到共鸣,自然而然地会沉浸在该歌曲中。小学音乐的课堂上,教师不能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音乐素养,在让学生了解音乐,能够判别音乐类型的前提下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审美,让学生的情感世界体现出来。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关键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即审美情趣的提升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三、音乐素养对人格塑造的影响
音乐有灵活和它独特的内涵,小学生通过对音乐的聆听能够抚慰他们的心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通过了解音乐和学习音乐,也能更加健全小学生的人格。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众多的音乐家有很多理智的故事出现在他们的生命中,就好比大名鼎鼎的音乐家贝多芬,要知道音乐对于听力有特别高的要求,然而贝多芬在双耳都听不到的情况下依然创造出许多令人震撼和喜欢的音乐。《欢乐颂》就是一部流传千古的优秀作品,其实在如此广阔的音乐发展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优秀且致力于音乐创作的音乐家,贝多芬是最具有代表性和被人们所知道的。在小学音乐的课堂上,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不要只讲理论知识,音乐的学习是需要实践的和倾听的,在教师给学生讲授音乐的发展历程以及音乐家的个人音乐发展史之后,以后要及时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或是音频,让学生走进那些音乐家,感受他们对于音乐的坚持以及他们创造出的震撼人心的音乐,也有利于学生学习音樂家的精神品质,从而塑造小学生健全的人格。音乐教育也是在教授小学生培养品德,做一个优秀的好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也是实现这一目的一种途径,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那些优秀的音乐能够抚慰他们脆弱的心灵,也能够激励学生坚强勇敢,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生活。
新课改的要求下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对小学生进行音乐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音乐素养既能有利于学生审美意识和自身气质的提高,还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和人格的塑造,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音乐素养的培养为学生更高层次的音乐学习做了铺垫。
【参考文献】
[1]王晓明.培养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J].未来英才,2015(5).
[2]韩璐.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素养的培养[J].好家长,201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