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亚玲
摘 要: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能够激发学生的美感,并能引起群体效应。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和阅读时间,还要提供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语言空间,提倡各抒己见,让学生的个性和灵性在课堂飞扬。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朗读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朗读呢?现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
一、从文章的组成来分析
1.读准字音。除了要求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音变的规律,包括轻声、儿化韵、变调等。此外,还要读准多音字,让学生知道并能区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字音的变化特点,进而积累丰富的词汇。
2.积累丰富的词汇。词是语言中可以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当我们把课文中记录词的一些无生命的方块字化成“有生命”的方块字朗读出来时,就不仅要与一定的语音相联系,而且更与这些词所反映的那些客观现实相联系。只有把每个词看“活”,才能准确理解它,才能用相应的声音把它表达出来。人们在说话时,对大小、强弱、轻重、褒贬的概念,通常都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在教学中,如果能借助正确的朗读把一些词(特别是一些关键性的词语)的含义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学生通过读加深对词义的理解,那将比单纯地抄背词语解释要具体、有用得多。
3.要把句子的停顿、重读和语调把握好。停顿、重读、语调是衡量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水平与表达能力的三项指标。把握好停顿,首先应要求学生读准标点符号。在标点符号无能为力的情况下,要处理好句子的停顿,则应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语音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处理长句中的停顿,即能根据句子的意思在关键的地方停顿。突出强调句子中的某个词和词组,就是重读。重读就是为了体现语句的目的。重读的把握,同样依赖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思想感情总会处于一种活动状态,体现在声音的表达上,就有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回环交替的声音形式,这就是语调。语调掌握得越好,对作品的表达就越充分。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准确地把握停顿、重读和语调,再通过对停顿、重读和语调的反复推敲和揣摩,来加深对语句的理解和感受,必然能使学生在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得到提高。
4.把握好整篇文章的基调。篇的节奏、气氛和基调是与作品的结构、意境和感情相联系的。只有让学生弄清了作品的脉络,理解了作者在作品中的强、弱、浓、淡的思想感情,才能既鲜明又恰如其分地表达课文的主题。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朗读训练侧重掌握朗读的基本技能。低中年级的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高年级则要在低中年级的基础上,逐步读出抑扬顿挫和作品的思想感情,达到能比较恰当地表现作品意境的目的。
二、从朗读课文的渐进过程来分析
我们知道,朗读课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亦即阅读主体对课文认知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在不同的阅读层面应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1、整体感知层面的朗读训练。此是訓练朗读的第一步。这一步先要让学生辨认书面符号(即识字),再凭借口语经验对书面符号进行“意义组合”,然后逐步达到“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对于那些儿童比较生疏的书面语言,由于得不到口语经验的支持,可能出现读破词语或句子的情况,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具体指导;对于刚刚起步学习阅读的儿童,老师还可以领着学生一句一句地读。在这一层面,学生主要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就像在某个城市的上空搞“航拍”,拍出的是这个城市的全景。
2、感悟层面的朗读训练。感悟层面的朗读,是要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而要求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自我感受与体验。在这一层面训练学生朗读课文,应坚持“扣读导悟,以读见悟”。即紧紧地扣着读书,引导学生通过感知、领悟、想象、联想等活动,理解其语言,进入其境界,体会其感情。然后再通过学生的读,来检验他们是不是已经对课文有所感悟了。学生一旦进入了课文所描绘的境界,读起课文来,自然能够虚心涵泳,以声传情,声情并茂。通过这一教学片段,我们可以看出,朗读与感悟是相辅相成的。感悟会之于心,朗读出之于口,心口相应,相得益彰。指导学生感悟课文,就是要让他们走进角色,体会情感,想象场景。朗读课文,不过是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用声音表达出来罢了。
3、积累层面的朗读训练。积累层面的朗读训练,具有整合与审美的功能。有的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往往只求短时突击,死记硬背,变成了“单打一”的语言外壳的记诵,而把蕴藏在语言之中的特定表象和思想感情抛到了一边。这样做不仅削弱了背诵训练的价值,而且也不利于形成有效的积累。这是因为进入学生头脑的语言,必须是真正构成可视可感的表象或概念的外壳,而不是'空壳',这样的语言才可以成为他们思维和表达的工具,供他们自由运用。总之,积累层面的朗读训练,应是对所学课文从形式到内容进行的立体的审美体验和全方位的语言积累。
总之,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能改变学生的性格,因为性格内向者往往发出的声音也很小,如果全体学生都能坚持大声读课文及其它文章、书籍,很容易使学生爱讲话,性格也就随之而变;还能帮助学生体会文章叙述节奏和音乐美,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训练他们对文章字句的分析能力 有助于学生练习语言,增强话语的流利程度,对身心也大有好处。所以我们一定要想法设法,注重和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参考文献
[1]庄梅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新课程,2014.(4).
[2]孙庄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2017,
(作者单位:新疆克州乌恰县黑孜苇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