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雅淇
摘要:重新审视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特征、选材范围及创作指向,指出应从绘画要素选取、学生灵感激发及艺术情境再造等层面出发,切实增进受教群体的观察力、自由造型创造力及组合分析能力。基于此,现以线条教学实例为着眼点,深入探讨了线条绘画的价值取向、实践模式与效益提升路径。
关键词:小学美术;线条教学;案例解析;授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8) 02 - 0093 - 01
1.小学美术教材中“线条教学”情况分析
小学阶段美术教学中的线条学习随着年级分布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一般来说,低年级美术教材注重从“造型与表现形式”等层面切入,从纹理、线条形状、浓淡控制及自由造型练习等维度出发,提升学生主体的基本结构观察力及造型表现力,高年级则注重从直线、折线、曲线及交叉线等多类型线型出发,通过对线型变化的深入观察来界定不同类线条的表现力、变化趋势与组合创作特征。线条创作与艺术作品中线条组成元素的分析作为整个美术创作学习的重要模块,需要重新审视线条教学课时量、课程面及艺术教学模式特征,以期切实推进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向高层次、多元化发展。根据样本调查数据可知,小学段高年级的学生个体对线条已形成初步认知,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线条造型、属性归类能力,相较于中低年级的受教群体来说,其绘画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及空间位置判定能力均有了显著的提升,但针对更为复杂多变的画面关系中所呈现出的线条关系,如运笔特征、组合形式、布局规律等,需要相关参与主体进一步深化个体认知与案例分析水准。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与界定指标,现以《线条模块课程》的实例开发为研究对象,对学生个体对线条的初步认知过程进行了深层次分析探索。因小学学生群体对线条的认知尚处于起步阶段,单一地运用理论知识难以充分刺激其感官共鸣,难以寻求不同线条排列组合形式下的情境创造力与图像表现力,可选取组间游戏、项目实践及图片线条临摹等多种形式,促进受教个体对相关绘画实体的观察与体验,以此来切实推进学生群体对线条的情感感受与表达力。基于此,可设计以下教学过程:其一,“味觉”的线条表达。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可准备绿茶与碳酸饮料各一瓶,鼓励学生个体根据品尝感受来选取特定的表达线条与组合排布方式。其二,“实体认知”的线条表达。可倡导学生用自己所熟悉的线条组合成一幅画,并细致描绘画面中线条之间的对比关系(如长短、疏密、粗细及扭曲程度等),选取一幅未完成的“花蕊图”来鼓励同学代表上台根据自身理解来添加线条并阐述基本规律,依次推进,可关注嗅觉、声音、视觉及个体情感在线条运用与绘画艺术表达等层面的建設意义。在此过程中,学生个体形成了对线条的进一步认知,即线条可以突破“单纯的线条定义”,通过方向、角度、排列方式、空间次序等,将不同类别的线条运用到空间表现上,以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视觉抽象来强化不同年级、不同认知诉求的受教个体在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实效。在实际绘画教学过程中,由线条、颜色所产生“视错觉”的例子有很多,线条的排列方式、方向、长短、弯曲程度、空间属性的变化都会给参与主体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在实际图片中的线条判断过程中,容易产生与客观事实不同的观测效果。以法国国旗为例,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可知,法国国旗旗面上红:白:蓝三种颜色的比例为35: 33: 37,而在视觉判断中,观测者感觉三种颜色对应的旗面面积相等,这是因为白色可带来扩张感、蓝色有收缩感,这种由颜色不同带来的视错觉关系对线条排布与颜色方案设置提供了新指向。
2.小学美术“线条教学”的建设革新路径
2.1 统筹点、线、绘画组合关系
在常见的儿童绘画作品中,线条作为最简单直观、表现力突出的一类基本元素,在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品中,线条的基本形式与属性特征能够有效激发受教群体的思维训练过程,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实体均可用点、线、面等表示出来,为深化受教个体在逻辑思维认知及空间构型判断等方面的核心素养,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应该熟练选取以上几类元素,参照科学理性的方法以这些要素为教学支撑,引导学生进行线条绘画创作,线条的长短变化、粗细曲直及空间构型对比一般呈现出直观、灵活的特征,不同线条的排列组合也遵照一定的内在规律,教师群体应深入训练学生的线条描绘技巧,强调线条绘画过程中的流畅性、转化性与力度,在其对基本的线条变化有了一定的认知与掌握后,教师可根据教材中不同模块的教学主题,选取学生感兴趣、贴近生活实况的物体进行描绘与线条分割。
2.2 辨析年级段、教材模块的绘画诉求
线条的产生与形式发展作为图形模拟、线条抽象化的重要发展指向,线与线之间的相互呼应关系、延伸形式及变形特征,能够作为画面造型的基础来直观推进艺术实践与艺术作品的深层次解读与教学实效化发展。当前小学美术教材大体可分为“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以及“综合与探索”等四个核心板块,前两个板块中所折射出的美术作品中的线条关系是后期受教个体分析不同类别、不同年代作品的关键要素,每类线条所折射与表达出的原创者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推进了小学美术课程的革新化、灵活化发展。根据小学受教个体的思维特征与艺术表达能力,其线条绘画过程难以用文字进行阐述,以此为参照,可选取“绘画分析法”来进行教学,例如:先在已确定绘画题目的基础上,对画面上线条的频率、长度、运笔模式及分布特征进行分类,关注学生线条绘画过程中行笔转折、造型塑造的基本特征,以此来促进参与主体在绘画空间意识方面的优质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涛,小学美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装饰画的线条描绘[J].美术教育研究,2017( 24):154.
[2] 吴兴旺,小学美术绘画游戏一课微课设计与应用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 (17):70 - 72.
[3] 金林海.“美”与“术”共舞——试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与技能发展的融合[J].江苏教育研究,2012( 20):48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