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知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不仅关系到小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同时还关系到小学生的数学基础打造。对此,小学数学老师需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本文即是从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问题引导教学,启发学生思考以及小组合作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论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教学发展的需要,注重迎合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究的新型数学教学模式不断衍生。对此,小学数学老师不仅需要转变自身以往的教学方式,更需要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理念,即以学生为中心,时刻注意突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而不是完全以自身的知识讲学为主。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总结,认为想要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所谓生活化教学,指的是数学老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其不再通过直接性的知识讲解的方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而是挖掘数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衔接点,然后以此为契机进行导入,如此既能够拉进学生对所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能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自身生活之间的关联性,进而激发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一课时,数学老师可以咨询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西瓜多少钱一斤吗?”学生:“8角一斤。”/“7角一斤。”老师:“是的,看来同学们都很注意观察生活。那么一个西瓜大概多少斤呢?”学生:“个大的得有十几斤,个小的也得七八斤。”老师:“加入你们买了一个整十斤的西瓜,单价是8角一斤,应该付多少钱?”学生:“8元。”老师:“那如果你们买的西瓜是lO斤5两呢?”学生:“8.4元。”老师:“怎么算的?”学生:“十斤是8元,一斤8角,半斤就是4角,所以加起来就是8.4元。”老师:“同学们很聪明,那如果是12斤3两呢?”学生:“不知道。”老师:“是不是还用刚才拆分的方式计算就有点复杂了呢?”学生:“是的。”老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小数乘法,晚一些我们再来计算刚才的数学问题,好吗?”学生:“好。”
2问题引导教学,启发学生思考
所谓问题引导教学,指的是数学老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其在将所教学的知识转化成为数学问题之后,再对学生进行问题提问,以此启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得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但是,数学老师在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开展数学教学时,其要注意所提问题之间的逻辑性,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随意性的进行提问。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数学老师就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都认识哪些多边形?”学生:“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老师:“很好,那你们知道这些多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吗?”学生:“三角形的面积是底x高÷2。”/“长方形的面积是长x宽。”老师:“平行四边形呢?”学生:“不知道。”老师:“同学们结合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思考,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学生:“也是长x宽。”老师:“老师可以告诉大家,你们说的很正确。但是为什么呢?”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进行割,可是将其变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而这两个三角形又恰好可以拼接成为一个小的长方形。这样,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就变换成为一个标准的长方形。”老师:“没错,同学们非常聪明。还有没有其他思路?”学生:“在完成切割之后,不必将两个三角形进行拼接,因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可以直接等化为底x高,这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相一致。”
3小组合作教学,引导学生探究
所谓小组合作教学,指的是数学老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探究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通过小组合作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认识,而且还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但是,数学老师在进行小組划分时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否则不利于小组合作教学作用的发挥。此处依旧是“多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数学老师可以在启发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之后,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与探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数学老师可以参与其中,以了解学生们的研究思路。小组讨论结束之后,数学老师则要各小组代表分别陈述讨论结果,然后数学老师继续启发学生继续探究,以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其不仅要保证相关数学知识的有效传输,同时更要保证学生们的学习和吸收效果,这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对此,数学老师既要从学生兴趣角度出发,又要从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角度出发,不断提升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而保证数学教学的最终效果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