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长清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工作者改进了一大批落后于时代的传统教学方法,但是由于思维的局限性,教师经常不知道新的教学方法究竟该怎么选,因此在课堂上就出现了诸如平常课上沿袭传统模式、查課之时紧急排练新型方法这样的教学问题。对于小学数学课堂而言,像“小组合作”这样的高效教学方式依旧有很多教师不予采纳。因此就有必要不断学习和理解各种新型教学方法的形式、内涵以及功能。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激发积极性;协作能力;促进交流
小组合作教学打破了课堂上以往的师生单向交流,其原则是以学生为本,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这并不代表让学生随意开展学习,而是让学生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探讨,摸清知识原理并对其深入理解,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需要接触大量的基础概念,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能够使其主动发现各种数学概念背后的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在本篇文章中,我详细分析了小组合作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多种有效应用,证明了小组合作教学要在小学数学课堂常态化中推行的必要性,希望为诸位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1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由于年龄差别和职能差别,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回答教师的问题,不愿意参与互动,而是更愿意与同龄的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的交流。教师要想解决课堂气氛不活跃的问题,就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在课堂上采用小组教学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笔算除数》这一节课,学生要运用到已经学习过的加减法和乘法来学习复杂的除法运算,这一节课难度较大,十分考验学生的基础运算功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小学学生常常混淆除数和被除数这两个概念,如果搞不明白这两者的关系,在笔算除法的以及后续进行应用题计算的时候就很容易犯下计算错误的毛病。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不能强硬地灌输概念,而是应当因势利导,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在诸多与除法相关的章节里让学生探讨“除数”、“被除数”到底是什么。教师可以以“十个苹果五人分”为讨论话题,把知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理解到“苹果”就是被分发的,这样“苹果”就是被除数,“人”就是除数。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聚在一起搞懂一个概念的时候积极性更高、更能打开思考。
2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数学的大厦从来不是一个人独自垒建的,让学生明白合作探索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基本任务。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会逐渐明白分工协作、多线共进的含义,也会在合作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三角形》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会提及三角形的一个特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个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让学生学习这一知识点也会为其以后学习奠定数学基础,促进学生意识到数学广泛应用。但是,课本上关于三角形稳定性的介绍仅有一行字和几张例图,这是不足以让学生吸收这一知识点的。对此教师可以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方法延伸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在这一模式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木棍、粘结剂等道具拼接一个房子,令其在小组内进行“最稳定结构”的探索和研究,然后再这一教学环节结尾开展各个小组的“房子坚固度比拼”。这样学生就能主动认识到在可采用的各种形状的结构中,最稳定的就是三角形结构。小组合作看似耗费课堂时间,但是在这一教学方法下锻炼出来的合作精神却能让学生在其他数学课题中利用科学方法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最终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方便学生交流促进
人是社会性生物,因此就缺不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在数学学科学习中同样如此,让学生在初学阶段学会有逻辑、有理性地交流能够令其受益匪浅,为达到这一目的可利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就是小组合作。
例如,在《圆》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清楚圆的定义,理解圆不同于其他多边形的地方。在这一点上,最核心的是让学生明白圆的特点:在一个圆内圆心距离各个方向的边的长度是相等的。教师应当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车轮是圆的而不是方的。然后把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做出三角形、五边形、圆形等各种轮子,然后观察为什么圆形的轮子走得最稳。学生在组织语言的时候会发现这一课题的核心点是“轮子的中心点与各边的距离是否相等”,然后就可以仅仅围绕这一关键点组织语言,讲明白前文中的圆的性质。当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流利地解释知识点的时候,提升其交流能力和令其充分理解知识这两件事情就同时实现了。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上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而小组合作教学就是不可忽略的方法之一。小组合作教学不仅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有帮助,还在提升学生协作能力、交流能力等方面上有着显著的作用,完全可以纳入常态化的新型教学体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