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蕊
摘要: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源于外界的鼓励和成绩的影响,如果这两个因素还未达到,那么会使他们的自信心受挫,导致以后的学习更加困难。由此可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而作业批改作为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是树立学生自信心的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成为了教师所思考的问题,本文笔者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方法;习惯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将“对、错”当成作业评改中的评语,这样虽然在比较学生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这种枯燥、乏味的评价方式缺乏了激励性,并且这样的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进而不能全面体现出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潜力。同时,作业的“满分”只能表示答题的正确性,不能从分数体现出解题思路、方法、过程等,然而,这些作为小学生的潜力所在,是需要教师不断挖掘的。
1指导方法,强化动机
恰当的评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基于这一原则,教师在作业批改的过程中,需要尽量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应运用评语进行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这样既能够提供给学生思考的路线,还能够使学生找到自己的错误之处,进而知道为什么出错、怎样去改正,以此使得评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以“解简易方程”为例,在批改这一章节有关作业习题时,笔者发现有些学生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这时,笔者运用“先找到数量关系式”这样语言作为评语,而有的学生能够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式,但在解方程时却陷入了思维障碍,在此情况下,笔者运用了“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思考、第一步先怎么办?第二步?”有的学生虽然能够列出算式,也能够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写出运算过程,但最后的结果却是错误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写出“进行验算”等评语。此外,在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方法指导下,笔者还写出带有感情色彩的评语,例如:看到你的进步,我很高兴;你的进步很大。这些都能使学生感受到关爱,以此使他们对学习充满希望,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积极引导,拓展思路
评语可以给学生适当的启发,以此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唤醒创新意识。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常常运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问题,如果教师不进行适时鼓励,则会阻碍学生创造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可借用评语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既能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还能够使他们克服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从而使他们大胆去想,以此提升其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小明计划看一本故事书,前五天看了这本故事书的百分之二十,照这样的进度,小明还需要多少天才能看完这本故事书?这一问题启发了学生先求出工作效率,即从“工作量÷工作时间”来进行思考。同时,大多数学生的解法都是“120÷(120×20%÷5)-5”。基于此,在作业批改时,笔者运用评语来鼓励、引导学生从分数的意义进行解答,再让学生进行比较,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法,这既能够使学生达到多向思维训练的效果,还能够开拓学生的思路,使他们的思维创造性得以萌发。
3严格要求,形成习惯
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不仅能判断正误,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还需要使学生非智力因素得以发展。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对学生的书写格式等方面进行严格要求,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外在学习习惯,还能通过评语的方式使他们发现自己需要改善之处,以此纠正他们的不良倾向,培养他们严谨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他们的非智力得以发展。
笔者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现的错误,首先在评语中肯定其长处,增强其自信,再提出希望,改正缺点。如:和细心交朋友;再仔细些,你肯定行。这样的评语既不会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还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做题的细心程度。此外,对于学生作业的书写方面,笔者运用评语时,则以“你很聪明,如果字能够再写好一点,就更好了;结果正确,格式正确吗”这样的方式,这样不仅使学生通過评语发现作业中需要完善的地方,并针对性地将其改正,还能够使学生从多方面完善自我,实现自我。
综上所述,评语不仅仅体现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建立有效联结的过程。实践证明,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评语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方法的指导,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得他们的学习效果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教师还能够通过评语的方式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多方面思考,使他们发展其创造性思维,积极拓展思路,进而获得智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断,并借助鼓励的话语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以此完善自我,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自我得以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