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伴有高脂血症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2018-10-18 06:53夏云樊小松顾燕
当代医学 2018年28期
关键词:阿托颈动脉斑块

夏云,樊小松,顾燕

(张家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江苏 张家港 215631)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且死亡率较高的是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与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相关,同时也与动脉的狭窄程度有关[1]。研究显示[2],颈动脉斑块的严重程度对未来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此外,血脂异常是心血管事件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降脂治疗能够明显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及死亡率。阿托伐他汀是一种有效的抗炎药物,它能通过抑制斑块内炎症、降低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来稳定斑块,对冠心病预后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如今,阿托伐他汀已经列为治疗冠心病的基础用药之一。但是,国内外研究的焦点一直是阿托伐他汀的剂量问题。同时,有关阿托伐他汀对伴有高脂血症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斑块影响的报道很少。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伴有高脂血症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62例伴有高脂血症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10 mg/d)和观察组(阿托伐他汀40 mg/d),各31例。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63.39±7.36)岁,高血压12例(38.71%),糖尿病14例(45.16%);观察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64.02±7.11)岁,高血压13例(41.94%),糖尿病15例(48.39%)。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3]:①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②经医院道德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高胆固醇血症;④心绞痛症状稳定至少1个月以上且符合以下任意一条: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不需要植入支架;b.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且未植入支架;c.颈动脉超声筛查至少一侧颈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d.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排除标准[4]:①恶性肿瘤史;②计划于6个月内行支架植入术;③未经控制的糖尿病(HbA1c≥9.5%);④未经控制的重度高血压(≥200/110 mmHg);⑤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⑥肾功能不全、肝功能损害或活动性肝病。

1.3 方法

1.3.1 药物治疗 对照组,持续6个月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广东百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21),剂量为10 mg/d;观察组,持续6个月服用阿托伐他汀,剂量为40 mg/d。血脂控制目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2.60 mmol/L。

1.3.2 实验室指标 监测入院24 h内及治疗6个月后,清晨空腹采集患者的肘正中静脉血,测量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等。

1.3.3 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 治疗前,62例患者采用PHILIPS-HD11XE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双侧颈动脉。测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CIMT为左右两侧CIMT中较大值,检查范围为双侧颈动脉分叉前4cm至分叉后1cm,临界值为1.0 mm,CIMT≤1.0 mm者为正常,CIMT>1.0 mm者为增厚;根据血流频谱波形计算颈动脉阻力指数(carotidartery resistance index,CARI)和颈动脉搏动指数(carotid arterypulsation index,CAPI)。CARI=(收缩期速度-舒张期速度)/收缩期速度。CAPI=(收缩期速度-舒张期速度)/平均时间速度。

1.3.4 随访 出院后每周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或至死亡,了解有无心血管事件发生(心肌梗死、心绞痛)。

1.4 观察指标 血脂情况、颈动脉阻力指数(CARI)、颈动脉搏动指数(CAPI)、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hs-CRP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hs-CR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LDL-C、TG、hs-CRP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TC、LDL-C、TG、hs-CRP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DL-C显著上升,且观察组的HDL-C上升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同组间CIMT、CARI和CAPI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IMT、CARI和CAPI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hs-CRP比较()Table 1 Blood lipid levels and hs-CRP comparison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表1 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hs-CRP比较()Table 1 Blood lipid levels and hs-CRP comparison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bP<0.05

组别对照组(n=31)时间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观察组(n=31) 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TC(mmol/L)5.91±1.47 3.96±1.22b 5.683 0.000 5.93±1.27 3.66±1.11ab 7.493 0.000 TG(mmol/L)1.86±0.92 1.50±0.31b 2.065 0.043 1.83±0.46 1.39±0.32ab 4.372 0.000 HDL-C(mmol/L)1.34±0.11 1.46±0.12b-4.104 0.000 1.32±0.13 1.52±0.11ab-0.539 0.000 LDL-C(mmol/L)3.45±0.41 2.32±0.18b 14.051 0.000 3.51±0.42 1.82±0.16ab 20.936 0.000 hs-CRP(mg/L)5.39±1.47 3.37±1.26b 5.809 0.000 5.39±1.37 1.82±0.92ab 12.045 0.000

表2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同组间CIMT、CARI和CAPI比较(,n=31)Table 2 Comparison of CIMT,CARI and CAPI in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n=31)

表2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同组间CIMT、CARI和CAPI比较(,n=31)Table 2 Comparison of CIMT,CARI and CAPI in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n=31)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项目CARI CAPI CIMT(mm)P值0.011 0.009 0.027治疗前0.66±0.06 1.16±0.22 1.28±0.45治疗后0.62±0.06a 1.01±0.22a 1.07±0.25a t值2.625 2.684 2.271

2.3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同组间CIMT、CARI和CAPI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IMT、CARI和CAPI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同组间CIMT、CARI和CAPI比较(,n=31)Table 3 Comparison of CIMT,CARI and CAPI in the same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n=31)

表3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同组间CIMT、CARI和CAPI比较(,n=31)Table 3 Comparison of CIMT,CARI and CAPI in the same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n=31)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项目CARI CAPI CIMT(mm)P值0.000 0.000 0.000治疗前0.65±0.05 1.13±0.21 1.29±0.46治疗后0.59±0.05a 0.86±0.15a 0.88±0.26a t值4.724 5.825 4.320

2.4 两组患者组间CIMT、CARI和CAPI的比较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CIMT、CARI和CAPI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0.00%,对照组为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为6.45%,对照组为29.03%,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4 两组患者组间CIMT、CARI和CAPI的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CIMT,CARI,and CAPI between group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表4 两组患者组间CIMT、CARI和CAPI的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CIMT,CARI,and CAPI between group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项目CARI CAPI CIMT(mm)P值0.037 0.003 0.005对照组(n=31)0.62±0.06 1.01±0.22 1.07±0.25观察组(n=31)0.59±0.05a 0.86±0.15a 0.88±0.26a t值2.139 3.137 2.933

表5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n(%)]Table 5 Comparis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3 讨论

颈动脉斑块的进展会提高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颈动脉粥样硬化除了受到高脂血症外,还有糖尿病、高血压、年龄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潘桂群等[5]的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能够减慢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代永红[6]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延缓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在多个危险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减慢颈动脉硬化进展。

本研究采用颈动脉超声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的CIMT相比,治疗后CIMT均显著降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IMT相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一结果说明,阿托伐他汀40 mg/d能使斑块处的内中膜厚度明显降低,且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10 mg/d。苗莉等[7]研究表明,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与对照组比较,CARI和CAPI均较高。他们研究的是糖尿病和高血压人群与正常人群作比较,仅是一个横断面的研究,没有任何干预措施。本研究是一个随访研究,研究对象是颈动脉斑块和高脂血症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组是以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为依据,观察他汀类治疗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ARI和CAPI相比,治疗后CARI和CAPI均显著降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ARI和CAPI相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这一结果提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改善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而阿托伐他汀40 mg/d的改善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10 mg/d。hs-CRP是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标志物,它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hs-CRP被认为与冠状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它被广泛应用于炎性疾病的检测。在预测斑块稳定性上,hs-CRP有着较高的精确性和敏感性。本研究结果发现,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hs-CRP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说明阿托伐他汀具有减轻炎症作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减轻炎症的效果优于10 mg/d,可有效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这一结果与房永录等[8]的研究结果相似。

张林等[9]的研究显示冠脉斑块的进展与LDL-C的控制情况有一定的关系,即随着LDL-C的降低,斑块面积减小,冠状动脉狭窄减轻。临床上,常用的调脂药物是阿托伐他汀,该种药物能有效抑制内源性TC的合成,从而使得血清TC水平降低,同时阿托伐他汀对细胞表面LDL受体数目增加具有诱导作用,能促使血清中LDL的清除及增加由受体介导的LDL的分解代谢,且能升高HDL水平。阿托伐他汀不仅仅只有降脂作用,它还具有抗炎、改善内皮功能、稳定斑块等作用,能很好地保护血管。王健[10]的研究表明,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严格控制患者的血脂,对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进展具有逆转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LDL-C、TG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TC、LDL-C、TG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DL-C显著上升,且观察组的HDL-C上升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说明阿托伐他汀具有很好的降脂效果,且阿托伐他汀40 mg/d的降脂效果优于10 mg/d。这一结果与王平[11]的研究结果一致。

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为6.45%,对照组为29.03%,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这一结果提示,阿托伐他汀40 mg/d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10 mg/d。这一结果与王军等[12]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效果好于阿托伐他汀10 mg/d,可以有效延缓颈动脉斑块的进展,甚至有逆转颈动脉斑块的可能,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阿托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