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选穴规律

2018-10-16 00:58郑丽丽诸丹维刘洋梁宜陈勤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腧穴经络盆腔炎

郑丽丽,诸丹维,刘洋,梁宜,陈勤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选穴规律

郑丽丽1,诸丹维1,刘洋1,梁宜1,陈勤2

(1.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杭州 310005)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现代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取穴规律。通过检索国内外各数据库查找关于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文献,运用自行研发的数据挖掘系统建立相关处方数据库,分析其选穴规律。总共纳入221个相关处方,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关元穴,其次为三阴交、子宫、中极。经外奇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子宫穴。特定穴使用规律研究示交会穴使用频次最高,其次为募穴和五腧穴。腧穴-经络关联分析示取穴以任脉、脾经、胃经和膀胱经为主。腧穴-部位关联分析示取穴以腹部为主,其次为下肢和腰背部。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重视特定穴的使用,并以脏腑辨证结合经络辨证,以及重视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为特点。

针灸疗法;盆腔炎;数据挖掘;文献研究;文献计量学;选穴;取穴规律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ion disease, CPID)是由衣原体、淋病奈瑟菌感染或分娩等引起的女性上生殖道感染的盆腔炎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及盆腔腹膜炎等[1]。据广东省计划生育委员会进行的1次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现状调查,慢性盆腔炎的发病率为10.9%[2]。该病所致的慢性盆腔痛、不孕、月经异常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了重大困扰,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针灸治疗无需长期服药,不良反应少,在临床上日益得到重视。相关研究提示,针灸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能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松解粘连、改善局部循环[3]。但现有的研究单个散乱,不同研究取穴不一,对其取穴规律的研究甚少,而已往的研究排除了个案、专家经验等大量信息[4],这与针灸学的临床特点不适应。本研究通过建立1个包含现代文献(临床研究证据、专家经验、个案报道等)的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CPID的取穴规律,为针灸治疗CPID提供临床参考价值。

1 数据收集

1.1 数据来源

采用计算机检索结合手工检索的方法检索针灸治疗CPID的相关研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1991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k,1979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PubMed数据库(196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Web of science(1951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Cochrane Library(1997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以上数据库除CBM以外均检索其网络版。检索式为#1“针”“灸”“穴位”“腧穴”“电针”“温针”,组间用or连接。#2“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盆腔腹膜炎”“输卵管卵巢囊肿”“带下”“腹痛”,组间用or连接。#3 #1 AND #2即检索结果。英文检索词与中文对应。根据数据库的不同特点,采用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方式,由两人交叉检索并核对其检索结果。

此外,本研究还手工检索《中国针灸》(1982年1月至2016年12月)、《针刺研究》(1979年1月至2016年12月)、《新中医》(1973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针灸杂志》(1983年1月至2016年12月)、《针灸临床杂志》(198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医杂志》(1956年1月至2016年12月)等相关杂志。

1.2 数据采集标准

1.2.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08年《妇产科学》[5]第7版中关于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相关标准。

1.2.2 研究类型

针灸治疗CPID的临床研究(随机对照研究、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交叉试验),部分观察性研究(叙述性研究、病例系列、个案报道)和名老中医的经验总结。语言限制为中文和英文。

1.2.3 研究对象

有明确诊断标准的CPID患者或无诊断标准但主症符合CPID者。年龄、国籍、地域、病情严重程度不限。

1.2.4 干预措施

试验组措施以针灸为主要治疗措施,包括毫针针刺、电针、灸法、穴位照射、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等。取穴包括十四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不包括耳穴、头皮针取穴、腹针取穴和非经非穴。针灸配合其他疗法包括药物(西药、中药)、理疗(TDP灯照射、药物离子导入、超短波)。

对照组措施包括药物(西药、中药)、理疗(TDP灯照射、药物离子导入、超短波)。

采用空白对照、自身前后对照或不同针灸处理因素对照,有基础治疗措施时两组的基础治疗必须一致。

1.3 排除标准

①重复发表的临床试验(选取最新发表的);②多语言发表的文献(选取英文版本);③研究内容、研究数据雷同的研究;④CPID合并其他疾病者,其有效数据难以单独提取者。

1.4 数据库建立与录入

采用课题组自行研发的数据挖掘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库以针灸处方作为主表,将文献中出现的重点腧穴名称等信息录入针灸处方表,录入内容包括篇名、作者、年份、文献类型、目标病名、主穴、配穴等内容。数据录入后由两人进行交叉核对,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如遇到分歧则请第三方进行裁决。

1.5 数据预处理和挖掘

数据的质量高低影响数据挖掘结果的正确性,本研究数据的预处理主要是通过对腧穴的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参照《针灸穴名国际标准化手册》《中国针灸穴位通鉴》和《腧穴学》,将以“别名”“通假字”等命名的穴位统一为国家标准穴位名称。再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技术的apriori算法挖出针灸处方中腧穴与经络、腧穴与部位、腧穴与特定穴之间的联系,其中腧穴支持度最小阈值为0.2。

1.6 文献筛选流程

本研究通过收集相关的文献,对其针灸治疗CPID的处方等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对其符合标准的处方进行纳入,采用自行研发的数据挖掘系统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和挖掘,以期分析出针灸治疗CPID的取穴特点。其文献具体筛选流程图详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2 结果

2.1 腧穴运用规律分析

本研究共纳入221个相关针灸处方,涉及腧穴包括十四经穴、经外奇穴共110个穴位。其中十四经穴86个,经外奇穴24个。针灸治疗CPID取穴以十四经穴为主,其中关元、三阴交穴出现频次最高,分别为168次和155次,其支持度分别高达76.02%和70.14%。经外奇穴使用规律分析显示子宫穴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腰眼和肠遗穴。穴位出现频次和支持度排名前10位详见表1,经外奇穴使用情况见表2。

表1 针灸治疗CPID常用腧穴排名表(排名前10)

表2 针灸治疗CPID经外奇穴使用情况表(排名前10)

2.2 特定穴使用及关联分析

表3研究结果显示,使用特定穴是针灸治疗CPID的主要特点,其出现频次占总腧穴出现频次的63.51%。其特定穴使用频次分析示交会穴使用频次最高,按其出现频次比上总腧穴使用频次可得使用交会穴的百分比为39.86%,穴位个数为24个(占34.78%),腧穴使用频次排名前3位分别为关元、三阴交、中极穴。排在交会穴后的为募穴和五腧穴,所占比例分别为20.88%和14.10%,其腧穴出现频次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关元、中极、中脘和足三里、阴陵泉、太冲。详见表3、表4。

表3 针灸治疗CPID特定穴与非特定穴使用频率分析

表4 针灸治疗CPID的特定穴使用频率分析

注:以上列举腧穴按使用频次排名前10位排列

2.3 腧穴-经络关联分析

表5研究结果显示了针灸治疗CPID选用经络分布情况。其结果显示,针灸治疗CPID取穴以取任脉为主,将其出现频次比上总腧穴使用频次算得使用任脉腧穴的百分比为29.56%,其次为脾经、胃经、膀胱经,其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4.22%、17.97%和16.79%。各经脉使用频次、百分比及各腧穴使用频次、百分比以及具体腧穴名称、使用频次详见表5。

表5 针灸治疗CPID腧穴-经络关联分析

注:以上列举腧穴按使用频次排名前10位排列

2.4 腧穴-部位关联分析

表6研究结果显示,针灸治疗CPID以腹部取穴为主,其出现的频次和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755次和49.22%,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关元、子宫穴,其次为中极、气海穴。此外,针灸治疗CPID取穴居多的为下肢、背腰部,所占比例依次为32.07%和16.95%。各部位使用频次、百分比及各腧穴使用频次、百分比以及具体腧穴名称、使用频次详见表6。

表6 针灸治疗CPID腧穴-部位关联分析

注:以上列举腧穴按使用频次排名前10位排列

3 讨论

3.1 针灸治疗CPID的经穴特点

3.1.1 经络辨证结合脏腑辨证

本病属中医学“带下”“腹痛”等范畴,多由胞络空虚,湿热之邪趁机而入,蓄积盆腔,与气血搏结,使冲任二脉受损所致[7]。从经络辨证来看,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肝脾肾三经均过腹部,任脉为十二经脉之海,又起于胞中,具有调节全身气血的作用,膀胱经络肾属膀胱,其第一侧线上的腧穴为五脏背俞穴所在,能调节五脏的生理功能,其腰骶部的穴位为盆腔所在,能疏通盆腔的气血,因此本病的取穴主要以任脉膀胱经以及肝脾肾三经为主,从腧穴-经络关联分析研究结果示,针灸治疗CPID经络分布排名前6位的分别为任脉、脾经、胃经、膀胱经、肝经和肾经,又如表6示远端取穴以下肢部位为主,其腧穴出现频次仅次于腹部穴位,其穴位出现频次前5位分别为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血海、太冲,均为肝经、脾经及胃经的穴位,体现了循经取穴的特点。

从脏腑辨证来看,CPID为虚实夹杂之证,本虚是基本病机,湿浊和血瘀是重要病因,因此本病的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行气活血、化瘀止痛。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内湿的主要原因,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能调节气血津液运行;脾主津液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能扶正去邪;肾为先天之本,主脏腑的气化,能推动五脏进行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治疗本病以调节肝脾肾三脏为主,从腧穴-经络的研究结果看也符合这一特点,这充分证明针灸治疗CPID注重经络辨证结合脏腑辨证的取穴特点。

3.1.2 重视特定穴的使用

重视特定穴的使用是针灸治疗CPID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从表3可知特定穴的使用占比高达63.51%,其出现频次排名前4位分别为交会穴、募穴、五腧穴和背俞穴。关元、中极是交会穴和募穴使用频次排名前3位的穴位。关元、中极是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此外还是小肠和膀胱的募穴,小肠主津,膀胱主气化,因此两穴的合用不仅能调节经脉的气血,还能调节津液的运行和代谢。这体现了交会穴和募穴的配合使用。中脘为胃的募穴,六腑皆禀于胃,故为腑会,又为任脉与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经的交会穴,取中脘既是体现交会穴与募穴的配合使用又是募穴和八会穴的配伍使用,阳陵泉是胆的下合穴,又是筋会,阳陵泉的使用体现了八会穴和下合穴的配伍应用。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也为胃的下合穴,又体现了五腧穴和下合穴的配伍应用。此外,募穴和背俞穴的配伍也是特定穴使用的另一特点,大肠的背俞穴和募穴,大肠俞和天枢,胃的背俞穴和募穴,中脘和胃俞,膀胱的背俞穴和募穴,膀胱俞和中极,即体现了这一特点。综上所述,针灸治疗CPID的特定穴使用特点是重视交会穴和募穴的配伍使用,背俞穴与募穴、五腧穴和下合穴、下合穴与八会穴的配伍特点。

3.1.3 重视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

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说明了局部取穴的重要性,本研究结果显示针灸治疗CPID非常重视局部取穴。腧穴-部位关联分析示,腹部和腰部的使用频次非常高,其中腹部的取穴频次最高,其出现频次为755次(占49.22%)。此外,腧穴使用情况分析示,位于腹部的穴位如关元、中极、气海穴,以及经外奇穴子宫、肠遗和位于腰骶部的腧穴如次髎、肾俞、大肠俞,其出现频次均为排名前10位的局部穴位,由此可见,针灸治疗CPID非常重视局部取穴。此外,针灸治疗CPID还非常重视远端取穴,表4、表6显示五腧穴、下合穴和下肢部位这些远部穴位使用频次出现率非常高,五腧穴的合穴、输穴、荥穴和经穴均有涉及使用,其中合穴和输穴使用频次最高,代表穴位如足三里、阴陵泉、太溪、太冲穴,其使用频次出现率排名在前5位(五腧穴使用频次排名)。输主体重节痛[8],能治疗身体诸痛,慢性盆腔痛是CPID的主要症状之一,故选用输穴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疼痛。合穴为经脉冲盛和经脉汇入、脉气相通的部位[8-11],能调节经脉气血。下合穴是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穴位[12-14],下合穴治疗CPID的穴位使用频次最高的是足三里穴,而足三里是胃的下合穴,胃经与脾经相表里,为气血生化之源,能调节气血运行。综上所述,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是针灸治疗CPID的另一取穴特点。

3.2 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纳入处方时,未能把古代针灸治疗CPID的相关处方纳入,导致部分数据的缺失。今后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古代文献,总结出古代针灸治疗CPID与现代针灸的异同之处,从而完善治疗方案。其次,本研究未能对刺灸法选用规律进行研究,选择不同的刺灸法会对临床疗效有一定的影响,腧穴-刺灸法规律之间的研究尚还缺乏,因此今后的研究应在研究腧穴选用规律的基础上再分析腧穴与刺灸法之间的规律,总结出针灸治疗CPID是以针刺为主还是灸法为主,进一步分析出针刺选用穴位、灸法所取穴位和针灸并用的腧穴规律,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最后,特定穴在治疗CPID取穴广泛,但特定穴之间的配伍规律证据缺乏,在今后的研究中若能进一步分析出这一取穴特点,将会使临床疗效大大提高。综上所述,针灸治疗CPID的取穴特点其规律可循,可为临床治疗CPID提供一定的取穴依据,但尚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和进一步研究。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61-1366.

[2] 余森泉,林祖才,贾广虹.16762例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情况调查分析[J].广东医学,2004,25(7):840- 841.

[3] Woźniak PR, Stachowiak GP, Pieta-Dolińska AK,. Anti-phlogistic and immunocompetent effect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in women suffering from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J]., 2003, 31(2):315-320.

[4] 张洁,杨从敏,赵凌,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选穴规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 (8):3028-3032.

[5]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46-252.

[6]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4-253.

[7]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69-170.

[8] 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9.

[9] 赵洁,唐纯志,于隽,等.针刺合穴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4):68-69.

[10] 高建芸,吴薇薇,王志功,等.合穴足三里与经穴条口体内电特性的初步研究[J].新中医,2015,47(11):191- 193.

[11] 耿丹,马婷婷,胡幼平,等.近年来针灸“合募配穴”研究进展与理论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 (10):77-79.

[12] 高允海,王军龙,许斌.胆囊切除术患者胆的俞穴、募穴及下合穴的红外热成像特征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31(5):2017-2020.

[13] 金华.针刺下合穴治疗胆结石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6,48(10):73-74.

[14] 李赛赛,杨云涛,潘冉,等.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流症状、心理症状及胃动素水平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8,37(4):363-368.

Data Mining-based Analysis of Regularities in Acupoint Selection for Modern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111,1,2.

1.,310053,; 2.,310005,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regularities in acupoint selection for modern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by using data mining techniques.Clinical research papers on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were retrieved from domestic and overseas databases. The related prescription database was built up by self-developed data mining system to analyze the regularities in acupoint selection.There were a total of 221 related prescriptions.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acupoint was Guanyuan (CV4) and the next were Sanyinjiao (SP6), Zigong (EX-CA-1) and Zhongji (CV3).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extra acupoint was Zigong (EX-CA-1). With the study of the regularities in specific point selection,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specific points were the crossing points and the next were front-Mu points and five-Shu points. The association rules analysis of acupoint-meridian showed that the selected acupoints were mainly from the Conception Vessel, Spleen Meridian of Foot Taiyin, Stomach Meridian of Foot Yangming and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 Taiyang. The association rules analysis of acupoint-body showed that the selected acupoints were mainly on the abdomen and the next were on the lower limbs and back.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focuses on the use of specific points, and it is featured by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Zang-fu organs and meridians, and the use of both proximal and distant acupoints.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herapy;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Data mining; Literature study;Bibliometrics; Acupoint selection; Regularities in acupoint selection

1005-0957(2018)10-1214-06

R246.3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8.10.1214

2018-06-03

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7ZA072);浙江省医药卫生科研项目一般项目(2014KYA162)

郑丽丽(1991—),女,2015级硕士生,Email:564180071@qq.com

陈勤(1979—),女,副主任医师,Email:948309450@qq.com

猜你喜欢
腧穴经络盆腔炎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基于内经理论的敏化腧穴“快然”特征探讨*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经络考证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