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娟
摘要:本文拟从英汉文化差异意识与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关系出发,对中学生学习词汇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通过文化因素的导入,从根基上向学生输送英文素养,使其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为日后准确自如地运用词汇知识表达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进一步促进其更好地掌握英语词汇,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文化差异的意识;教学措施;具体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083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该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本文拟从文化差异意识的角度切入,探讨文化差异意识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以及中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出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建议。
一、文化差异意识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
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其具体内容由低到高大致分为: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能体会交际中语言文化内涵和背景;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具有较强的世界意识。
文化是包括实物、文学、艺术、信仰、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社会习得的能力与习惯的综合体。而语言则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一般说来,文化决定语言,语言反映文化。词汇是语言中最活泼、最具生命力且最能体现时代和社会变化的一个要素,因而它不仅受到文化的制约,而且也能生动地反映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体现得非常突出,涉及的面也最广泛。了解词汇层面上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既有助于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把所学词汇得体地运用于实际语言交流中。
英语和汉语中的某些词语,其概念意义表面上似乎对应,但它们在指称的范围、表达的程度和隐含的褒贬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英语的“look out”和汉语的“往外看”就有差异。英语的“look out”从字面上理解是“往外看”,但其实质表达的是“当心、留神”。
词汇与文化是水乳交融的关系。在学习一个民族的词汇时,我们不可忽略词汇的文化内涵。只有把词汇和文化结合起来,词汇学习才更有意义。在教学中,外语教师更应该注意帮助学生克服文化障碍,注重文化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学生语言学习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分场合地搬用所学词汇,或者从中国人的文化角度去观察、对照英美语言文化。尽管语法正确,但在交际时往往会产生误会。比如,我们一开始接触英语学的“坐下”是“Sit down.”为了礼貌,很多学生在说“请坐”的时候,说成 “Please sit down.”但是在英语中,使用了“please”一词,未必就是有礼貌的表现,如用的不恰当,容易产生误会。我们知道,“please”如果放在句首,一般会带有命令的语气,如果放在句中或句末,礼貌程度是逐渐加强的。因此,我们在日常交流中,说“请坐”,一般不会说成带有命令口气的“Please sit down.”而说成“Take a seat”或“Have a seat.”
当然,如果非要加上“please”也是可以的,但一般放在句末,如“Take a seat,please.”或“Have a seat,please.”另外,“请坐”还有一种说法叫“Please be seated.”但要注意的是,这个表达一般用在某个活动、集会上,比如主持人、校长发言完毕后会请大家坐下。
英语中,相同的内容有许多不同的表達方式。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在什么样的场合,什么样的语境下,就该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才不至于在不了解母语文化背景的情况下,用了不合适的表达词汇,给人留下不礼貌的印象。因此,只有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及其差异,学习者才能积极正确地对单词的意、形、义进行推敲和思考。
二、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问题和探索
据调查,中学生在词汇学习上存在以下问题:
1. 学生在课外或早读集中背诵课本提供的语义单词或相关词组,最后教师通过默写来检测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程度。许多学生都感到花了大量时间记单词,对学过的单词,有时不能回忆其音、其形、其义,不能有效地运用它们。
2. 到中学时随着所学语言知识的增多、内容的加深,尤其是现在使用的英语教材,词汇量相当大,每一单元都有30到60个新单词,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不区分教材中核心词汇与认知词汇,对教材中所有词汇同等对待,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力不从心。
3.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性较强,很少主动阅读课外读物、听广播、查词典、与同学交流等方式,去加大英语的输入量,丰富自己的词汇知识,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由于词汇学习脱离了一定的语境和相关国家的文化背景,学生在现实生活交往中或模拟语境中难以理解和运用已学过的单词。
因此,在教学中,有必要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词汇,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三、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建议
结合上述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笔者给出如下建议: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可以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培养对学英语的兴趣,比如多听英文歌,看英文电影,或者交以英语为母语的笔友。在练习中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和同学一起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让自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找到快乐、自信和成就感。
2. 对教材中所有词汇均衡用力,盲目追求记忆词汇的数量,由于学习时间和精力有限,学生对新授词汇的长时或永久记忆就难以为继。这样的最终教学效果是,学生对词汇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慢慢削弱。所以,对于词汇部分的学习要有所区分,对于比较核心的词汇要重点学习。一般来说,我们习惯把单词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认知词,这类词我们以前没有学过,它们的特点是意义比较偏,使用频率不是很高,但是它们的用法比较固定,也不和其他词构成习惯搭配。如teeth, ear等。对于这类词,要达到能够识记即可,也就是说,当文章中出现这类单词时,我们能够知道其词义、词性即可。
第二类是基本词,指我们已经掌握的词,如able,active,borrow等。对于这类词,我们只需查漏补缺,找出记得还不太牢固的单词加强记忆即可。
第三类是新义词,指我们以前学过的熟词,但是这类词在MBA词汇大纲中,它们又有了另外一些新的意义,如air“使通风”,fan“激起”,immediate“直接的,最接近的”,second“赞成,附和”等。對于这些新的意义,我们一定要重视。
第四类是核心词,也就是复习备考中最重要的词。这类词本身意思多,附带的短语多,搭配活跃,在各种场合出现的频率高,并且有许多同义词和近义词。如accordance,benefit等。对于这类词,大家要能认得出,听得懂,写得对,用得准。
3.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渗透文化资源,拓展文化学习空间。挖掘语篇的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由于目前中学没有开设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专门课程,所以我们要将教材中那些有关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典型实例挖掘出来,结合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来进行语言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语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克服文化障碍,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4. 英语词汇教学应注意中英文的表达方式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不能孤立地进行词汇教学,让语言和文化分离,而要把它放到一定的文化背景中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英汉两种文化的词汇差异以及在语言中的不同表现形式,理解其内涵,以排除自身文化的干扰,不断纠正自己对词汇理解和运用上的偏差和错误。教师对个别词汇作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使学生学习词汇知识的同时提高文化意识。
综上所述,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英语词汇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进行英语词汇和跨文化的对比,通过对照比较,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西方文化,更清楚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更有利于学生克服文化障碍,更有助于学生把所学词汇得体地运用于实际语言交流中。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汪玉玲.文化与词汇[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7).
[3] 赵秀平,孙洁滨.浅析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J].社会科学论坛,2007(5月(下)).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高附属实验学校 516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