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家玉 邹莉 王娟
【关键词】肛周脓肿;坏死性筋膜炎;感染性休克
【中图分类号】R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9-03--01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79岁,因“发现臀部包块红肿疼痛伴流脓20天”入院。患者于2018年01月09日无明显诱因右侧臀部发现一包块红肿热痛,继而破溃流脓。患者自行排挤包块脓液,未见好转,包块缓慢增大,持续流脓,为进一步诊治遂至我院。查体:T:37.2℃,P:100次/分,R:22次/分钟,BP:89/45mmHg,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腹软无腹胀,腹部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查肛见:肛门居中,截石位肛缘7-11点位见一包块突起,色淡红,大约8cm×3cm,肤温略高,触痛明显,有波动感,8点、11点各见一溃口,挤压有脓液流出;截石位肛缘1-6点位见另一包块突起,色暗红,大约10cm×3cm,肤温略高,触痛明显,有波动感。辅助检查:全血细胞分析+超敏CRP:白细胞 7.89 *10^9/L、中性细胞比率 74.8 %、紅细胞 6.81 *10^12/L、超敏C-反应蛋白 57.59 mg/L,血气分析:酸碱度 7.43、二氧化碳分压 25.9 mmHg、氧分压 76.2 mmHg、碱剩余 -5.39 mmol/L、碳酸氢根 16.9 mmol/L;生化:生化全套:葡萄糖 26.48 mmol/L、碱性磷酸酶 211.3 U/L、γ-谷氨酸转肽酶 53.1 U/L;血乳酸 5.01 mmol/L;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 17.8 sec、凝血原活动度 46.1、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59.7 sec。盆腔CT考虑左侧臀部及坐骨直肠窝脓肿,左臀部及肛周肌群、左闭孔内肌肿胀。舌红苔黄白腻,脉濡。
据患者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考虑诊断:肛周直肠多间隙脓肿、坏死性筋膜炎、感染性休克、2型糖尿病并酸中毒。中医诊断为肛痈,证属热毒炽盛,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外用荆黄汤坐浴。入院后予以全院会诊,行急诊手术,术后予以抗感染、降糖、营养支持等治疗;中医予以托里透脓为法,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经全院抢救、急诊手术,术后中西医治疗,20天后患者出院转下级医院继续换药治疗。具体所用中药如下:
黄芪30g 党参24g 白术18g 茯苓15g
薏苡仁30g 苍术15g 山药24g 木香12g
陈皮12g 稻芽30g 麦芽30g 砂仁10g后下
当归15g 白芍15g 川芎10g 炙甘草6g
每天一剂,水煎取汁540ml,分三次温服。
2 讨论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可继发坏死性筋膜炎,如合并坏死性筋膜炎则为重症致死性肛肠疾病。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可表现为肛周红肿硬痛并可见片状黑色病变,大片皮肤及筋膜进行性坏死,皮肤多发性溃疡,脓液稀薄奇臭,呈洗碗水样,溃疡周围皮肤有广泛潜行,皮下可触及捻发音,局部感觉麻木或疼痛,且感染沿筋膜迅速蔓延,病变范围可波及到会阴、肛周、阴囊、腹股沟、臀部、腹壁等处。
肛周脓肿属祖国医学肛痈范畴,《灵枢· 痈疽篇》:“ 痈疽发于尻,名曰锐疽,其状赤坚大。 ”[1] 《 素问·生气通天论》:“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 [2]中医认为其主要由于正气内虚,热毒炽盛,正邪相争,正不胜邪,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陷脏腑而成。治疗上应扶正与祛邪兼顾,采用“ 消、 托、 补”三法。选取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方中黄芪、党参、白术健脾益气,托毒外出又补中益气,其中黄芪为生肌要药,又可促进术后伤口生长;茯苓、薏苡仁、苍术化湿,促进术后脓性分泌物的引流;当归、白芍、川芎补血活血。
此例患者基础疾病较多,病情较重且凶险,因是老年人故病情发展稍缓慢,但一旦出现变症则病情发展迅速且凶险。对于此例患者需急诊手术,祛除感染源减轻感染,术后多学科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翟双庆.内经选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3:286.
翟双庆. 内经选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