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杰
摘 要: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文化有所不同;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地区,艺术文化风格也会有所不同。佛教造像中菩萨衣装的变化,从本土文化风格中呈现出来,与外来文化之间相互交融。在佛教的造像中,菩萨服饰的多样化,却能给人以庄严之感。文章主要针对大同华严寺辽代塑像服饰特点展开论述。
关键词:华严寺;辽代;彩塑菩萨;服饰特点
大同华严寺始建于辽,重建于金,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区下寺坡街北段西侧,是一处典型的汉文化和辽金文化相结合的佛教寺院古建筑群。寺内现存辽重熙七年(1038)所建的薄伽教藏殿和金天眷三年(1140)所建的大雄宝殿,其余建筑为明清时期及2008年重修时所建。
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是华严寺年代最为久远的建筑。薄伽为梵语,译为“世尊”,是佛的意思;教藏指经典,薄伽教藏殿就是存放佛经的地方。殿内佛坛之上供奉着29尊辽代泥质彩塑和2尊后来补充的泥质彩塑,因千年香火熏染而呈古铜色,堪称雕塑之精品。其中尤以合掌露齿胁侍菩萨为代表,郑振铎先生将她誉为“东方维纳斯”。环殿依墙而建的小木作重楼式壁藏38间,后壁当心间天宫楼阁5间,雕刻精美,巧夺天工,被梁思成先生叹称为“海内孤品”。在殿中保存的31尊塑像中,菩萨塑像比较多,一共有14尊,分别列在主佛的两侧。其中3尊菩萨像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这些菩萨塑像中,最为引人注意的是色彩鲜艳的服饰,而服饰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辽代社会文化的反映。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服式文化对于中国的佛教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的具体位置
佛教中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分别象征智慧、大行、慈悲。在华严寺薄伽教藏殿中的佛坛上共有塑像31尊。主佛为三世佛,中为释迦牟尼佛,右为药师佛,左为阿弥陀佛。三尊大佛端坐于莲花座上,莲花座为八角二重台,有四层花瓣,莲瓣上有沥粉贴金佛像,风格秀逸。两侧的弟子、菩萨和供养童子坐列相间,井然有序。文殊菩萨在释迦牟尼佛的左侧,普贤菩萨在释迦牟尼佛的右侧,观音菩萨在阿弥陀佛的左侧。阿弥陀佛的右侧还有一尊合掌露齿的胁侍菩萨,体态袅娜,身姿优雅,神情专注。这14尊菩萨身上的衣饰华丽飘逸,为佛殿增添了别致飘逸、庄严华丽的美感。
2 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服饰特点
薄伽教藏殿的佛坛中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塑像具有隋唐时期佛教塑像的风格,隋唐佛教塑像对菩萨塑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隋代所塑造的菩萨与此前相比,体态非常健康硕壮,身上穿着的长裙非常艳丽,看起来清秀灵丽。这个时期的佛教塑像是南北朝到唐朝的过渡,从整体上来看,身体的比例已经失去了平衡。一些作品的头部很大,身体却非常小,这是这个时期的顯著特点。
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中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塑像整体造像风格肃穆庄严,菩萨神情清净优雅,姿态优美飘逸。文殊菩萨头戴花冠,神态祥和悲悯,耳佩圆环饰品,胸饰腰结,超然端坐于莲台,佛座下方还有双跪前蹄且身披彩缎的骏马。普贤菩萨面容圆润丰满,五官眉清目秀,神情文雅庄重。观音菩萨耳配圆环饰品,头戴高冠,阔袖,胸饰腰结。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塑像的上身都非常直挺,但是身体的比例并不合理,尤其是结跏趺坐坐于莲花座上的文殊菩萨特别明显。这些菩萨下身穿着很长的裙子,在裙子的腰部有两条束带,很长,绕肩而过且缠在手臂上,最后垂落在莲花座上,给人以飘逸之感。菩萨的衣饰都比较平整地贴在躯体上,在膝盖的部位有纵向的衣纹,略有凸起且层层相叠。裙边也都是平贴着,衣纹有起状,裙子较长且遮住了脚的大部分。从裙子的装饰上来看,有多重的裙饰,看起来非常有序,重叠但不凌乱,裙子的曲线非常流畅,给人以轻柔、华丽之感。
从裙子来看,整个塑像非常自然,而且将下身几乎全部遮住了。这种服饰风格继承了南北朝时期塑像的特点。菩萨的上衣紧贴在身上,衣服上还有圆形、半圆形的图案,大小不一。另外,在腹部有团莲图案。不同菩萨的上衣的样式略有不同,菩萨上衣外面还披着短袍,上面雕刻有优美的花纹。在衣服的袖口处有翻翘的衣纹,手腕处佩戴的首饰清晰可见。从整个造型来看,给人以厚重的美感。短袍上有近似直线的纹路,与身躯的线条一致。衣服的纹路富有线条感,使整尊菩萨栩栩如生。
菩萨塑像与三主佛塑像闪闪发光,呈金色。虽然菩萨塑像的身体比例并不是均衡,但并不失美感。从服饰上来看,辽代的菩萨塑像整体上与先前时期的菩萨塑像是非常像的,仅在细微之处略有一些不同。总体线条非常流畅,给人以视觉美感。
3 胁侍菩萨服饰特点
在唐朝的中期和晚期,菩萨塑像已经不再是盛唐时期的样子,逐渐开始走向世俗化。敦煌莫高窟中的很多造像就是中唐时期的,其中的胁侍菩萨像非常具有代表性。从菩萨的身材来看,身体修长,身材的比例较为合理,看得出来菩萨身上穿着的衣裙很薄,都是贴在身上的,非常有质感。菩萨的上身大多是裸露的,这些裸露的部分非常细腻,给人以真实感。从菩萨的造型来看,与唐朝的前期作品相比,不再是呆板的样子,而是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更加有生命气息。这对于我们认识华严寺辽代的塑像具有启示意义。
薄伽教藏殿中释迦牟尼佛像的前方有两尊菩萨,都是胁侍菩萨。从体形上来看,是S形的。它们分别在左边和右边侧立,两只手臂都向上弯曲着举起,面对着殿门。整个塑像呈金色和粉色,皮肤和上身的衣服都是金色,下身的长裙为粉色。长裙的衣褶呈U形,层层相叠,长裙一直垂落到脚面上。系在胸腰部位的两条佩带都是自然垂下的,挽在腰胯间的是绣花彩带。在彩带的两边进行了镶边处理,在底边也进行镶边处理,而且进行了着色。在对长裙的塑造上可以看出,菩萨的服饰非常讲究,体现出很强的艺术性。
有的胁侍菩萨的前胸是裸露的,只有一条类似披肩的宽绸带一直从左肩向腰间斜搭,在手臂环绕垂下之后落到脚面上。这样的服饰造型给人以飘逸灵动之感,世俗化的倾向明显。
合掌露齿菩萨在阿弥陀佛像右侧靠近门口处。其弯曲优美的身姿和飘逸华丽的衣饰,使它成为一种美的典型而在这群辽代塑像中独异群芳,人们依其美姿称其为“合掌露齿菩萨”。
大多数菩萨两臂带珠钏,腕带玉镯,胫佩璎珞。饰物多而不繁,华丽而不媚俗,与她们华美的衣裙非常和谐地搭配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而令人难忘的整体。高耸的冠饰和梳妆的发髻也不尽相同,让人们可以尽情欣赏辽代塑像所表现出来的美。
这些胁侍菩萨具有鲜明的女性美特点,优雅的身姿、精细的面容、婉丽的风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游客往往刚刚进入到薄伽教藏殿,就会被各种金灿灿的佛像、菩萨像所震撼,它们给予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山西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的辽代泥塑彩绘堪称中国古代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这里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塑像的服饰都非常有特点,站立的胁侍菩萨的服饰特点也是很鲜明的。从菩萨的身姿来看,不仅体态优雅,而且其中还融合了多个朝代的服饰风格,从中可以窥见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我国佛教塑像的发展、变化和各自的风格特点。辽代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的服饰已经逐渐民族化,这一点也体现在这个时期的佛教塑像上。自中晚唐之后,佛教塑像趋于世俗化,佛像、菩萨像的服饰变化更为丰富,风格特点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1]张明远.善化寺大雄宝殿彩塑艺术研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2]解玉宝.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的辽塑及经橱[J].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3]常沙娜.敦煌历代服饰图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6.
[4]任丽俊.辽代佛教造像艺术浅论[M].美术界,2014(6).
[5]王恒.云冈石窟菩萨像的宝冠和服饰佩饰[J].文物世界,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