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瑞,李 艳
鼠伤寒沙门氏菌是许多国家人类胃肠炎和菌血症的重要病原体。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9 380万食源性疾病暴发和15.5万人死于沙门氏菌的感染[1]。沙门菌表面抗原结构复杂,血清型种类繁多,世界卫生组织已报道的沙门氏菌大概有2 700多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属于最常见的血清型之一[2]。此外,鼠伤寒沙门氏菌是中国第二大流行的血清型[3]。本研究通过对河南省147株临床分离鼠伤寒沙门菌进行药物敏感测试从而了解当地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肠道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1实验菌株收集河南地区2006年至2015年的147株鼠伤寒沙门氏菌临床腹泻患者分离株。
1.2主要试剂与仪器沙门菌科玛嘉鉴定培养基(CHROMAgar,法国);沙门菌诊断血清(SSI公司,丹麦);APl20E肠杆菌科细菌鉴定板条(bioM6rieux,法国);Sensititre 肉汤、Sensititre CMV3GNF药敏板(Thermo Scientific,美国);氯化钠(国药集团)。Sensititre微生物药敏鉴定仪及分析系统、 Sensititre Nephelometer浊度仪、 Sensititre 0.5 McFarland比浊管、 标准玻璃管(Thermo Scientific,美国);电热恒温培养箱(上海一恒仪器有限公司) ;纯水仪(Milli-Q,美国) 。
1.3方法
1.3.1菌株的生化鉴定与血清分型从沙门菌科玛嘉平板上挑取淡紫色圆形菌落接种至脑心浸液平板,37 ℃电热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6~18 h,使用0.85%生理盐水制备0.5麦氏浊度菌液,然后用APl20E肠杆菌科系统生化鉴定,确定为沙门菌,然后用沙门菌诊断血清进行O相玻片凝集分型,再利用0.4%营养软琼脂(参见WHO沙门菌鉴定手册)进行H相(1/2相)鞭毛诱导与血清凝集,生理盐水为对照品。根据K-W血清分型表确定血清型别。
1.3.2药物敏感性实验通过使用Sensititre CMV3GNF药敏板(Thermo Scientific,美国)的肉汤微量稀释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实验方法和判定 标准严格遵守CLSI 2016版规定进行执行[4]。抗菌药物为头孢曲松(ceftriaxone,AXO),头孢噻呋(ceftiofur, XNL),头孢西丁(cefoxitin,FOX),氨苄西林(ampicillin,AMP),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amoxicillin/clavulanic acid,2∶1 ratio,AUG2),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萘啶酸(nalidixic acid,NAL),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I),四环素(tetracycline,TET),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HL),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恶唑(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SXT),磺胺异恶唑(sulfisoxazole,FIS),庆大霉素(gentamicin,GEN)和链霉素(streptomycin,STR)。对3种或更多种抗生素有抗性的菌株被定义为作为多重耐药菌株(multidrug resistant,MDR)。ACSSuT定义为同时对氨苄西林,氯霉素,链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恶唑和四环素有耐药性。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的规定,大肠杆菌ATCC25922用于药敏试验,作为质量控制菌株。
2.1背景资料分析2006年至2015年河南省11个城市从腹泻患者粪便中共分离到147株鼠伤寒沙门氏菌菌株。从6岁以下患者中分离出103株(70.07%),其中91株(61.90%)分离自<2 岁婴儿;从7~18岁的患者中分离出9株(6.12%);19~59岁的患者中分离出21株(14.29%);59岁以上的患者中分离出14株(9.52%)。 男女比例为1.7∶1,见表1。
表1 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人群分布情况 株(%)
2.2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147株鼠伤寒沙门氏菌临床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89.8%,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为66.00%,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为16.33%,对头孢噻呋的耐药率为17.00%,对头孢西丁的耐药率为6.12%;对一代喹诺酮类抗生素萘啶酸的耐药率为78.23%,对三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29.25%,其中有13株同时对头孢菌素类有耐药性;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为10.20%,其中有3株同时对环丙沙星和头孢菌素共同耐药;对四环素的耐药率为89.80%;对氯霉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为76.87%;对磺胺类增效抗生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恶唑耐药率为77.55%,对磺胺异恶唑的耐药率均为89.80%;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69.39%,对链霉素的耐药率为68.71%。147株鼠伤寒沙门氏菌中耐3类抗菌剂的共有134株(91.15%)属于多重耐药菌。其中,对至少4类抗菌剂、5类抗菌剂、6类抗菌剂和所有抗菌剂耐药的分别为133株(90.48%)、117株(79.59%)、97株(65.99%)和6株(4.08%)。70株(47.61%)多重耐药菌株表现出ACSSuT耐药模式,其中31株对环丙沙星共耐药,18株对头孢类抗生素(cephalosporins,CEP)共耐药,7株对阿奇霉素共耐药。值得注意的是,两株(1.36%)ACSSuT型分离株对这3种抗生素同时耐药。具体数据见表2-3。
表2 临床患者鼠伤寒沙门氏菌抗生素耐药性结果
表3 147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多重耐药结果
注:ACSSuT:多重耐药方式;AII:阿奇霉素;CIP:环丙沙星;CEP:头孢类抗生素。
鼠伤寒沙门氏菌是世界范围内食源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严重威胁着全球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抗生素的使用是治疗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有效办法,但随着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其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首次出现鼠伤寒沙门氏菌多重耐药菌株104型(DT104)[5],使鼠伤寒沙门氏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成为这是全球关注的问题。
本研究通过对河南省2006年至2015年147株临床分离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菌株对传统的抗生素如氨苄西林,四环素,磺胺异恶唑,萘啶酸L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目前,氟喹诺酮类药物和头孢类药物作为临床治疗沙门氏菌感染的一线治疗药物,阿奇霉素最近也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作另外的治疗方法[6-7]。但是在一些国家均已报道了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降低的沙门氏菌分离株的出现[8-9]。同时Hohmann EL报道过对三代头孢类耐药菌株的出现[10]。在作者的研究中河南省鼠伤寒沙门氏菌对头孢菌素类,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达21.77%和29.25%,而这些数值也远高于美国NARMS监测结果[11]。同时在本研究中收集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株91.15%的菌株为多重耐药菌株,明显高于我国广东以及上海的报道[12-13]。
另外有13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分离株同时对环丙沙星和头孢菌素类共同耐药,并且这些菌株均对至少5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表明对一线临床用药环丙沙星和头孢菌素类产生耐药性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分离株已经在河南社区传播。更应引起足够关注的是,13株分离株中有3株同时对阿奇霉素也表现出抗性。同时对三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耐药的菌株在2014年被报道[14]。上述分析显示近年来鼠伤寒沙门氏菌耐药模式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临床治疗以及耐药检测应该与这些变化保持同步。同时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约占中国人口的7.00%,是人口流动性很大的主要交通枢纽。如果河南省的这些多重耐药菌株与DT104型细菌一样流行的话,将会对国家和国际公共卫生构成更严重的威胁。因此,必须监测抗生素耐药性并选择合适的药物用于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
综上所述,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河南省鼠伤寒沙门氏菌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发现这些菌株不仅对传统抗菌药物表现出高耐药性,而且对沙门氏菌感染的一线治疗也表现出高耐药性。同时作者发现,对头孢菌素、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共同耐药菌株的出现,将使沙门氏菌感染治疗的选择变得越来越困难,所以应做好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检测,临床也应该合理选择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