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线设计文言文教学

2018-09-27 11:26汪佳敏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汪佳敏

摘 要:文言文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如果教师不拘泥于字、词、句的释义,文言文教学也可以充满趣味。《指南录后序》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文史不分家”的规律,提供给学生文天祥的生平大事记和其写《指南录》时的相关背景知识,让他们在阅读补充资料、朗读课文、画线路图、说课文中展开学习。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文史不分家”;《指南录后序》

学生怕学文言,因为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语言有着较大的距离。因为学生对字、词、句理解有困难,所以课堂教学常常围绕字、词、句的释义展开,先是逐字逐词地解释,而后理解每个句子,最后串讲全文,而诗文中最具光华、最耐人寻味的意蕴却常遭忽略,成了雪泥鸿爪。

其实,文言文教学自有其规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有规律,如果教师不拘泥于字、词、句的释义,文言文的教学也是可以充满趣味的。以下笔者就如何遵循“文史不分家”这一规律开展文言文教学进行阐述。

自“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诞生之后,不少历史作品也是文学作品。同时,撰写文学作品的作者,也须臾离不开现实,作品中也留有作者生活时代的影子。从探究历史真相的角度来解读文学作品,既是沿着“知人论世”的常用赏析之法开展教学,又能为喜欢探究的学生所接受。

以《指南录后序》为例,学生读此文难有切身感受,且对于要背诵有21个“死”字的段落会有抱怨。因不解去做不喜之事,这样的怨气如果硬堵(如要求反复默写),肯定不是好的教学方法。

笔者的做法是,首先给学生列出文天祥的生平大事记(如表1),让学生先亲近文天祥。

一代才子生于乱世,幼帝轮番更替,但“指南之心不变”!即使帝国已灭,即使妻儿沦为奴隶,即使新帝亲自召见,文天祥“我心依旧”。学生在简练的文字面前,感受到了文天祥的铮铮铁骨!

接着,笔者又提供了作者写《指南录》时的相关背景知识,共9条,希望学生根据背景知识找到文中的语句。

1.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元已基本上稳定地统治了北方和中原地区,迁都于大都(今北京),并不断南侵。当时南宋王朝的奸相贾似道只顾追求欢乐,不问边事,国势岌岌可危。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元将伯颜大举入寇,前锋直达鄂州(今湖北武昌),朝廷闻报,惊恐万状,乃下诏勤王。次年(宋恭宗德佑元年),贾似道迫不得已,亲自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军大战于池州(今安徽贵池),结果大败,伯颜进占建康(今江苏南京)。至德佑二年(1276)初,又进逼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2.在元军逼近首都临安的情况下,南宋朝廷为苟延残喘,曾多次派人前往元营求和。在文天祥之前,先后出使元營的有陆秀夫、杨应奎等人。

3.吕师孟是吕文焕(本是宋朝守襄阳的主将,后投降元朝)的侄子,他是宋朝兵部侍郎,曾在德祐元年十二月出使元军,求称侄纳市,以成和议,元人不许。

……

9.李庭芝驻维扬(扬州),故称他为维扬帅。李庭芝误信情报,以为文天祥到真州说降,派人令苗再成杀文天祥。苗再成不忍,假意请文天祥出城看城垒,及至出城,拿出李庭芝的命令给他看,把他关在城外。文天祥仍想见李庭芝,奔扬州,走到城下,听守门人谈话,说“制署司下令捕文丞相甚急”,他于是变姓名为刘洙,东行准备入海。

学生依据这些信息找到了文中“时北兵已迫修门外”“会使辙交驰”“维扬帅下逐客之令”等句,进而在阅读与交流中感受到元末状元郎文天祥面对国破,不苟活,处处想救国之道,处处碰壁的狼狈与悲凉。这为学生朗读那有21个“死”字的段落作好了准备。

然后,笔者请学生阅读这个段落,画出行程线路图,并根据线路图说说当时文天祥的心情。

整堂课的教学,没有拘泥于字、词、句的解释,而是在阅读补充资料、朗读课文、画线路图、说课文中进行。学生时时会有隐忍的泪水,在学习任务繁重的高三学习此文,会有复杂的心境:有努力不见成绩好转的惶恐,有青春恋情无法把控的惶恐,有不被父母与师长理解的惶恐……惶恐又逃避不得,虽然经历完全不同,境界也不同,但是对人生的体味是契合的。情感一旦认同,再学习就不会抱怨了。这就是文学作品给人的魅力,而教师的作用,无非是引领学生去触摸、去体味,把粗浅的甚至是隐藏的情感提取出来,进而升华为理智的思考。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
不识“文言”真面目只缘身在“剖析”中
探究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升方法探究
文言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