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耕读 对话心灵

2018-09-27 10:51施敏华施建平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8年7期
关键词:墨梅王冕教者

施敏华 施建平

一、 赏画导入,激发兴趣,认识题画诗

师:梅花位列中国十大名花之首。古往今来,很多人爱梅、画梅、赞梅。北京故宫博物院就珍藏着元代大画家——被称为“画梅圣手”的王冕的一幅《墨梅图》。这幅画被誉为梅花图中的上乘之作。(PPT配乐展现画卷)画上有些什么?

生:画面上有一枝水墨梅花,有两首诗,还有好几个红色的印章。

师: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其他人题上一首诗。这样的诗,我们就叫它题画诗。这幅画是王冕68岁时创作的,是他晚年画梅技艺炉火纯青的代表作。后人十分喜爱这幅画,所以画卷上有唐伯虎等大画家留下的印章。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冕的这首题画诗。

二、 初读诗歌,自主学习,读懂大意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诗,借助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同桌之间说一说。

(学生自读、交流)

师:吾家就是——(我家)。什么是“砚”?

生:文房四宝之一,磨墨蘸墨的工具。

师:诗歌的意思读懂了吗?(出示关键字释义)谁能借助注释说说诗意?

生: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花树,一朵朵梅花绽放,呈现出淡淡的墨痕。她不要人们夸奖她颜色好看,只要清香之气在天地间流动

弥漫。

【评析】在学习过程中,教者十分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寻。一开始出示王冕的墨梅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現题画诗有图、有诗、有印章等特点;在学生初读《墨梅》时,让学生自主读读诗句,借助注释想想诗意并相互交流。在后面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古诗的深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让一步”可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学习过程,完成自我建构。

三、质疑探究,创设情境,品悟诗韵

1. 走进梅林,品赏梅花,感悟梅韵。

师:结合注释,同学们初步理解了诗的大意,真棒!那么,这首诗我们是不是真的读懂了呢?看看画,再读读诗,想想你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王冕家洗砚池边的梅花树开的是墨梅呢?

生:这我知道。这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王冕画中的墨梅,是王冕用墨梅表现梅花独特的美,不是长成这样的。

生:生活中梅花色彩缤纷,为什么王冕要画墨梅,赞美墨梅?

生:为什么王冕笔下的梅花不要人们夸它颜色好看,只要留下清香之气呢?

师:同学们很会动脑筋。刚才有同学提出王冕为什么会对墨梅情有独钟。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了解些什么呢?

生:我们要了解诗人的经历和他的个性

品质。

生:我们还要了解诗人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创作的那个场景,看看有什么发现。我们穿越历史的长廊,回到600多年前的那片美丽山林。(配乐出示画面:梅林片片,茅屋一角,王冕立于梅树前)现在正值严冬,冰封雪飘,百花凋零,一树树梅花在风雪中开放着,散发出阵阵芳香。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树树梅花在风雪中傲然绽放。有的火红,像燃烧的火焰;有的洁白,如晶莹的雪花;有的亮黄,宛如剔透的琥珀,美丽极了!

生:我凑近梅花一闻,一股沁人的香气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生:冰雪覆盖着梅花,梅花毫不屈服,它们一朵朵挺立枝头,绽放着生命的光彩。

师:你感悟到了梅花高洁、顽强的内在品质,不简单。漫步梅林,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古人描写梅花的诗句来。你想到了哪些

诗句?

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生:梅花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生: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师:来到梅林,我们感受到梅花的清新高雅、芬芳扑鼻,同时,它不畏严寒、勇敢顽强,带给人心灵的震撼和人生的启迪。这时,大画家王冕心情十分激动,他立即快步走回茅屋,铺纸、研墨、蘸笔……三笔两笔,一枝俊逸的墨梅诞生了!(PPT出示王冕未题诗的墨梅图)这墨梅和窗外寒风中的梅花不同的是——

生:没有缤纷的色彩。

师:王冕注视着这幅画,沉思了一会儿,又挥毫泼墨,题写了这首诗——(PPT逐行出现诗句。学生跟读)看了他画的画、题的诗,你能不能用一个字说说墨梅的特点呢?

生:淡。因为墨梅用淡墨点染,显得很

淡雅。

生:清。墨梅清新脱俗,与众不同,它虽然是用淡墨点染,但是显得生机勃勃,似乎还能闻到它的清香。

生:雅。墨梅没有窗外梅花缤纷的色彩,显得很高雅。

生:洁。墨梅不追求外表的绚丽,一身素衣,很高洁。

【评析】诗人作画吟诗都是在一定的场景中有感而发的创作活动,因而要想真正理解诗人在画中、诗里表达的情意,最好的方法就是进入诗人当时作画吟诗的场景。教者通过图画再现,引导学生想象诗人赏梅、作画、题诗的情景,学生与诗人一道经历了由“眼中之梅”转为“心中之梅”,继而成为“笔下之梅”的心路历程,学生深切感受到了墨梅图与诗是诗人心灵的外化,心声的传达。

2. 走进画面,回顾历程,对话明志。

师:刚才我们来到王冕身边,和他一起赏梅,看到他画梅、题诗,我们感受到了墨梅的清新淡雅,别具一格,难怪王冕对它情有独钟。刚才有同学说要解开诗人钟爱墨梅的原因,得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诗人的故事,想想王冕为什么如此钟爱墨梅。

(学生默读资料)

师:如果我们这儿就是王冕隐居的山林,你们就是钟爱墨梅的王冕。我是你们在朝为官的好友李孝光。我称你们为王兄,你们可以称我为——

生:李兄。

师:今天,我走了很多山路,特地来拜访您。看到您正专心赏花呢。(教师在行间随机与不同的学生互动)我轻轻走上前——王兄,好不容易找到您。

生1:李兄,稀客稀客啊!是哪阵风把您给吹来了?

师:王兄,别来无恙。

生2:李兄,我一切安好!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您来有何贵干?

师:王兄,今天我是专程来拜访您的。您家的梅花真漂亮!您为什么要栽这么多梅

树啊?

生3:李兄,您看这梅花多美啊!一朵朵在冰雪的映衬下格外娇艳,是冬天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啊!

师:的确如此!

生4:这梅花清香扑鼻,置身其中是美的享受啊!

生5:梅花傲霜斗雪,具有不屈的精神,我喜欢梅花。

师:如此说来,这梅花的确惹人爱啊!王兄,我看您隐居山林,住的是茅草屋,穿的是青布衫,生活太清苦了。听说有达官贵人想买您的画,出价很高,您为什么不卖给他们呢?

生6:我痛恨这些鱼肉百姓的贵族,他们不顾百姓死活,醉生梦死。我不愿意把高洁的梅花卖给他们。

生7:梅花孤傲高洁,这些作威作福的达官贵人配不上它!

师:您卖给他们,至少自己可以生活得好一点啊。

生8:我虽然只是社会最底层的一介汉人,但我要做有骨气的人。我可不愿意献媚于他们。

师:王兄,您真是一身傲骨啊!佩服佩服!王兄您才华横溢,我这次来,是想举荐您去州府为官,这样您更能施展自己的才华,生活也有个保障。不知您意下如何?

生9:李兄,谢谢您的好意!我在这儿享受着好山好水,还有这一片美好的梅花相伴,此生足矣!

生10:李兄,生逢乱世,朝廷如此腐败,我的理想不可能实现。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就在这里修身养性,颐养天年了。

师:哦,王兄,您不追名逐利,品格高尚。从您的身上,我看到了孟子所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你这是在乱世中坚守自己的立场啊!我尊重您的选择。

师:为我们的成功合作鼓鼓掌!刚才我们读了王冕的生平故事,又和他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再看看这幅图,读读这首诗,谁能解答前面同学提出的“王冕为什么钟爱墨梅”这一问题?

生:王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生:王冕的画如其人,诗如其人。墨梅就是他自己的化身。

师:刚才也有同学问为什么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现在明白了吗?

生:因为诗人王冕就是这样一个人,所以他笔下的墨梅也如此。

师:对,王冕就是一个像墨梅那样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墨梅就是他自己的化身。像王冕这样,感悟到事物的品格从而借绘画、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志趣,这种艺术创作的规律,就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所说的“感物吟志,莫非自然”。王冕借墨梅表达自己高洁的志趣,这种写作方法就是——

生:托物言志。

3. 走进诗句,含英咀华,感悟写法。

师:你最欣赏这首诗中的哪些字或词呢?反复读读,体会体会,选一处做做批注,把你的感受和思考用一两个关键词写下来。

生:我最欣赏“淡”这个字。它既指画法,又点出墨梅清新淡雅的特点,还同“淡泊名利”,一语三关,耐人回味。

师:你体会得很深刻!怎么读好这一句?(指名读)“淡”这个字,你用轻读表现重音,

很好。

生:我最欣赏“清气”这个词。在这里它不仅是指墨梅的清香之气,还指诗人美好的品质,刚正不阿、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一身浩然正气。

生:我补充,“满乾坤”写出了墨梅的芬芳美好、香满人间。

师:在这一句中,有人把“流”写成“留”,你们觉得怎样?

生:三点水的“流”比“留”好。“流”就是流动,清气是气体,用流动更合适。

生:“流”还指“流芳百世”,就是说这墨梅的清香充溢天地之间,流芳百世。王冕高洁的品质也流芳百世,影响熏陶后人。

师:同学们真会欣赏!这首诗看似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后人评价王冕的这首题画诗甚至超过了这幅画。让我们来读出这首诗独特的韵味。注意读好这些关键词。

师:王冕曾说过:“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他将自己的志向隐含在每一片花瓣上,隐藏在这首诗的每一个字词中。因此,王冕在遭遇到人生的困境时,会吟诵起——(指名读)

师:你读出了王冕的铮铮傲骨!后人想在尘世中保持自己高尚的品格,不同流合污,他们也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王冕的《墨梅》。

【评析】探寻言意关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语文教学既不能只讲“意”,也不能只说“言”,言意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在学生体会到诗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后,教师再一次让学生回到诗中体会语言,感受“淡”“清气”“流”等字的深意并反复诵读,体会花中有人、人中有花,诗格、人格完美融合的境界。

四、 品画题诗,托物言志 ,迁移写作

师:同学们,王冕借“墨梅”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志趣。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我们新时代的少年,也有自己的志向。有四位同学分别赠送给母校一幅水墨画,表达自己的志向。(PPT呈现四幅水墨画——泰山日出、雄鹰展翅、清荷出水、骏马奔驰)你能不能学王冕为其中一幅画题写一首小诗,或一两句凝练的话?用上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志向。

(学生创作、交流)

师:同学们寥寥几笔刻画出事物的特点品质,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远大志向,真了不起!

五、总结全课布置作业(略)

【总评】

《墨梅》是王冕题写在自己所画的“墨梅图”上的一首诗,画绘梅外形,诗传心中意。教者将诗、画、人、景融为一体,建构了一个完整的、立体的学习空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效。这一课的教学主要体现出这样三个特点:

1. 用经典文化对学生进行精神哺育。中小学生正处于心灵“拔节”的关键期,也是对其进行精神哺育的最佳期。那么,用什么来滋养儿童的心灵呢?中华经典文化是可以担当起这一使命的重要方面。教者根据《墨梅》诗、画、人高度契合的特点,将古诗学习与育人深度融合,贯穿始终。通过自读理解简述诗意,初步感受诗中透出的精神的芬芳;接着,将学生带入诗人作诗的场景,与诗人一同观赏梅花,體会梅的高洁,并联系其他描写梅花的古诗句强化感受,这时学生已充分体会到了梅的高洁顽强;继而,教者根据史实创设了诗人的好友拜访王冕的情景,展开即兴对话,以此感受王冕淡泊名利,宁愿过清贫的生活也不愿与当朝的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的坚定志向,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揭示,更是对儿童人生观的引领。情境对话使儿童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诗人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在接下来赏析《墨梅》时,教者抓住“淡”“清气”“流”等词语,引导学生深化对梅花志向与傲骨的体悟。最后,以四幅画——“泰山日出”“雄鹰展翅”“清荷出水”“骏马奔驰”让学生仿写诗句,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既体会了诗句凝练的语言,又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自己高远的志向。整个教学过程言语学习和学生的德性培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2. 建构古诗学习的多维空间。根据《墨梅》这首诗及王冕个人的特点,教者在教学这首诗时融入了许多相关的内容,有王冕的墨梅圖,有古人写梅花的诗句,有王冕的相关故事,有与王冕的人生态度相应的人生格言,有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有用于迁移训练的四幅画……教学中涉及的内容较多,怎样将这些内容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呢?教者利用情境统整学习内容,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连续的多维立体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其间担当角色、感受体悟、表达运用,一步步达成了学习目标。在导入时引入“墨梅图”,学生初读《墨梅》诗时可以对照图帮助理解;在创设王冕观赏梅花的情景时,适时引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其他咏梅的诗句;而在深入理解王冕通过图、诗表达的情志时,引入王冕宁愿在乡间过着清贫的生活,也不愿与当时的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的故事,并在学生感悟到王冕的高洁品质后,出示相关的名言深化学生的体悟;在揭示托物言志的写法后,出示四幅能表达心志的画让学生模仿表达。将众多的教学元素有机地融入了教学过程中,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古诗的内涵,又帮助学生将感悟内化,并使方法实现迁移。丰富多维的教学空间使学生的收获不再单一、单薄,变得全面、丰厚了。

3. 用感悟的方式来学习。感悟就是感受、体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心物交融的审美体验方式。只有深入感悟,才有可能使文字在心中“过”上一遍。感悟应该是学习汉语的重要方式。在本课教学中,教者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学生真情投入,沉浸其中,整体观照、直觉感知,学得真,学得深,学得透。上课伊始,教者即展现了王冕的“墨梅图”,引导学生发现题画诗的特点。在再现诗人创作这首诗的情景时,教者先通过图画带领学生回到600多年前,来到王冕种植的梅林之中,想象王冕观赏梅花、联想古人的咏梅诗以及有所感触提笔作画吟诗的情景,再现了王冕当时创作墨梅图、诗的历程。随即又创设了好友李孝光来访,请王冕出山为官的情景,教师扮李孝光,学生们扮王冕,通过角色体验与对话进入王冕的内心世界,体会他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在最后的迁移表达中,通过提供的图画让学生表达了各自高远的心志。感悟式的学习,使语文学习触动情感,深入内心,只有这样语文素养才可能得到切实提升。

在这堂课上,教者以追求古诗教学的核心价值为目标,融合课程资源,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转知成慧,情智共生,墨梅诗镌刻在了学生的内心深处,这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人生产生长久的有益的影响。

(施敏华,南通市崇川区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教师;施建平,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首批培养对象,江苏省小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通市小语会会长)

猜你喜欢
墨梅王冕教者
王冕学画
王冕画荷花
贺泽海作品
录元·王冕《墨梅》(草书)
三岁孙女回家,毁我书作,不怒反喜,因成四句
《王冕学画》中的两个“像”
《王冕 墨梅白梅》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某生课寝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