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钰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不断改革,新课标对初中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历史涵盖范围广,涉及知识面多,很多学生不能整体把握历史的脉络。历史地图能够直观地展示不同地域之间的空间图解,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对于提高学生对历史整体把握能力具有独到的优势。教师要加强历史地图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地图;应用
1 历史地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主要作用
1.1 更加生动形象与具体准确地表达历史
历史地图是一种具有很强艺术性和很强直观性的历史教学道具,它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符号与多彩多色的线条等将各个实际地理要素进行等比例缩小体现,从而使学生一眼就能看明白某一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现象发生时的地理状况。历史地图的颜色鮮明、图像直观,对历史的表达具体准确,又因为其本身就是一类艺术作品,因此它也具有艺术作品生动形象的特点。在历史地图中,无论是城市村落、山川岛屿,还是江河湖海、平原大漠,都能够被用各色图像和符号形象准确地表达出来,并且还配有非常精准的文字描述,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继而促进历史教学工作的展开。
1.2 更加系统连贯与主题鲜明地展现历史
目前有很多初中历史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就是教师讲和学生听,而很少启发学生去主动思考,这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工作要着重培养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而历史地图的应用正能很好地促进这一点。历史地图能够更加系统连贯地为学生展示出一系列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现象的发生规律,以便学生对其做出更加深刻的认识。任何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现象的发生都不是孤立的,都与一定的时间、地点以及客观条件等相关联;而历史地图能够通过一定的脉络与线索将其种种因素相互串联起来,并能更加鲜明地展现出某个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现象的主题,使学生对其的认识更加具体。因此,历史地图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
2 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1 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首先要使学生学会掌握阅读历史地图的一般方法,并具备认识和判断历史事态发展的空间分布特点的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读图的方法,要使学生对教科书上的地图,像对教科书上的文字一样读得懂。同时,并须培养他们能够判断图上所反映的历史事态发展的空间分布特点。历史地图的特点是显示历史事件的发展动态。因此,首先要求学生要注意弄清每一幅地图所显示的空间发展的年代,例如,《红军长征路线图》、《渡江路线图》等图形,图幅上都没有标明时限,虽然在有关的课文中不难清楚的找到答案,但须教师做出相应的提示,使学生能及时得到明确的时间概念。与此同时,还有弄清楚图示的空间位置。例如:《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图,它的空间位置,总括地说,是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历史地图要表现的是历史动态,因此普通的地图上的地理要素都简化了,一般只需用海岸线、水系和少数城市圈点等图形符号就够了。但由于历史上的地名变化较大,须在使学生学会从新旧地名的对比并明确它今天的所在。否则,这个空间概念还是不能被落实,其所能取得的空间知识,也就成为了悬空的知识。
此外,还有关于识别地图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有用雁行字列屈曲字列表示山脉的存在的走向。用虚实两种不同线条以区别古今的海岸线位置等等。还有,学会从地物符号认清地名所在的正确位置是必要的,例如,古洛阳城原是在流入黄河的洛水之阳,而不是贴近黄河的南岸。总之,教师要培养学生在使用历史地图中学会一些阅读历史地图的本领,其作用,就像语言教师教会学生的一样。
2.2 突破重点难点,化繁为简
如果教师在运用历史地图上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来学习历史地图,是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的。在历史课中有一些内容比较简单的地图,不一定需要关于地貌,气候等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但有一些内容比较复杂的是“图”,如《张骞出使西域》图,就得具备一定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再造两千多年前的“西域”这个地理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同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当学生将地理知识用于理解历史课的问题上,这种运用已经不是重复过去所学的机械记忆。而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开始学习不同学科的综合运用,以扩大或加深对事物的记忆和理解。这种做法,对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肯定是有帮助的。
历史地图通过多个不同的切人角度,对人类各个时期的活动舞台加以直观介绍,展现历史发展的不同层面。从总体上看,在中学历史教学地图中,有反映某一时期历史地理全貌的综合性历史地图,如"三国鼎立形势图";也有反映某一方面历史内容的专题性历史地图,如"西汉手工业分布图"。从反映历史要素的类别上看,又可分为疆域图、形势图、分布图等。这种直观的教育效果,是文字表述无法代替的。
2.3 借图巩固,建构系统历史线索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强烈、长久地保持,就会形成强烈的学习动力。教师应利用和保持学生对历史地图的浓厚兴趣并借助历史地图拓展、延伸历史知识,有效地发挥其巩固历史知识的功能。
例如,在《鸦片战争》的复习课上,教师可根据“鸦片战争形势图”引导学生回忆鸦片战争过程,并以点带面复习《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利用历史地图巩固历史知识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可以较快地在头脑中建构出系统的历史线索,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为日后解答难度较高的高中文科综合题打下了基础。
2.4 古今对比,多图联系
历史地图是地图的语言符号之一,动态地反映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各种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社会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所呈现的自然环境。显而易见,历史地图是在纵横联系中演进的,在不同时期,地名、河流、海岸线等都会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在使用历史地图教学时应注意古今对比、多图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3 结语
新课标对历史地图的使用非常看重,教师要认真研究历史地图的制作方法,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历史地图的重要性,能够直观地展现历史,激发学习的兴趣,能够客观地评价社会的现象。学生在学习历史地图之后,对国家有历史责任感,能够勇敢承担起维护国家的重任,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贡献,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艳.历史地图和图片在教学中的妙用[J]新课程,2016(11).
[2]刘颖君.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地图辅助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