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群英
摘要:民办专科院校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一是学校学习气氛不浓厚和教师指导不足;二是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不良和学习动力缺乏。对这类学生教师应加强指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学业不良;学习习惯;学习动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9-0215-02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民办专科院校为更多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一个平台,但录取分数与普通三本院校存在一定差异,造成这些学生相对的群体性学业不良。被民办专科院校录取的学生并不都能顺利毕业,多是因为学业成绩不合格。本文在分析学业不良内涵的基础上,试图从多方面解析民办专科院校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及对策。
一、学业不良的内涵
钟启泉把未达到基本标准者谓之学业不良,所谓的基本标准是指各年级、各门学科或领域可以期待学生能够达到的水平。杨心德认为学习困难学生是指各门功课的总分远远低于同年级学生的平均水平,在每个学期学习的主要课程中,有一门以上不及格而需要补考者。
从以上学业不良的界定看,学业不良是相对的,它的界定必须有一个参照标准。如果以高考录取分数线为标准,民办专科院校学生的录取分数整体上低于本科院校学生,他们处于相对的群体性的学业不良。就民办专科院校录取的全部学生而言,他们中也存在学业优秀、学业合格和学业不良的区分。本文中学业不良的参照标准是学校各专业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即明显低于同专业学生平均成绩水平的,且一学期有三门及以上课程不及格者,称之为学业不良。
二、学业不良的原因
(一)外部因素
1.学校缺乏浓厚的学习氛围。学校领导缺乏营造学习氛围的意识。民办专科院校大多由中专晋升而成,近几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占地面积和师资总数不断递增,学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学校内涵发展相对滞后,校园中只有高大的建筑,而没有陶冶心灵、熏陶品格的文化元素。学校的人文基础和文化氛围因为缺乏历史的积淀而稍显薄弱。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校风、浓郁的学风,就无从谈起对学生的文化感染和熏陶,学生的培养质量相对不高。
2.教师指导严重不足。第一,兼职教师多,住校的专任教师少是造成教师指导不足的主要原因。为解决教师队伍与学生数量的矛盾,学校招聘大量兼职的高职称教师,承担起专业课教学的任务。他们教学经验丰富,深受学生好评。但他们能够给与学生的时间只是短短的课堂时间,课下没有时间辅导学生。学校专任教师数量又相对不足,结束一天的工作,大部分教师乘坐班车回家,学生学习方面的难题自然找不到老师请教。
第二,专职辅导员队伍中缺乏专业课教师是教师指导不足的直接原因。專职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他们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但他们的专业背景以思想政治教育、英语、数学、教育心理学等为主,因为专业的限制,他们往往不能对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就业前景等进行有效的指导。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科目繁多,自学能力较差,没有有效的指导,学生更不会主动去学习。
(二)学生自身的因素
1.基础知识薄弱。高考试卷具有高效度、高信度、难度适宜等特点,各个录取批次的分数能够代表学生学业水平的高低。收集河南省高考录取分数:理科方面,2015年、2016年、2017年本科三批和专科一批的分数差分别是203分、190分、162分;文科方面,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别是217分、213分、209分。近三年本科三批的录取分数均高于专科150分以上,即专科院校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确实比较低。
2.学习习惯不良。学业不良的学生往往上课喜欢做小动作,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更是在课堂上睡大觉、玩手机。课后,不知道按时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更不知道提前预习将要学习的知识。他们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无序的状态,无法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导致理解能力更差。对于一些需要识记的专业课程,他们更是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去学习。学业不良的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差,学习效率更低。
3.学习动力缺乏。学习动力缺乏是指大学生学习缺乏内在的驱动力量,学习没有兴趣,无知识需求,不想学习。大学生结束了紧张的高考,加之离毕业时间早,出现“理想断层期”,导致学习动机薄弱。据观察发现,学业不良的学生往往自我效能感弱,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因此,他们逃避学习,厌倦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讲,把大量课后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上网、谈恋爱等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对自己每天、每周、每学期的学习没有明确的要求。他们几乎无法适应紧张、繁忙的学习情境,更不要说适应大学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学业成绩不佳在所难免。
三、学业不良的对策
学业不良的学生并非自身不愿意提高学习成绩,他们学习的愿望在屡次考试失败的打击下逐渐消失殆尽。因此,构筑帮扶学业不良学生的措施体系,对于学生顺利毕业,走向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一)构建学生学习指导体系
构建学生学习指导体系主要是加强教师的指导。早在战国时期的《学记》中就有关于教师良好应对学生疑问的意义的记载。“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教师善于应对和指导学生,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能提高。教师的指导不仅对于学生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十分重要,而且对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民办学校要组建自己的教师队伍,减少外聘教师的数量。任何一所高校要取得长久的蓬勃发展,引进高学历人才高技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是学校的生命,对于民办学校更是如此。当高考生源一定或减少时,学生选择学校的关键因素就是优秀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实施导师制,由专业课教师担任学生导师。专业课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了解专业学术前沿,他们可以给学生答疑、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弥补辅导员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教学是相长的,专业课教师通过与学业不良学生的接触,可以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怎么讲授更有利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接受同样的学习内容。
(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满足感和愉悦感。学业不良学生厌学是因为基础知识不牢固而无法学会专业的学科知识,无法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作为教师,必需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证实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于把握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通过差距达到教学目标——“可能的发展水平”。《学记》中也有相关记载:“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才能因材施教。对于学业不良的学生,教师更应如此。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构筑辅导员—教务处—任课教师—家长的合作平台,督促学业不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及时完成规定学习任务和作业的习惯;各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预习、复习的习惯;认真听课、记笔记的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等。辅导员通过教务处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的听课状况,通过日常生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辅导员是学生尤其是学业不良学生的贴心朋友。每学期,辅导员、教务处工作人员、任课教师和家长应该织成一张密切合作的网络,采取劝说、鼓励、制定学业计划、督促、检查等有效的方式,促使学业不良的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学习策略。
第二,以“学会学习”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专业课学习方法交流会、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时间管理等,帮助学业不良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习方法也是个体独有的。学业不良的学生通过参加活动明白学习方法的多样化,通过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