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学生主体:核心素养取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意蕴与路径

2018-09-19 09:14庞灿
教育界·上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核心素养

庞灿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化、实践化,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应然选择。第一,要坚守儿童立场,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学习中提升素养;第二,要摈弃形式,用核心素养的养成检核学生的“主体性”参与;第三,要回归数学本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让学习在真实的体验中发生。

【关键词】学生主体;核心素养;教学意蕴

主体性课堂教学在对传统课堂教学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强调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本”,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认识、理解、掌握并逐步内化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过程。在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等教学理念得到快速发展之后,核心素养的概念应运而生,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并且,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以及一定的责任担当与创新实践的个人素养,在不断的自我升级、课程效率优化中发展成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一、聚焦核心素养,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数学课程教学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观念的提出,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目标提供了更广泛的时代意义与实践内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学习能力的关键指标。小学数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有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观念等多维度要求的结合体,这一课程教学观念更加注重学生对课程学习过程的体会、感悟,而并非简单、单纯地以结果为导向。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培养,并非单纯的小学数学课程与综合素养教学的集合体,而是学生在日常小学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所感知、体会到的必备道德品质以及关键学习能力,是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到素质立意的综合性过程。

(二)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在日常小学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当教学人员过度依赖课堂为载体以开展课堂教学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会受限于教学人员的教学方式。学生对于教学人员所教授的知识并不是毫无选择地加以接受,而是在经过自我的独立思考、消化吸收后进行选择性的接收和理解,进而构建到自己的认知体系中。所以,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需要教学人员在日常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个人的学习体验,重视和彰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创造性,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日常课程学习效果,在充分科学分析与合理预设下,创设出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景,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个人学习欲望,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新的知识。在小学数学课程的知识内容学习中,积极构建个人的数学知识体系,认真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观念与内在规律,在小学基础课程教学阶段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认知经验,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彰显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路径

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学生学习核心素养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点,分别是教学内容的详细深入程度、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实效性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参与性。所以,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方向下,小学数学的日常课程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认知层面,必须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融入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实践中,从教学课程的初始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开展、教学评价的回馈等环节,彰显和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学生立场,在“无声”中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

在小学数学的日常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难点在哪里?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什么?在日常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学生的内在思维外显出来?对这一系列教学问题的思考既是教学活动发展的起点,也是小学数学发展的归宿。吴正宪老师作为小学数学的特级教师,经过长期的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提出了儿童数学教育的思想,倡导的核心观念就是以促进儿童发展为根本,以儿童的视角为出发点考虑问题。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基础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数学规律和学习方法,具备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在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知识传授中启蒙学生的智慧,完善学生的人格,唤醒学生已有的成功学习经验,在思维的碰撞中开启智慧教学。

(二)调动和激发学生的课程参与积极性

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数学活动经验。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主张尊重学生的课程主体性,学生是数学课程学习的主人,教学人员仅仅以引导者的角色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课程活动的机会与平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和理解数学课程内容与基本学习技能。

用学生的学检验老师的教。教学人员的教学需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真正在日常课程教学中实现以学生的学检验老师的教的状态。要实现这一学习目标,需要教学人员尊重学生的课程学习主体性,充分关注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认知学习模式、学习态度、思维方式,逐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同时,教学人员需要做好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研究,寻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知识难点、重点以及突破点,并且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式。 尊重学生主体性的课程教学方式,需要教学人员在日常课程教学中在学生的思维关键点设置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时刻紧扣学生数学学习的知识难点、思维转折点,持续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实现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体现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学人员在日常课程教学过程中站在学生的视角设计教学内容,并且依据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反馈不断调整课程教学方案,在优化升级中实现小学数学学习效果的改善与提升。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林崇德,等.论学生发展核心素養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06):3-7.

[2]曹培英.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小学数学教与学,2017(04):3-6.

[3]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项目组.课堂教学如何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供有效支点?[J].中小学管理,2016(10):37-39.

[4]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

[5]马云鹏.深度学习的理解与实践模式——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7(04):60-67.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