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措施分析

2018-09-19 09:14张监海
教育界·上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建设措施建设现状校园文化

张监海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精神内涵所在,建设好校园文化要从学校的教学、党建、科研、管理等方面共同努力,只有建立的校园文化是积极向上的才能保证学校的师生和谐发展。所以,素质教育的实施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再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校园的现代化管理,有益于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建设措施

一、前言

校园文化建设是为了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并且是保证师生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开小学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同时塑造精神文明,能够为学校的积极向上、稳定发展提供前提条件。

二、校园文化的概念和理论依据

小学教育环境中的校园文化是独特且重要的存在。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的管理者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利用实际的教学资源,充分构建校园文化生活,使之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师生思想、行为等产生影响,再经过精神、制度的物质化规范,实现文化和教育的关联。简单来讲,就是学校中师生共同创造的以物质、精神为核心,提升师生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修正师生的价值观念,健全师生的知识与能力等等,是为学生群体能够在学校获得塑造和积累的所在。而且它通过校园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三方面同时发生作用并相互辅助,实现校园文化的传播。

教育生态学、课程论和文化环境论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首先,教育生态学是通过生态学研究教育现象的学科,可以解释教育发展的规律并提供相应的办法措施,同时身兼传播科学与文化的职能,帮助校园文化在生态环境中合理分布。其次,课程论包括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包括教育经验的传授、价值观念的树立、学生态度的形成等具有个性的课程,显性课程是学校依据教学大纲有组织有计划的正式课程,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有效帮助学校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再次,文化环境论更凸显了环境对人的影响,这一理论坚持环境可以创造人,与此同时人也能创造环境,校园文化又恰恰是创造出来的环境,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总之,这三项理论科学均为建设校园文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三、英城街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物质、精神文化的综合,通过环境影响学生不断进步。英城街中心小学位于北江河畔、英城和平南路,有着优美的校园周邊景色,经过多年的变迁,教室由平房变成了大楼,并建设了标准化的运动场,将“明礼”渗透到学校的每个角落,建设有:具有“礼”内涵的大门、百米玻璃钢浮雕“明礼主题文化墙”、十二生肖文化景观园、思正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绘主题墙、礼敬亭、“三礼”厅、孔子广场、“扬礼·梦想”舞台。同时,师资力量也不断强化,学校有70多位教职工,其中有多名市级名校长、名班主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和年终综合考评连年获一等奖,“广东省足球推广学校”“广东省少先队日活动评比一等奖”“清远市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性学校”“清远市依法治校示范性学校”“清远市绿色学校”“英德市诗词特色学校”等众多名片接踵而来。教学设备已经形成现代化规模,多媒体电教平台的引进,实验室、陶艺室、录播室、美术书画室、舞蹈室、音乐室、心语小屋、禁毒室等十多个专用型教室的建立,能够满足各门课程的硬件需要。英城街中心小学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明礼立身,奠基幸福”为核心,真正做到“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确保小学生在儿童时期就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利用人文和环境优势,以科研为主导,深化课堂教学,以“三礼教育”为特色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实现开放式教育。

由此可见,英城街中心小学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建立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采取了有力措施。

第一,加强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学校地理位置优越,周边环境优美,校园内部格局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校园环境设计以礼仪化、书香化、艺术化为基准,绿树成荫,花香飘逸,显现出生机勃勃之象,真正提升了校园的整体风貌,校园的布局和绿化真正起到了美化和净化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美好的环境。并且在学校多年的发展中,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已呈现代规模,筹建了十多种现代化专用型教室,配备了全套的实验设施,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给学生提供了切身体验的机会,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现代化教学设备不能充分利用,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未能将软实力即校园文化的研究做到充分,对校园文化建设造成了阻碍。所以,要在实践过程中有效改进校园文化建设,为小学生提供最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第二,加强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学校风气是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不断积累并得到升华的,是师生共同前进的心理导向,也是师生作风和学生的整体表现。学校秉承“明礼立身,奠基幸福”的办学新理念,以“礼必思敬,学必思明,行必思正”为校训,这是学校品牌立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做到了坚定不移,为多年的教学树立了目标,然而在日益变化的时代中没有再深度挖掘。不断增强教师与学生的认同感才是最根本的,才能将其价值赋予到每一位师生之中。

之所以称为“校园生活”,是因为我们要在学校处理三种关系:生生关系、师师关系以及师生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让校园生活更加和谐。学校经常组织科研活动,是教师之间有效的交流方式,相互分享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相互学习交流,并在交流中得到收获,教师之间也表现出积极的心态。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出现了些微的断层,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与同学们相处,关系和谐,高年级学生因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且在这个年龄阶段开始有独立思想,所以表现出独处和小群体的情况。最难的莫过于师生关系了,低年级的学生同教师的关系是最好的,高年级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对喜爱的教师会认真听讲和听取意见,对不喜欢的教师有敷衍的态度。从英城街中心小学的整体情况来看,还是比较和谐的,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关系比较亲近。同时,完善的规章制度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养分和标准,经过严格遵守和实际把控,帮助师生养成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英城街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和实施

(一)在物质文化建设层面

物质文化的建设需要持续投入资金,使学校的硬件实力更加雄厚,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学习感受,有利于学校与时俱进。

1.保证教师群体的先进性,吸纳优秀的骨干级教师,为教学质量提供保证。

2.加强现代化教育设施的使用。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学习内容,并且能够做到有效的知识延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对教研活动的一大助力,帮助教师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和专业素质的提升,提高教师的办公效率,对师生双方都有利。

3.校园局域网的铺设要全面,使教学园地不断拓展。可以在网络上相互学习、交流、点评等,促进科研活动的有效进行,也是教师展现自我的平台。还可以给学生创设虚拟情境,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通过这一办法的实施,促进学生审美、欣赏进步,形成健康心理,让学生变得更加有内涵。同时,学生也可以进行自我展示,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这样的平台可以让校园资讯传播得更快捷、更方便,也是校园网络化管理、检测、评估的一项手段,让校园管理体现出整体性和科学性。

4.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因为本校已经有实验室等众多实用型教室,在学生群体不断壮大之后,也要相应地加大这些专用型教室的投入,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学习更为直接,领悟知识的方式更为便捷;素质教育中音、体、美的教育必不可少,这也是以往学校教育薄弱的地方,加大重视力度,培养学生的艺术品味,也可以对学生更好地挖掘,及时地培养,使之有特长,有爱好,全面发展。

5.校园制度的合理制定和完善是师生和谐发展的根本,从适应到自律,使师生共同体会校园文化。

(二)在精神文化建设层面

1.务必重视校风建设,这是一个学校引以为傲的“脸面”。加强党建,让学校的领导班子做到廉洁无私,讲原则,只为了做好教育工作;加强教师队伍的德育工作,使之成为学生的榜样;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务必重视学风建设,这是为学生走向社会而奠定基础。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强实效性的管理,增强学生的自觉、自学、自律意识,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3.务必重视教风建设。教师对小学生有着重要影响,教师的专业、道德、礼仪、教育过关,才是给予学生最好的保证。

4.营造校园生活文化气氛,做好校园文化标识系统组织,包括校徽、校服、校歌等;做好学生的自我管理,包括学生会、社团的成立;做好精神文化的宣传工作,包括文化长廊、主题板报的设计等;做好校园活动的设置,包括各种竞赛、评比等。最后,一定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在校园这个大家庭中如鱼得水。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英城街中心小学现阶段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分析其优势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希望能够依靠全体教职工的努力,让英城街中心小学越办越好,并在内涵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苏晓辉.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7):32.

[2]孙勤.阜阳市城区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运动,2015(09):67.

[3]黎平.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好家长,2015(03):110-111.

猜你喜欢
建设措施建设现状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的实践应用探析
高校办公室凝聚力建设探讨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雇主品牌建设 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探析
经管类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共享探索
当前普通高中体育师资队伍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