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章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促使了教室环境和设备的直接改变,未来教室成为课堂教学的支撑环境和主要阵地。技术的改变同时倒逼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转变,如何借助未来教室,打造情境探究式课堂,从而提升中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成为课改的前沿。
关键词 未来教室 情境探究式课堂 历史核心素养
0 引言
2012 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 - 2020 年) 》指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1]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给现行的教育制度、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提出了改变的要求。
1 未来教室是信息技术和教育的融合变革
现在的教育教学远远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中学历史教师如果仅局限于“三个一”资源(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本教辅),课程资源的严重不足,必然导致教学视野的狭隘。拘泥于“教教材”,缺乏对教材的有效整合,必然导致教学方式方法的僵化。沿袭教材的传统观点,不对照前沿的学术成果,历史教学就没有时代感和现实感。
历史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学科。”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如果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将历史知识碎片化记忆讲解,必然导致“历史人物脸谱化,历史事件概念化,历史分析规律化,历史问题政治化,历史教学试题化,历史答案标准化。”[2]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应该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3]
未来教室是教育系统进行技术支持的重大结构性变革的产物。未来教室将现代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的学习理念融入到课堂教育中。它与传统教室相比有一些不同之处:
1.1 教学资源的来源、呈现更加丰富
未来教室是个开放的平台,“包含了国内外路线的电子双板课堂教学平台,兼容多种移动终端的课堂互动系统、课堂流媒体系统和教室物联系统。”[4]由于大量电子设备的引入,教学资源以数字资源的形式存在,教学资源的制作、存储、分发和管理更加便捷。教育云的出现又整合了资源,提高了效率。课堂教育教学的资源大大突破了“三个一”资源的局限。
未来教室中教学内容的呈现主要由电子双板、移动终端、无线路由器、扩音设备等完成。教学内容从书本单一的文字信息变成了音频视频、动画图像、文字图形等多种表现形式。电子双板具有随手写、任意调用资源等功能,两块屏幕可以互相补充呈现教学内容,不至于出现内容一旦错过就不再呈现的单屏缺陷,还可以可触控电子屏和交互式电子白板同步使用。
1.2 学习的交互和交流更加自由便利
为了方便共享网络资源,便利每个学生的学习,每个学生都配备了一台iPad。不仅能够使在同一未来教室上课的学生进行自由的交流和探讨,也可以利用网络与网上在线学习的学习者进行交流。
未来教室为打造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知识这个载体,培养学生的4C能力,包含了合作(Cooperation)、交流(Communication)、批判性的思维(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创新(Creative ability)。”[5]借助于未来教室,打造情境探究式课堂,提升学生求真、求证和求智的历史学科素养。本文从《美国南北战争》的教学实例入手试图验证此上观点。
2 《美国南北战争》教学实例探究
《美国南北战争》是初中九年级上册的重点内容。通过传统的教与学,学生也就留下了一些所谓的知识点。教材的叙述却给人一种浅尝辄止的感觉,但美国南北战争却远比我们了解的要复杂得多。如何借助未来教室强大的信息技术功能,真实地再现历史场景,有效地解读历史情境。
2.1 利用未来教室的电子双板,对照比较内容,得到奴隶制度的客觀认识
教材传统观念对奴隶制是厌恶愤恨的,学生就不能得到客观认识。未来教室的电子双板,可以同时呈现两块内容进行对照。
一块内容包括电影《为奴十二载》的宣传片和三份林肯的文献资料。通过小组探讨合作,很简单也很明确得到了对奴隶制的负面评价。
另外一块内容包括美国奴隶制的介绍,包括形成原因,发展历程,制度性质,历史影响等。吉朋·威尔菲尔德指出,奴隶制产生的原因“取决于当时的经济形势,与道德无关,也无所谓邪恶与善行,完全是出于生产上的需要。”[6]
双屏展示,内容强烈反差,直观显性。学生在批判性思维的引领下,得出对奴隶制的创新性认识。这是传统单屏所不能达到效果。
2.2 利用未来教室的网络开放性,引入外在资源,解答课堂疑难
对于授课过程中,学生突然生疑的问题“林肯有没有权力去废除奴隶制度?”很显然教材是无法给予解答的。如果教师当场解答,效果未必良好。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利用未来教室的开放性网络,搜索《美国1787年宪法》。让学生自主阅读,相互讨论,得出答案。
按照美国1787年宪法,保护财产权成为建国大法最基本的原则之一。美国宪法第五条修正案:无论何人……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被剥夺生命、自由或财产。奴隶是当时殖民地居民财产的一部分,是不能被联邦政府剥夺的。根据联邦与各州之间的分权原则,凡是宪法未授予联邦政府,也未禁止各州使用的权力,均归各州行使。这样决定奴隶制存废的权力完全归属各州,联邦无权干涉。[7]
在这个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未来教室中的技术手段,在开放的网络学习环境中收集信息,合作交流和主动探究,来完成问题的解答。爱因斯坦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是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8]历史教学绝对不是把历史事件的重复再现,而是要在读懂、读透史料的基础上,运用史料解决问题。学习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质疑和解疑的思辨中,去感受历史当事人的所想、所做、所得,感悟其中蕴含的人生真谛。[9]
2.3 巧妙利用未来教室的师生交互功能,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辅助
在新课讲解之后,教师将关于美国南北战争中的相关习题通过未来教室的StarC平台发放给每个学生,学生在自己手中的Pad上完成提交。通过数据整合,教师可以获得非常多的信息,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学情。可以就题目分析,能知道每一道选择题,哪些人分别选择了哪些不同选项;每一道材料题,某个学生是如何解答的,可以当场展示,在全班批阅讲解。也可以就学生个体分析,按照题目的分类(基础知识题、能力提升题、知识迁移题、理解表达题),通过这个学生在每一类题目上的得失分比例,判定学生是基础不扎实,或者知识迁移能力不够,或者理解表达不行,从而有针对性地辅助练习。学生手中的iPad成为学生学习情况的晴雨表,非常直观显性地表现状况。
3 结语
在基础教育中,课程目标经历了从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目标的“双基”,转变到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到中共十八大后教育部提出的“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这样一个过程。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这一课程目标的变化,必将推动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掌握未来教室的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现代社会创新人才,已经成为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需求。同时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最终也是教师发展的新机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8).
[2] 曹雪荣,周化勇.创设教学情境还原历史本质.历史教学,2009(11).
[3] 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历史教学,2012(11).
[4] 黄涛,余雅丽,张慧芳,王颖.未来教室环境下教室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訓创新.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8).
[5] 杨宗凯.未来教室 未来教师 未来教育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变革.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1).
[6] G·Wakefield,A view of the art of colonization,London,1989,P.323. 转引自孙坚、陈晓律.美国南北战争的宪法纠葛.历史教学,2103(16).
[7] 任东来,陈伟,白雪峰等著.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88-90.
[8] [美]爱因斯坦.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1936年10月15日在“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稿.
[9] 刘俊利.用“学术性”增强历史课堂“人性化”的研究与反思.历史教学,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