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实践与思考

2018-09-17 01:10孙沁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实践与思考

孙沁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湘西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优势条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湘西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措施建议。要提升意识,深化全域旅游认识;丰富内涵,促进旅游产品融合发展;夯实基础,营造旅游产业良好环境;强化品牌,打造湘西旅游特色亮点。

【关键词】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践与思考;湘西州

当前我国旅游产业已经发展到全域旅游的新阶段,全域旅游业是我国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2016年2月5日,国家旅游局公布了262家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从而拉开了全域旅游示范推进序幕。

一、湘西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优势条件

湘西州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首倡地,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和扶贫攻坚主战场。湘西州具有独特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神奇的山水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是湖南省首批获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地方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1、政策优势

从国家层面来看,全域旅游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全域旅游是我国“十三五”时期乃至未来更长时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从省级层面来看,2016年11月15日,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湖南首次将“打造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列入五大基地,这是省委省政府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为我省打造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为打造旅游万亿元提供了行动指南。湘西州是少数民族地区,属于西部开发地区、革命老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地区,多种政策利好叠加。

2、资源优势

湘西州旅游资源富集,现有“国字号”生态文化旅游品牌150个,其中国家等级景区13家(4A级景区8家、3A级景区5家),世界文化遗产1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6项,拓展出7大生态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世界遗产旅游、自然山水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古城古镇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生态文化聚合力居于前列。

3、产业优势

近年来,湘西州委、州政府明确提出“旅游兴州”战略,旅游产业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产业规模空前壮大,2010年以来旅游接待人次和总收入每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旅游业在2012年率先成为全州百亿产业,2016年旅游业接待人数3820万人次,旅游收入265亿元,相当于全州GDP的49%。全州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5万人以上,间接从业人员达20万人以上,占本地就业总数的20%以上。

二、湘西州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实践探索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湘西自治州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围绕建设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这一总战略、总愿景,把全州1.5万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全域生态、全域文化、全域旅游、全域康健的大公园来整体规划、建设和管理,把湘西州打造成自然山水大画园、民族风情大观园、绿色产品大庄园、休闲旅游大乐园、和谐宜居大家园,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武陵胜地。”2016年,湘西州紧紧抓住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机遇,全方位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对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相关要求,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认识存在误区,全域旅游理念有待厘清

正确把握全域旅游的内涵、外延、本质属性是发展全域旅游成功的关键。实践中存在以下三种误区:一种是否定景区景点建设,认为全域旅游就是所谓的“无景点旅游”,就是不要旅游景区了,所以没有必要再抓景区景点的提质增效;一种是过度解读和教条式地解读全域旅游概念,一直在“全”字上做文章,全域旅游就是遍地开花,全面旅游,到处搞旅游开发,建景区景点,建宾馆酒店;一种是将全域旅游看成是旅游工作的唯一内容,引导区域都要只发展旅游,全域旅游成了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担负了很多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

2、参与机制不足,市场主体作用有待加强

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中,党委政府部门大力推进格局基本形成,党政领导共抓旅游理念初步形成,但是还存在市场主体参与度不高、社会参与感不浓、游客参与性不强,参与机制亟待创新等一系列问题。从湘西州的实践来看,全州旅游业开发政府主导较多,外资和私企参与不多,招商引资招到战略合作伙伴不多,缺乏大项目带动。以“乡村游”为例,全州重点打造的乡村游景点景区,道路硬化、房屋修缮、民居改造、游客中心、停车场、厕所等项目建设都基本上是政府“包揽”,民间资本、信贷资本的投入力度相当薄弱,政府主导投入和政策性扶持相对匮乏,投融资机制欠缺,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3、要素发育滞后,产业融合发展有待增强

湘西州大部分景区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游”层面,多数游客主要还是欣赏自然风光,在旅游基本六要素中,有的景区连吃、住的基本要素都不具备,游客也仅仅只能“到此一游”,难以实现旅游发展的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满足不了游客旅游消费多元化的需要。湘西州在产业融合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融合方式单一。仅仅依靠简单的产品叠加,附加值不高,全州还没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农庄”,“标准化农家乐”这些融合产品来推动农产品深度转化,提高农业综合附加值。二是文化创意不足。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湘西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占了全省的25%,但对资源的利用停留在展示阶段,如非遗园、历史博物馆,缺乏深度创意,对游客吸引力弱。旅游产业结构不完整,产业化水平不高,旅游产业链条短。

4、产品特色不足,神秘湘西品牌有待提升

从微观层面看,乡村游产品同质化、低端化明显,存在跟风式的一哄而起。从中观層面看,周边地区旅游发展来势迅猛,同质旅游产品发展竞争激烈,“民族风情、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已成为发展旅游业的核心元素。不少旅游产品、项目、业态的策划规划和投资建设上存在简单模仿,没有凸显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从宏观层面看,站在湖南省的角度,在“一基(湖南省全域旅游基地)一线(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一带(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一圈(大湘西旅游圈)”建设中,功能定位,特色分工更值得去细分,去研究,去部署。“神秘湘西”作为一个总的旅游品牌,在品牌体系、主题打造、营销推介上对游客的感召力还比较薄弱。

5、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体系有待构建与完善

按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要求,湘西州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财力不足导致基础设施薄弱。一是全域旅游交通体系尚未构建。外部交通要达到“快捷出游”的新格局,内部交通达到“无缝对接”要求,要有直达景区景点的旅游专线,水上旅游交通、休闲步道系统、自行车绿道慢行系统,自驾车服务保障体系等;二是旅游集散地、停车场、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远远达不到城乡旅游厕所全覆盖、数量充足、布局合理的要求。三是旅游信息化水平不高,旅游服务水平低下,还没有形成完备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四是市场治理不到位。仍然存在对游客投诉处理不及时的现象,对一些违法乱纪的旅游乱象处置也不是很到位,甚至个别地方还存在监督管理人员非法行政执法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游客的利益,更为严重地是影响了湘西州的旅游形象。

三、进一步推进湘西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措施建议

为了顺利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必须从提升意识、丰富内涵、夯实基础、强化品牌入手,把旅游业打造成富民强州、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实现旅游和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共进。

1、提升意识,深化全域旅游认识

全域旅游理念意识的转变需要提升政府、企业、民众对它的认知。一是提升地方政府认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通过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全域旅游的特征、原则、作用及其本质,让广大社会公众认清“如何发展全域旅游”。二是提升企业认知。各旅游企业要立足于全产业审视全域旅游,打破传统旅游业的界限,整合资源走向多元化,优化旅游供应链,服务旅游发展。三是提升民众认知。广大社会公众既是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更是全域旅游的参与者,应积极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建言献策,积极投身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实践,做旅游业发展的主人翁。

2、丰富内涵,促进旅游产品融合发展

湘西州在全域旅游发展的进程中,需要提升品质,完善体系,覆盖全域,达到“留人、留钱、留心”的目标。围绕建设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总战略,全面提质旅游景区的内涵,要以文兴旅,充分利用丰厚的土家族、苗族文化底蕴,积极打造民族民俗文化旅游景区,积极培育民族民俗文化旅游产品,让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留下游客的重要因素。在全域旅游发展中,要通过旅游来承载和体现文化,将土家族苗族的文化符号、文化产品、文艺作品尽情展现,实现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构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新链条。积极提升文化场景化、体验化、教育化,文化旅游资源多元化。以历史文化遗产、民俗村落、民族建筑为文化载体,赋予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与旅游共生共存共荣。同时发展体验性旅游产品,通过手工制作、生活体验等方式让游客亲身感受土家族苗族的文化底蕴。

3、夯实基础,营造旅游产业良好环境

一是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构建覆盖全州、通达全省、连通全国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发展以高星级旅游饭店为主体,以自驾营地、家庭客栈、农家乐等为补充的旅游接待设施,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完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完善交通换乘、咨询服务、旅游购物等综合性旅游服务功能。加快“智慧湘西”旅游服务平台建设。二是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旅游商品市场综合整治,景点景区及周边整治、古村古镇、公路沿线休息区等重点区域市场主体整治,完善旅游景区执法机制,开展联合执法,形成综合整治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三是推进旅游安全常态化。完善旅游安全工作体系、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和应急体系,构建旅游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定期组织开展旅游安全检查,加强旅游设施、旅游交通、食品卫生、消防等安全检查,确保不发生大的安全责任事故。

4、强化品牌,打造湘西旅游特色亮点

湘西州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凸显优势,强化特色,做好个性化的地方旅游文化特色,用特色引领全域旅游发展,整合一切资源打造旅游核心吸引力,立足实际,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探索各具特色发展模式,融合各具特色产品业态,形成旅游全方位融入区域整体发展的大格局。首先,立足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形成生态观光休闲游、民俗风情体验游、康养休闲度假游、古村古镇休闲度假游的核心產品体系。其次,明确“神秘湘西”品牌是湘西州全域旅游发展的灵魂,统领全州旅游资源和旅游要素。形成“神秘湘西、天下凤凰”、“神秘湘西、土司王城”、“神秘湘西、蚩尤故里”、“神秘湘西、矮寨奇观”等,无论是旅游线路,还是旅游产品,突出“神秘湘西”这个主题。最后,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联手、媒体跟进、居民参与、游客推介的“五位一体”整合营销机制,全域旅游公共营销体系必须建立以州级部门为主,县市级为辅的对外营销统一平台,运用新媒体技术找准营销方向,立体化、全方位的加强宣传营销湘西旅游特色。

【参考文献】

[1] 吕俊芳.城乡统筹视阈下中国全域旅游发展范式研究[J].河南科学,2014(1)142.

[2] 石培华.如何认识与理解全域旅游——全域旅游系列解读之一[N].中国旅游报,2016-3-4.

[3] 李金早.全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讲话:全域旅游大有可为[J].2016.

[4] 叶红专.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千亿产业建设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和旅游目的地[EB/OL].http://hunan.voc.com.cn/article/201709/201709202128584606001.html.

【作者简介】

孙 沁(1977-)女,湖南新化人,硕士,中共湘西州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民族经济、民族文化.

猜你喜欢
实践与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复习课实践与思考
“活动线”引导化学高效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性本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自主展评”课堂不容忽视的四个之“最”
汾阳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大学开设新生研讨课的实践与思考
论互交白板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整体情境下Fun time的不同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