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但是,在推进中职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中职生课堂参与率急剧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课堂参与率不高,学习积极性下降,音乐成绩以及课堂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高,本文从中职课堂教学的角度优化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学课堂;积极参与
在中职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多半听课不专心,很少与教师存在互动或者是回答问题的情况,可见中职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不高与音乐课堂的参与度有较大的关系,本文重点讨论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音乐课堂
音乐知识的学习重点培养中职生的音乐能力,多数的中职生音乐基础知识不扎实,已有的音乐鉴赏水平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水平,在课堂上多数的学生无法融入课堂,不会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也很少与教师存在互动,为此,中职音乐教师改善音乐学习的乐趣,帮助学生摆正心态,克服以往不重视的心态,将学习困难转化成为内在动力,让中职生享受音乐课堂的学习乐趣,激发中职生的学习乐趣,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在音乐课堂教学的时候体现音乐课堂的直观性,中职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低,想象能力以及认知能力都有待提高,为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在课堂上引入音乐鉴赏的文章,包括国内和国外的音乐比赛鉴赏文字,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感受音乐鉴赏的角度,尤其是国外的音乐评论家的观点,让学生从一个犀利的角度对音乐艺术的欣赏建立一个完整的认知。
其次,中职的音乐教师还可以增强语言的艺术性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鉴赏钢琴曲的时候,教师为学生播放大师贝多芬的音乐曲目,引用中外钢琴家、评论家的观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深入感受曲调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找到音乐鉴赏的入口,加深学生的印象。
最后,在中职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入音乐史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认识音乐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音乐的由来和创造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中西方两个角度进行讲解,西方的音乐艺术源自于基督教,与罗马帝国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基督教與音乐发展之间的小故事着手,让学生对音乐艺术形式有一个新的认识,将其当作正确的情感抒发和表达的方式,从古典的音乐艺术形式出发了解社会发展进程以及历史背景。从中国的部落发展角度出发讲解我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引导学生了解史诗、颂歌以及词曲的音乐性质,将音乐学科的学习与语文学科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让其对音乐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 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促进中职生积极参与
融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以及学习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感交流氛围,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形成,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机会,让学生真正融入其中。在营造课堂模式的时候,教师始终保持微笑,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让学生进入到课堂角色之中,焕发学习的热情,教师与学生和谐沟通,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中职生对音乐学科存在不重视的心态,很容易在课堂上产生抵触情绪或者是反抗心理,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耐心,让学生感受音乐课堂的吸引力,从中树立音乐知识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认识到中职生敏感的内心和逆反心理,以往教师都是批评和训斥,在当下的教学课堂中要以表扬为主,在设计课堂教学体系的时候,教师要明确哪种行为是学生的良性行为、明确何种行为值得表扬、设计表扬的方式,确保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得多数的中职生克服以往对音乐抽象知识的恐惧,正确面对自己以往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客观地看待和评价自我,吸收音乐知识,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正确应用音乐知识,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带领学生打破思维定式,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学习音乐知识,认识音乐学科。例如,在音乐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准备丰富的音乐歌曲形式,包括中西方音乐、古典音乐以及现代音乐、乐器音乐以及歌唱的形式等等,学生对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有一个认可,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的点融入其中,主动融入到课堂之中。
三、 总结
在中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优化课堂教学的模式,培养中职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音乐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概念,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导的地位,本文探究如何优化中职音乐课堂的教学方式,优化中职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和音乐学习能力,为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静莉.中职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现状及对策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6):66-67.
[2]殷环洲.信息技术在中职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63-63.
[3]董立平.如何提高中职音乐课堂教学的学生参与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10):92-93.
作者简介:
董娟,江苏省扬州市,江苏省宝应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