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丽��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初中英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面临着新的要求——从知识教学的强调转变到了对思维模式的重视。思维比知识更重要,离开了思维的过程,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死知识。本文以初中英语教学为研究基础,重点探究“思维可视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英语教学。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思维可视化技术
思维可视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是指以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把原本不可见的思维路径、结构、方法及策略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思维可视化不限定思考形式,发散思考、聚合思考、递进思考、辩证思考、逆向思考、侧向思考、抽具象转化思考等思考形式都可以涵盖其中,都可以运用思维可视的方式来呈现。被可视化的“思维”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可以更有效地发展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概括、归纳、分析能力等)。以下是笔者将“思维可视化”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 学科逻辑树暴露学生预习思维过程
备课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备学情。多数时候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难点、疑点等不是真正了解。但是借助“思维可视化”技术,通过一些学习活动的预设,就可以使学生的认知情况充分暴露出来,进而为教师指明教学方向。逻辑树(Logic tree)又称问题树、演绎树或分解树等,将问题的所有子问题分层罗列,从最高层开始,并逐步向下扩展。逻辑树主要是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不进行重复和无关的思考。如牛津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2语法是一般将来时。基于学生在小学时已经接触过一般将来时,笔者组织学生预习本单元的语法且让学生手绘一般将来时的逻辑树。通过预习,笔者发现学生对于一般将来时只是片面的记忆或理解,因此课堂上我就能及时地查漏补缺。这样学生既不觉得以前学过而无聊,也能在原有基础上拓展延伸。
二、 学科流程图深化理解课堂阅读文本
目前很多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反复机械朗读和针对问题在文本中找答案,不能让学生完全理解文本,没有形成真正的“输入”,那么学生也不会有自主性和能力型的“输出”。而学科流程图采用简单符号,结构清晰且逻辑性强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更利于学生复述输出。如牛津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4 Never give up一文主要讲述的是著名篮球运动Spud Webb如何通過自己的永不放弃一步一步从NBA最矮运动员成为灌篮高手的历程。笔者先引导学生独立找出文本中Spud Webb哪几个人生阶段用蓝笔呈现,形成学科流程图的雏形;其次,学生小组活动找出Spud Webb在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用粉色字体呈现,补充学科流程图;接着,组织学生发现Spud Webb在他的每个阶段是如何没有放弃的用红色字体呈现,优化他的人生流程图;最后,引导学生正是他的不放弃才能在每个阶段都取得成就,最后完成大梦想(如图)。
通过这个学科流程图,学生体会了Spud Webb在不同的阶段遇到的各式问题,但也感受了他是如何的没有放弃,最后感悟永不放弃的重要性。图示中的每一步都呈现了学生学习与思考的路径;最终的成图也能协助学生复述文本,让学生有依据有思想地输出文本。
三、 学科思维导图优化整合课后复习
人的思维往往是“点式”或“线性”的,而点、线思维容易使我们囿于一隅,当遇到问题时常常会钻“牛角尖”,思考问题僵化、片面、混乱。借助思维导图这个思维支架,我们就可以突破点、线思维的局限,看到更多可能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强调随机发散,比较适合用于开展“头脑风暴”活动,获取创意。而学科思维导图则是结构化发散思考的利器,更适合进行严谨的学术思考及学科教学。如牛津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8单元复习时,学生借助学科思维导图汇总整体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复习,因此一个单元的知识在学生思维里就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
如上图,笔者发现学生在学科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既是“知识加工过程”,又是“思维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点由隐到明,由零散到系统,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比“死记硬背”的效果要好得多。各种思维能力(概念区分、逻辑关系梳理等)得到有效训练,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变“关注答案”为“关注答案的生成过程”,变“依靠经验”为“理性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思维可视化”是极为有益的,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建构英语知识框架,并有效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濯源.基于“未来课堂”的思维可视化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01).
[2]沈燕.注重学习策略培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思维导图构建初中英语教学模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6).
作者简介:
马丽丽,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紫东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