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提高新教师岗位适应能力和实现教师专业成长,针对新形势和当前教育实际,相应学校对新教师进行了培训工作。但是,由于培训组织者的专业性不足,对新教师培训的内涵理解略微狭隘,使得新教师培训在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小学新教师培训评价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新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评价;改进
新教师,也称初任教师,一般指入职一年至三年的教师。在新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新教师关键适应期,是教学专长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职业的教学专长大部分都是在起步阶段奠定基础的。因此,在适应期阶段为中小学新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速度,从而影响整体师资水平。在新课改大环境下,传播新教育理念、新思想、新教学模式、新方法,有助于提升学校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与水平以及中小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教育部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重视和加强新任教师的试用期培训,尽快适应教育教学需要,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目前,国内许多学者针对中小学新任教师的培训的相关课题做了许多研究。
中小学新教师的培训方式有多种,包括远程培训、集中培训、置换脱产研修等。培训评价囊括基础评价、过程评估、结果评估,贯穿于培训活动的始末,每一个环节都有评价活动的介入,包括主客观判断和质与量的结合。培训评价是新教师培训活动的一个关键部分,同时也是检验培训效果的重要工具,通过培训评价找出教师培训活动中的问题,从而调整培训的内容和方法,进一步改善培训工作,促使教师培训工作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关于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评价开始于上海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评价内容主要包含教学质量评价和办学条件评价。上海市的成功范例为其他地区的新教师培训评价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同时,评价理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培训评价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模型,教师培训评价理论、模式、评价实施、评价反馈等等方面已经逐步完善。但是,我国中小学新教师培训评价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政策扶持、目标定位、评价主体等等。
目前,中小学新教师培训评价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有四个:第一,评价主体单一。培训评价的组成人员都是教育专家,也就是说整个教师培训的结果如何都是由专家决定。专家的评价在教育界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但是,评价主体绝对单一也会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削弱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因此,在未来的培训评价中应该进一步深思评价主体的选取,尽可能地选择多元化评价主体。第二,评价标准不完善。评价标准是整个完整评价方案中最重要的部分。然而,很多评价标准没有进行指标量化,用词含义模糊不清,使得不同的评价者理解不同,造成了评价者实际操作的困难。另外,评价标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为了完成上级任务,没有对整个培训进行深层的分析和总结。第三,忽视了学生和家长的评价地位。教师参与培训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更好地教育孩子。学生是教师教授的直接对象,家长是教师的另一个监督者,因此,对于新教师的培训评价,学生和家长有足够的发言权,引入家长和学生评价能够提高培训评价的客观性。第四,评价方式落后。目前,对于新教师的培训成果考核主要以卷面测试为主,通过分数来衡量新教师参与培训的结果。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一个教师的真实水平。评价方式应该采取多样化,加入对科研能力、实际演练等方式。
因此为了促进中小学新教师培训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上述所提出的问题和原因分析,并借鉴其他地区和国外比较先进的教师培训经验,对现有的培训评价提出几方面改善建议。
第一,引进发展性教师培训评价理念。发展型教师评价是为弥补奖惩性教师评价而产生的具有进步意义的评价理论。这种评价理念在关注教师过去成就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教师个人未来的专业发展,引导教师对未来进行正确的规划和定位,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师的个人价值和提升教师的个人能力。
第二,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价方案。传统的新教师培训模式是“培训+考核”,但是很多中小学都缺乏一套完整的评价方案。首先需要将考核从培训中脱离出来,但不是完全脱离,因为考核本身就是属于培训工作中的一大部分,但是由于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必要形成教师培训评价的独立考评机制,先从制度上制定相关评价方案,再到实践上的落实检验,及时反馈运行结果再补充完善评价方案。另外,对新教师培训评价而言,由于新教师培训评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为促进新教师培训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必须确保新教师培训自成体系,有其相适应的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建立学校与新教师互评机制,教师和学校都是评价中的主要部分,互评机制的确立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双边发展。
第三,提高家长与学生的评价地位。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有利于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培训活动,有助于教师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学生和家长的参与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培训评价的质量,提升整个培训活动的质量,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实现培训评价工作的长远进步。
结语
培训评价对于整个培训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培训评价体系的良好建立有助于培训实施过程的有效落实和培训工作效益的全面提高,促进学校和教师双方的共同发展。教师作为一名专业人员,从事专业工作应具备四种基本的专业素养,即理论知识、师德素养、教育教学技能、科研能力,当然该四个方面的素养也必须在新教师进入到学校中同样要求,这四个方面应该是相互结合和交融的,尤其科研能力在目前的新教师培训评价中比例非常小,这就影响了新教师评价的全面性。所以对新教师培训评价的内容设计时要全面,特别要认识到科研能力在评价内容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徐夏,陈兆兰.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促进培训质量提升——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评价[J].继续教育研究,2013(10).
[2]卜彩丽,张豪锋.Kirkpatrick培训效果评价模型及其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启示[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04).
[3]贺安溪,胡惠明.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价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1):6-16.
作者简介:
杜生池,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大田县教師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