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林
【摘 要】导学案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的教学应用,其作用不仅体现在对教师教学的辅助作用上,还是学生开展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导学案教学法的价值,主要是体现在其打破了高中生物传统的灌输性教学模式,赋予学生更多的课堂主动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真正促进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高中生物 导学案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071
“学案导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导学案应用的环节
导学案的有效使用应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
课前,主要是知识回顾与预习。部分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激活学生的思维;部分给学生课前预习知识内容提供了一个详细的提纲,并通过将重难点化解为一个个小问题的形式巩固预习的核心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好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课堂,将知识点化为一个个活动进行,根究学生预习的情况讲解精讲点拨的知识点以及对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进行提问。教师在导学案中要引导学生提问,创设问题情景,提供探究的资源,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如在选修三“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这一节中关于目的基因的获取,假设学生是科学家,如何利用不同的原材料,提取目的基因。可以分为三个活动来进行,活动一:已知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如何快速获取该目的基因。活动二:已知这个目的基因表达的氨基酸序列,如何获得目的基因。活动三:已知该种生物全部的基因,如何从全部的基因中获取所需要的目的基因。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进行实验,实现合作学习。最后重难点使用典型例题来巩固,进行反馈练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后,主要是学生课后自主训练、知识总结和错题整理。一方面学生以导学案为线索进行复习建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一方面通过批阅学生的解题,加强教学效果反馈,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思路。
二、导学案编写的原则
“导学案”编写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首先,课时化原则。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按课时内容确定导学案的内容编写。这样,有利于调控课时学习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计划性、针对性、时效性,构建高效课堂;
其次,问题化原则。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德育点隐入创设的一个个具体的材料情景(生活场景)或课堂活动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地学习之中。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的设置,应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学科信息要准确,问题的针对性要强。设置的问题既有利于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有利于加强知识的拓展,强化与生活的联系,具有较强的思考性。从而有效地把学生引入课本,把生活納入课堂,激发自主学习,引导交流讨论又学会看书。
最后,方法化原则。在学生读书、思考、解答问题等环节的学习中,教师都要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便能够及时适时的点拨学生应该如何去做。学案中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
三、导学案的使用方法
课前首先将“导学案”印制好,课前发给学生,发“导学案”之前也可先介绍一下与本课内容有关的生物知识。上课之前,学生上交导学案,教师批阅导学案。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第二次备课,提出本课所要讲授的重要知识,主要是学生的疑惑点。例如,在讲授苏教版必修2的伴性遗传和性别决定时,可以事先布置与本节内容有关的课题:1.收集有关红绿色盲的小故事和相关资料;2.查阅医务室的学生体检表,统计男女色盲人数及比例;3.请家长在医院工作的或有调查条件的学生成立调查小组,对本县红绿色盲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等,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课堂中学习目标作为第一环节,上课开始就向学生交待清楚;第二环节是学生展示,教师出示与本节课相关的重点问题,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集中展示问题;第三环节是教师在答疑时,以提问中、下等学生为主,兼顾上游学生。只要学生基本答对即给予充分肯定;即使答错也可不作深究,留下悬念,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四环节重点、难点导学是课堂的中心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或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思考、讨论、分析,最终由学生进行突破。例如,苏教版必修2教材中“遗传因子的发现”重难点在于理解孟德尔假说。在孟德尔提出这个假说时,生物学界还没有认识到配子的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孟德尔根据实验的现象提出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是超越时代的一种设想,学生学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时,还没有学过减数分裂知识,所以在进行“假说”的教学时,教师要予以适当的点拨。同时,本案例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孟德尔研究过程中的哪个步骤是演绎,为此教师要设计出一定的“假说-演绎法”的导学流程;第五环节达成训练要让学生当堂完成,并及时进行反馈矫正;第六环节后续型矫正宜留为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
课堂中让学生当“演员”,教师做“导演”,要认真听,认真点评,该表扬就表扬,该纠正就纠正,补充缺失,把学生带入更高的境界。这样学中有教,教中有学,教学相长,就是陶行知“教人者教己”的最好体现。
课后学生上交后续性矫正,教师批阅并再次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有效性辅导或补差。
总之,导学案的“导”与“学”是导学案教学法的两个核心,只有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充分发挥出“导”与“学”的功能,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密切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生物反思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确保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宁卫.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额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5(03):75-78.
[2]慕晓茹.高中生物新课程问题化内容组织与教学分析—真实情境中的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解读[J.中学生物教学,2014(04):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