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征
摘 要: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是学生认识未知世界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化学原理,让学生从实验探究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并形成持续不断的兴趣,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白磷 氧气 误差 铜粉 实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139-01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从原理上来说,利用化学反应,在不引入新的杂质的情况下,利用铜粉和硬质玻璃管空气中氧气反应,转化为固体氧化铜,氧气消耗掉,玻璃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冷却至室温,注射器在内外气压相等的条件下,移动到到一定刻度,达到平稳后,测量出剩余气体的体积,然后达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目的。这是一种测定混合物中某种成分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在实际实验操作中,对实验老师要求很高。一是铜粉的量的问题,铜粉量不足,不能完全消耗掉密闭容器的空气,实验存在误差,多了实验现象不明显,到底需要多少铜粉合适呢?二是在实验中要反复不断推动注射器,以保证铜粉与氧气充分接触,充分反应。但是在不断推动注射器的过程中,很难保证气体不会从仪器连接處跑出,或者外面的空气进入到玻璃管内,造成实验误差。三是使用气球作为缓冲装置,但是在实验操作中,不断往气球内推气,热的气体不容易被挤回玻璃管,导致铜粉很难与氧气充分反应。四是铜粉与氧气反应,需要温度较高,反应时间太长,并且在读数时要求冷却到室温,需要较长的时间,整个课堂显得不紧凑,不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所以选择比较容易与氧气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固体,并且比较容易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根据本人的实际经验,在教学中,选择白磷作为耗氧剂,因为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40度,很容易达到,白磷与氧气反应很迅速,能节约大量的时间,并且实验现象非常明显,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效果不错。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如下,和大家共享。
1 实验仪器及用品
硬质玻璃管、铁丝、铜片、止水夹、橡皮塞、导管及胶皮管、镊子、小刀、吹风机、试管刷、烧杯、白磷、红墨水、湿抹布。
2 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把硬质玻璃管平分为5等份。在玻璃管内的铁丝上系上两块铜片,在两块铜片上各放一小块绿豆粒大小的白磷,白磷这样分布,便于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达到完全消耗密闭容器中的氧气的作用。然后用吹风机吹热风,使硬质玻璃管内白磷温度升高,达到白磷燃烧的着火点,白磷开始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的氧气。燃烧停止后,用湿抹布擦拭玻璃管,使玻璃管的温度迅速冷却,冷却到室温时,打开橡胶管上的止水夹,止水夹下端导管浸入红墨水中,会看到红墨水形成喷泉,进入硬质玻璃管中,并且进入硬质玻璃管内的红墨水到达五分之一刻度处。
3 实验原理
在较低温条件下,白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4P+5O22P2O5 反应消耗掉密闭容器内的氧气,硬质玻璃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硬质玻璃管内,进入硬质玻璃管内的水的体积就是反应消耗的氧气的体积。达到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目的。
4 实验操作过程
(1)连接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用小刀切取两块绿豆粒大小的白磷,分别放在铁丝上的两块铜片上,然后把铜片放入硬质玻璃管中。
(3)盖紧橡皮塞,硬质玻璃管下端导管浸入红墨水中,赶出导管中的气体。
(4)用吹风机对硬质玻璃管吹热风,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让白磷燃烧,观察现象。
(5)燃烧完毕,用湿抹布擦拭硬质玻璃管,让硬质玻璃管冷却至室温。
(6)打开下端止水夹,观察现象。
(7)拆开装置,回收未完全反应的白磷。清洗仪器。
5 实验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验中使用两块白磷,主要目的是尽可能的使白磷与硬质玻璃管内的氧气充分接触,便于消耗完硬质玻璃管内的氧气,减少实验误差。当然也可以使用三至四块白磷,均匀的分布在硬质玻璃管内,效果会更明显,实验误差更小。
(2)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完好,特别是铁丝与橡皮塞连接处,导管与橡皮塞连接处,止水夹夹持胶皮管处,要紧密,不能漏气。
(3)浸入红墨水的胶皮导管要尽量短,并且实验前要赶出管内的空气,让水浸入胶皮管,以减小实验误差。
(4)使用吹风机加热硬质玻璃管,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体现了节约能源的意识,同时避免了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往外泄露,造成环境污染。
(5)白磷属于易燃物品,使用时特别小心,不要沾到桌面或皮肤上,避免造成损伤。
(6)实验剩余的白磷,要及时回收,不能随意丢弃,避免引起火灾。
以上是笔者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的点滴看法和实验改进,从上课实验效果来看,实验完成用时间短,课堂容量显得更充分。实验现象明显,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缺陷就是白磷的使用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乱丢乱放,防止发生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