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过探索实践留守儿童自主管理的感恩教育,以便形成留守儿童感恩教育内容的制度化和模式化。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文章通过实验对比,从感恩教育前后的案例得出经验,进而形成了为留守儿童自主管理的感恩教育制度化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教育范例。
关键词:留守儿童;自主管理;感恩教育
一、前言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而且要把留守儿童自主管理的感恩教育摆放在首要位置。
感恩教育不是简单地向孩子灌输心灵鸡汤,而是用行动去滋养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清楚地明白: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父母平时为自己做了些什么,父母为什么要对自己努力地付出;老师为自己付出了什么,老师为什么要对自己的成长负教育培养责任;国家为孩子们付出了什么,国家为什么要培养孩子,为什么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感恩教育最终让孩子明白:我是谁?我为什么成长?我怎样成长?
感恩教育对留守儿童而言,意义重大。这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国民经济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国家未来教育的一个方向,是培养特定人群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模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感恩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必不可少的,关系到留守儿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问题,是孩子健康成长道路上最基础的德育。
二、问题的提出
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越发显得突出,广受社会关注。以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竹山桥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为例,留守儿童数量126人,留守儿童占我校小学生总数的44.4%。留守儿童在我校所占比例之大,给教育教学带来诸多的现实问题:由于孩子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存在孤僻、冷漠、缺乏自信、约束力不强、学习兴趣不浓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大多数留守儿童长期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监护人年事已高,缺乏正确的心理引导意识,以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家庭教育缺位。隔代教育给留守儿童带来不少的负面影响,对孩子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极为不利。他们的心理健康令人担忧,大部分留守儿童不热爱学习,陷入网瘾难以自拔,部分留守儿童性格扭曲。
自主管理的感恩教育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是引导留守儿童走出孤独、面向现实、树立理想、热爱学习的基石。只有懂得感恩,才能从根本上扶正。
三、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客观主义不同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因而,建构主义在留守儿童教学中的应用会带来一场教学或学习的革命。
(二)养成教育理论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行为习惯、道德情操的培养。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养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高尚的做人品格。对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养成教育的过程重在潜移默化。
四、研究目标
通过实践与探索,研究适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自主管理感恩教育的发展模式,让留守儿童得到持续健康地成长。
五、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自主管理的感恩教育为研究对象,积极探索留守儿童在感恩教育下的健康成长模式。
(二)方法与途径
1.问卷调查法
在我校发放调查问卷126份,回收126份,回收率100%。
2.分組实验法
在我校进行分组实验,对比感恩教育实验前后的变化。
六、研究结果与分析
感恩教育前:
家长缺少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由于家长缺乏正确的引导,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孩子认为父母为孩子付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一旦孩子在需求上得不到满足就耍小脾气,对父母恶语相向,不尊重家长,个别孩子不顾家庭的实际情况向父母提出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请求,家长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不惜花费巨资满足孩子的虚荣心。
家长不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容易让孩子养成懒惰、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气。经调查研究表明,30%的孩子能主动帮家长承担家务;50%的孩子在家长的呵斥下才去做家务;20%的孩子极不情愿去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家长总是认为,孩子不懂得感恩是学校没有教好孩子,是学校的错而不是家长的错。家长存在的误区是:学校是万能的教育机构,孩子不听话、不懂得感恩不是家长的问题,而是学校教育没有到位。
感恩教育后: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对留守儿童自主管理的感恩教育进行了探索实践和研究,总结如下:
(一)感恩父母从生活点滴做起
学校通过举行“感恩父母”的活动,让每一个留守儿童记住了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的时候,通过写信、电子邮件、QQ视频、绘画等形式向远离家乡的父母表达自己的孝心和感恩。我校的谭同学,爸妈在宁波务工,在校通过QQ视频和父母交流学习、工作和生活心得,通过电子贺卡,父母和孩子互动良好。另一名谭同学在留守儿童六一画展上,用自己的画作向父母表达了感恩之情。
(二)家务活也是一份家庭作业
学校通过特殊的作业方式,促成孩子的生活独立与义务承担。为家长(监护人)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老师通过电话访问的形式,检查孩子在家劳动的情绪和效果,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绝大部分孩子由原来的不情愿劳动变得懂得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并且他们通过写日记的形式来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劳动光荣的情感体验。
钟同学的家长反馈,自从有了这一特殊的家庭作业,孩子在家主动洗碗筷、洗衣服,还帮助家长清理鸡鸭粪肥,不怕苦不怕脏,培养了良好的劳动品质。
(三)感恩老师、感恩学校从礼仪开始
学校通过“经典诵读”“礼仪课”来开展留守儿童尊敬老师、热爱校园、团结友爱的情感教育,把感恩教育落实在生活点滴。大部分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提升了综合素养,待人接物得体大方。
自从礼仪课开展以来,受到社会各方面的交口称赞。孩子们的行为举止给家长、老师和教育局的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夸孩子们懂礼貌、有素质。
(四)感恩教育制度化、自主化
学校制定感恩教育自主管理细则,由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进行监督管理,评选优秀班级和学生标兵,形成了我校留守儿童自主管理的感恩教育特色与模式。
学校把细则制度化,这不是停留在制度上的表面功夫,而是落实到行为实处。有了制度约束,加大了促进力度,可以让孩子们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是光荣,什么是可耻。
(五)感恩教育不忘革命教育与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教育永不过时。学校定期带领学生前往附近的“陶铸公园”,参观浯溪碑林和陶铸雕像,向伟大的革命先驱致敬,继承革命先烈的松树风格;定期组织学生去岚角山参观李达故居,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从小努力学习、树立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严格要求自己。
学校积极开展演讲比赛,分享参观后的感想,抒发孩子们感恩的爱国情怀。赵同学演讲时发自肺腑地呼喊:“祖国给了我们宁静而美好的生活,我们却不知道那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父母给了我们健康的身躯,我们却不知道怎样用知识去充实理想;同学们,让我们荡起双桨,用勤劳和智慧去开启未来吧,用感恩和自律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吧!”
七、反思与建议
通过一系列自主管理的感恩教育,大幅度地提高了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道德情操上所体现出来的行为习惯大为改观,获得了家长的好评,为兄弟学校提供了教育思路和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任何教育模式的探索都需要师生、家长、社会各大机构的共同努力,万事开头难,贵在坚持,我们要不断修正方向,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在留守儿童自主管理的感恩教育模式上,建议各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教育内容,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切忌流于形式化,把育人放在首位,把情感落在實处。
八、结语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关爱留守儿童,需要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坚持,本着“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网络,把感恩教育交织成一个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密不可分的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自主意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一个教育新境界。
参考文献:
[1]张学浪.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2.
[2]罗永忠,祁小芹.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时代教育,2015(1).
[3]田守明,张 楠.浅析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亚太教育,2016(28).
[4]周吉民.浅谈经典诵读培养小学生道德情操[J].求知导刊.2018(2).
[5]李 培,何朝峰,覃奠仁.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与社会适应[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6]任玉梅.用爱心播撒阳光——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和学校应对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1(3).
[7]徐 婷.浅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以南充市顺庆区农村小学为例[J].好家长,201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