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方远
摘要: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核心素养”正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而提出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僵化,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因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模式;互联网+
新课程改革自2001年启动以来,课程目标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最新的研究成果。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紧跟改革的步伐,以核心素养理论为指导,创新教育教学实践。鉴于此,笔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现行诸文字,与同仁共商。
一、消除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
过去,我们始终摆脱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教师自己曾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获得知识,习惯了被动接受,因而很自然地将这种思维方式理带入教育教学活动中。二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社会和学校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迫使教师不得不以考试为目标,采用“灌输”的教学方式。三是一线教师教学任务重,对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不够,教学研究流于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教育观念必须与时俱进。今天我们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认清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一方面:一是教学主体倒置。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丧失,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精神。二是课堂重负低效。传统教学模式以单一的知识传授为目的,盛行“题海战术”,学生学得又苦又累,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三是心智畸形发展。学生的知识通过被动接受、死记硬背获得,没有合作探究和消化体验的过程,知识与能力不对等,智商与情商不匹配。
那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消除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呢?首先,要准确定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因而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引领者”和“组织者”。其次,要合理设定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建立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因而三维目标的设定应准确而完整,既包含知识和能力,又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达成过程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就是培养“人”的过程。再次,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课堂教学一般都有特定的基本环节,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充满变数,教师要用智慧适时调控,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此外,还要科学处理课堂教学的预设生成。学生是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必然会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維和情感等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上,教师的预设不一定会如期而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身就是有效的生成。
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核心素养理论更加重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健全人格。下面就语文课堂教学,谈谈我的一些尝试。
1.“体验式教学”之于《羚羊木雕》。针对这一课教学,我根据故事情节设置了四个情境:自己家里、体育课上、万芳家里、回家路上,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和说话的语气。课堂上,学生自由选择某一情境进行演读,充分表达对文中人物和文本内容的理解。学生之间还可以交流自己的类似经历,进而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这种体验式教学,充分关注到学生是生命成长的主体,引导学生理性地分析和解决矛盾冲突,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理解和沟通,从而获得精神意义上的成长。还有《春》《散步》等题材贴近生活、思想感情丰富的文章,同样适合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2.“活动型教学”之于演讲。国家统编语文教材设计了“活动·探究”系列任务,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关于演讲的主题,教材设计了三项任务:学习演讲词、撰写演讲稿、举办演讲比赛。教学这一单元时,重点不是文本的解读,而是引导学生了解演讲词的文体特点,学习撰写演讲稿,最终落脚在演讲活动上。据此,我是这样设计课堂教学的:自主研读课文——探究文体特点——撰写演讲稿——开展演讲比赛——总结归纳收获。每一环节都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再以课堂分享的形式呈现,全面地落实了三维目标,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活动型教学模式适用于诗歌、新闻等文体的教学,也适用于《皇帝的新装》《狼》等故事性强的文章的教学。
3.“自助开放型教学”之于《三峡》。“自助”倡导的是“先学后教”,“开放”强调的是“合作探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一模式非常适合文言文的教学,如教学《三峡》一文,课前我给学生下发了“学习任务单”:(1)了解地理三峡;(2)疏通课文大意;(3)找出三峡山水特点;(4)体会人文情怀。学生根据任务单的要求,借助教材和教辅资料,独立完成预习任务,并记下感到疑惑的问题;课堂交流分享阶段,学生充分质疑,师生共同讨论交流解决;课后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并作适当拓展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触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思考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及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应用,“互联网+”教学模式也正在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如网络教学、虚拟课堂等已经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契合了当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要求。
首先,“互联网+”教学模式打破了时空限制。学生可以自主决定学习的时间、内容、进度等,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师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远程交流、质疑、答疑、测试等,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实时互动,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学习。其次,“互联网+”教学模式满足了个性化教学的需求。空中课堂既有面的教学又有点的教学,系统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跟踪记录、分析研判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并据此制定出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再次,“互联网+”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呈现形式。网络课堂可以创设一个虚拟的教学场景,充分利用文字、声音、图表、视频、动画等各种表现形式,使得教学内容直观形象,教学活动贴近现实生活。此外,“互联网+”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包括课程资源和海量延伸资源,既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又可以作为教师教学参考。教学资源共享,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当然,“互联网+”模式下的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要彻底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深刻认识到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二要熟练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学会开发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远程教学指导和管理。三要研究新模式下的教学特点,不断总结反思,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传统意义的课堂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必将带来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创新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力“教育强国”,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蒋洪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指南:初中语文[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