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勇
(庐江中学实验初中 安徽合肥 231500)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理念告诉我们,学对、学会、学好知识和技能很重要,而会学、主动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更为重要。我所在的学校一直使用的是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教科书,这套教材图文并茂,讲解详细,深受我校师生的欢迎。但在近几年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也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往往只满足于完成书本范例的制作,很少主动去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如何将学生从对信息技术“认知操作”的掌握层面,推向一个更高的层面,即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我一直关注着这个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下面我将结合《家庭影片初制作》一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来说明如何使学生完成从会操作到能创造的转变,希望和大家探讨一下。
本课例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编辑家庭影片》,本单元以主人公张小薇用数码相机拍摄了家人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的生活片段,然后在“会声会影”软件中进行编辑,制作出“欢乐饺子”家庭影片为背景,呈现了家庭生活的幸福与温馨。学生有相似的生活经历,却没有自己动手编辑过视频,所以对于独立制作视频有畏难情绪。如何打消学生的顾虑,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是本节课乃至本章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我在处理这节课的时候,首先避重就轻,想办法让学生迅速熟悉软件布局、为什么要规划影片结构以及如何完成简单的影片效果添加,让学生迅速感受到“会声会影”软件的魅力,充分体验编辑家庭影片的快乐。
“会声会影”软件的学习,要求学生首先对要制作的影片进行结构的规划,还要认识“会声会影”软件的操作界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案例视频,分析视频中的构成要素;学生发现原来独立的、冗长的几段视频,通过编辑能够变得生动有趣,很快认识到编辑影片的重要性,也能够根据教师的示范操作,模仿着将不同类型的素材导入到时间轴上,完成影片的初步制作。然而,在后期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多数学生对于前期讲授的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没有真正理解规划的意义和熟悉软件的布局。对此,我进行了反复的思考,尤其是一板一眼地讲授软件的布局,学生不容易接受。于是,我决定多结合生活实例,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成教学目的。
学习目标一:理解影片制作的流程,学会有效规划自己的影片结构,掌握“会声会影”软件的布局和功能。
师:同学们经常观看影片,大家对电影的制作流程了解吗?
生:交流、讨论,大家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
师:大家对拍电影还是很了解的嘛!那么,你有信心自己拍摄、编辑一部影片吗?
生:讨论的声音小了,大部分同学表示没有信心。
教师请学生代表发言,讨论自己拍摄、编辑影片的难度在哪里。
教师板书学生的观点,并补充,同时讲授影片制作过程中各工种的作用,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制作影片需要先进行规划的重要性。此时保留学生提到的工种的板书,为后期介绍软件布局和初步制作影片做准备。我是这样介绍“会声会影”软件布局和初步制作影片的:
师:下面我们来了解“会声会影”软件的布局,刚刚我们同学谈到了许多关于制作电影的工种,那么同学们看看,我们是否能在“会声会影”软件中找到相对应的功能区呢?
生:(因为结合刚才的讨论,所以学生对这项活动非常感兴趣)积极踊跃发言,场面热烈。
师:(边操作边讲解)下面我们总结一下,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操作的同时熟悉软件的界面。在拍电影的时候,剧本准备好了,我们就要着手选择演员,这些过程就是我们规划设计的过程。
生:(顿悟)进一步理解规划设计的意义。
师:当我们邀请了大量的演职人员,我们是否就让他们一下都上台表演呢?
生:不是的,按剧本,有序地演!
师:很好,我们邀请的演员,需要找个地方让演员休息一下,在“会声会影”软件中,就是我们的素材库,我们分门别类地将素材导入到素材库中以备不时之需。然后,导演就要指挥演员有序地表演,在什么地方演呢?
生:观察教师操作,回答“时间轴”。
师:很好,时间轴就像是演员表演的舞台,此时素材按照规划被一一邀请到时间轴上表演,怎么演?谁说了算数?
生:有的回答“导演”,有的回答“选项面板”。
师:看来同学们真正地理解了“选项面板”的作用,它就像导演一样决定素材在时间轴上怎么表演,及时调整。那么“预览窗口”呢?有什么作用?大家讨论一下。
生:看看拍摄的效果如何,不好的再来一遍。(讨论激烈,观点鲜明)
此时,通过教师不断创设的生活情境,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学习积极主动,讲授概念性较强的内容,学生也能够很快结合生活背景加以理解,求知欲强烈,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信息技术教学不能够局限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或是对课本案例的简单模仿和重复操作的学习,关键是要让学生使用所学的信息技术进行创造。特别是在本模块的学习中,我更是不局限在教授简单的基本操作上,而是启发学生根据“会声会影”的基本操作进行创造,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互动解决问题。请完成好的学生作为我的助手,当小老师,演示如何增加动画特效、如何选择合适的字体等具体的过程。参与演示的小老师充满了自豪感,教给别人知识的同时自己的知识也得到了巩固,其他人在小老师的指导下,也能快速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学生能够激发情感,内化体验。
学习目标二:拓展延伸研究如何独立制作自己的影片。
任务: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或自备素材完成个人影片的制作。
在实现上一个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学生对于制作个人影片有着强烈的欲望,我在设计这个环节的过程中,准备了大量的素材让学生选择,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允许学生自备素材进行创作。那么这个时候就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教师自备素材,都已经将素材处理完毕,基本上导入到素材库,移动到时间轴后就可以进行编辑了。而学生自备素材,则可能需要进行处理,课堂教学时间内不能进行讲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到了运用微课指导学生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我首先在课下调查了解学生在素材处理上存在的问题,制作微视频,放在个人教学主页上,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遇到问题,可以自主去教学主页上观看学习相关的内容,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师:同学们在制作影片的过程中有哪些技术突破啊?大家相互交流一下心得感受。
生:交流、讨论,发言
师:下面进行学生作品展示,教师展示有创意的学生作品。
生:评价、交流、讨论各自的作品,领悟感受创作的喜悦。
在此处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考虑到了对于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学生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运用微课教学,有利于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教学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家庭影片初制作》模块教学的素材源自生活,学生有强烈的生活共鸣,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更新生活化的元素,并总结经验与教训,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勤思考,勇探索,多创新。只有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主动性激发起来,探索欲和创造欲就会源源不断地支持学生创作作品。这样的作品不是简单的课本例子的模仿,而是学生基于生活实践的创作,才能使学生在创作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相关知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进一步提高创造力和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