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政课教学中师生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2018-09-10 00:03汤艳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14期
关键词:转变思政课教学

汤艳

摘要:随着统编版教材的全面启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转型已在各学科教学中展开。思政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一直以理论性强、内容枯燥、教师难教学生难理解著称。如何抓住课堂教学转型这一契机,结合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实际,尽量减少教师“灌输式教”、学生“应试式学”的弊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转变。如何转变?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送给思政课教师的六句话中有这么一句: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这对教师和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进行教学转型,即转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

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课堂这个主阵地。一直以来,思政课由于政治性严、逻辑性强、文字表述要求高等特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基于课本的理论表述,局限于使用教材中配置的时事素材,不敢创新性地运用新时事新热点,导致学生缺乏兴趣、思维迟滞,课堂沉闷,学习目标达成度有所欠缺。笔者认为,思政课课堂教学转型需要老师和学生两方面同时改变、互相促进,进而让思政课课堂更具活力、更加和谐、目标达成度更高。

一、教师变“勤灌输”为“慧导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古人用来形容教师这一职业奉献精神的诗句,一直以来被很多人用来衡量当代教师是否勤勉敬业。殊不知,社会在发展,教学在转型,课堂上仅限于勤灌输、不顾学生是否需要以及以何种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将理论观点理解并接收从而为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助力的教师,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了。例如,在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知识点时,某位“勤灌输”的老师先后采用了教师诵读、学生跟读、学生分组朗读、小组短时记忆竞赛、师生同时当场默写等方法,让班级三分之二的学生当场记住了这24个字,整节课呈现为:热热闹闹的课堂、口干舌燥的老师、部分摇头晃脑部分昏昏沉沉的学生,最可悲的是,一节本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思政课,活脱脱地被演绎成了一节为应试而授的知识识记课,与思政课帮助学生形成基础性品质、“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的课程设置初衷相去甚远。

记得某位名家曾经说过“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体、整个生活之中,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品德的培养应当遵循一种生活的逻辑,而不是一种纯学科的逻辑。”同样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知识点,“慧导学”的老师采取了这种处理方式:把学生带到放映厅,与学生一起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共同感受一位位活生生的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公民、社会和国家层面上所尊崇、追求的价值理念。在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楷模黄大年的事迹介绍结束后,教师暂停了视频播放,要求学生尝试仿照前面颁奖词的形式为黄大年写颁奖词。一时间教室里一片安静。此时学生对于这位科学家的认识已经不再停留在刚刚视觉里收到的影像信息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一组组颁奖词诞生了:“生是中国人,奋斗在祖国。拒绝高薪酬,只因爱中国。”“因为喜欢,地质学已然刻在生命里。因为热爱,倾其一生也要伴随。”“康桥上的你年轻有为,地质宫里的你硕果累累,祖国不会忘记,历史永远铭记” ……此时此刻,所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解释已无需教师赘述,因为这样的价值理念已落地生根,并透过实际事件展现了巨大的生命力,借助笔尖也无形中植入了学生的骨髓。这样通过一个个情景的再现,学生渐渐发现这些价值观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互有关联、彼此促进。这样,“慧导学”的老师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他们自己的思考中逐步升华,让机械的识记知识已深入学生的行动中,从而真正实现了思政课的育人功能。

二、学生变“被自学”为“主智学”

关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定位,一直以来有很多种说法,但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已成为共识,教学目标更多地被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所替代。但是,不管是教还是学,目标最终都要能夠在学生层面呈现出这么几个要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形成学习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说, 儿童到11、12岁后其思维已到达抽象逻辑推理阶段,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更应注重培养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考思政课实行开卷考试,因而思政课对于初中生来说,也就是比考查科目稍微上点心而已。初中思政课(道德法治课)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其中的“成长的我”及“我和他人、集体”相对而言可用的实例较多,在学生自主阅读后构建知识体系,老师稍加点拨,学习目标达成还是比较容易的,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的归纳能力也会慢慢形成并提升。但是,在对于理论性相对强点的国情、法律常识、价值观教育等知识的讲授时,光靠学生的被动自学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教学中,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自学式教育(课堂前十分钟,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根据教材中的框、目、段等构建本框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获得和方法的掌握)后,“慧导型”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尝试主动的“智慧”学习。例如,还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在学生尝试撰写关于黄大年颁奖词并分享后,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紧接着教师提出“课堂时间有限,不能逐个分析人物并提炼价值观,请大家看看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主动提出先分组自学并分享其他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和价值观。通过主动分组提炼分享,学生从黄大年身上知道了作为公民首要的是爱国,爱国的信念会让你督促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尽己所能为国奋斗,如热爱自己的岗位、为人诚信、待人友善等等;从刘传健身上明白了当每一个公民以爱国、为国奋斗作为个人信仰并付诸实际行动时,整个社会道德素质和层次必将有质的提升,此时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理念会促使更多的人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从张渠伟、张玉滚身上深切感受到人民在努力、社会在进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离我们越来越近。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学生之间团结协作、与人为善、追求公正、和谐相处的过程,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行动中最好的践行。试想一下,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是仅停留在字面上会写、嘴巴上会背,还是应该通过自己的思考将公民、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的要求层层递进、串联并在行动中呈现出来,究竟哪种是我们课堂教学真正需要的呢?答案显而易见。

理论课难上,思政理论课更难上,新课标明确了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作为思品课的四大特性,缺一不可。思想性是思政老师在价值观教育中必须坚守的第一道防线,如何将思想性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教给他们,是我们思政课老师要好好思考的问题。在社会观念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坚持社会主义社会主流价值观教育,思政课教师必须认真学习与时俱进,善于智慧引导,启发学生智学,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一致,加强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坚持正确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思政课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贡和法.教学转型旨在提升学生关键能力[J].思政课教学,2018(27).

[2]李晓东.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思想品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转变思政课教学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