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管理创新措施探讨

2018-09-10 22:22刘明
中国商论 2018年16期
关键词:创新措施绩效管理

刘明

摘 要:绩效管理是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进行结合的管理方式。从薪酬视角分析,我国常用的绩效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全薪绩效;另一种是基础薪资+绩效薪资的模式。这些绩效方式的核心目的,是要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并将企业管理者的角色,从工作组织者转变为结果检查者,从而使企业的运营效率大幅提升。本文将对当前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创新措施已改善企业的运营能力。

关键词:绩效管理 当前问题 创新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6(a)-113-02

绩效管理是企业常用的管理手段,在早期的商业社会中,企业经营者通常会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并在具体的商业项目结束后,依据个人贡献获得相应的收益。穿梭于丝绸之路的商队,就是采用了这样的绩效模式。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经营活动的规模逐渐扩大,采用原有的绩效方式难以满足普通员工的生活需要,因此部分企业逐渐采用了固定月薪或年薪的方式,为企业员工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就是采用了这样的薪资结合算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形式更加多元,部分风险抵抗能力小,盈利预期不确定的企业,逐渐采用了绩效考核的方式,以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

1 绩效管理的发展与特征

现代企业的绩效管理模式源于日本,在日本的民族文化中,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以及岗位认同度。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企业,在西方经营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了本民族的工作文化,创建了岗位责任制,这一制度的核心逻辑是员工享受企业稳定的待遇,但需要完成本岗位的责任。这一制度将企业管理者的角色,从工作组织者转变为结果检查者,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从而使企业的效率大幅提升,并最终为日本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竞争优势。这一绩效管理模式在台湾、韩国等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体现出了良好的效果。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部分企业曾尝试引进这一制度,但效果普遍不好。主要原因是我国劳工的职业素养普遍不高,并且我国劳动法对员工加班问题有明确的保护规定。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我国企业逐渐摸索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绩效管理模式。我国通用的绩效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全薪绩效,即员工的薪资与工作成绩完全挂钩。这一方式虽然可以减少企业负担,但不利于培养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另一种方式是基础薪资+绩效薪资的模式,这一模式是我国企业而最为常用的模式,并在应用中体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2 当前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观念陈旧

我国企业的管理观念普遍较为落后,在部分企业中,家族管理的模式仍然较为普遍。这样的管理模式比较在意员工与企业主的情感纽带以及血缘关系,因此管理者难以在这样的企业氛围内,实施严格的绩效管理。同时在我国的部分国有企业中,受到国家政策以及企业惯性的影响,员工的绩效管理难以深入开展。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有时企业对员工没有解雇的权利。因此企业在开展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难以对员工产生较大的触动。

2.2 绩效标准不科学

绩效考核标准在绩效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既可对员工的工作进行事后管理,也可為员工的工作起到导向作用。因此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意义重大。但在我国部分企业中,绩效考核标准的制定却并不合理。首先部分企业的考核标准较为单一,通常只对员工带来的直接效益进行考核,这一考核方式严重降低了员工之间的配合意愿与集体观念。其次部分企业中,主要领导“一言堂”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在对员工进行审核的过程中,领导的主观意见往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以至难以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

2.3 考核机制不合理

我国的部分企业中,缺乏科学、高效的考核机制,使得绩效管理难以得到深入开展。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部分企业内部存在一定的利益关联,在开展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难以做到公平、公开,使得绩效考核的价值难以得到发挥。其次部分企业并未建立独立的考核部门,对员工的工作难以准精确评估,以至员工的贡献与收入关联性不强。最后,部分企业的考核缺乏数据支撑,使得员工的贡献难以被企业全面了解。

2.4 员工绩效与企业效益不对等

在我国部分企业中,员工绩效薪资与企业效益并不对等,使得双方难以建立公平的劳资关系。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我国部分企业的管理者,缺乏科学的管理精神,往往将绩效管理理解为惩罚管理,对于员工的价值认识不足,使得员工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其次部分企业在开展绩效管理前,并未对自身的盈利能力进行准确评估,在扣抵经营性支出后,甚至出现了亏损的现象,这样的问题也降低了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热情。

3 创新企业绩效管理的措施

3.1 提升管理观念

我国部分企业的管理观念较为陈旧,使得其难以在内部有效开展绩效管理。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应当积极运用先进的管理制度。首先在企业中,企业负责人可适当引进职业经理人制度。职业经理人通常具有较强的职业操守,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往往会严格执行企业制度,通过职业经理人的工作,企业的内部氛围将得到有效的改善。其次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中,也应当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并将员工的工作状态与岗位责任相挂钩,对于无法完成绩效标准的员工,应当将其调离现有岗位。

3.2 建立全面的绩效考核标准

我国的企业往往难以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使得绩效管理的作用难以得到发挥。绩效管理是在对员工贡献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开展的管理方式,在制定考核标准的过程中,企业应当制定更加全面的考核标准。首先员工通过劳动带来的直接效益应当作为最主要的考核标准,并与其薪资直接挂钩。其次企业应当针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进行考核,通过这样的方式,企业的内部氛围将得到优化。最后企业应当对员工的发展潜力进行评估,并为其进深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

3.3 运用大数据分析完善管理机制

大数据分析是新兴的互联网概念,其是指运用5V原则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提炼的过程。通过大数据分析,重要的数据将得到体现。在完善绩效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大数据分析可提供必要的帮助。首先企业应当在考核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分析表格,并将员工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数据全部列入表格中。其次企业应当将各项数据对企业运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配比相应的权重。最后企业可开展数据统计,并将员工的各项数据,运用权重公式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员工为企业带来的综合影响将得以展现。

3.4 以成本目标管理完善管理机制

绩效管理是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进行结合的管理方式。因此精准地计算企业收益,是开展绩效管理的基础条件。首先企业应当对自身的收益作出精准的预期,并将其合理分配到企业各岗位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将各岗位的贡献,进行量化评估,并以货币的形式加以体现。其次企业需要将岗位效益分为三个部分,即企业利润、运营消耗以及员工收益。通过这样的配比模式,员工与企业的收益分配将更为合理。最后企业可依据已制定的机制,将员工创造的价值转化为绩效收益,从而实现高效的绩效管理。

总之,我国企业在开展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企业的管理观念较为落后,使得绩效管理难以有效开展。其次部分企业的运营机制存在一定问题,以至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受到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我国企业应当运用大数据等先进理念创新管理措施,使企业的运营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林乔青,卢道焕.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绩效管理的转型发展及实现路径——基于管理会计视角[J].中国总会计师,2016(12).

[2] 袁芳,陈四良.企业绩效管理优化路径探讨[J].财会学习, 2017(11).

[3] 梁淑倩.企业管理文化表征及与绩效管理的关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5).

猜你喜欢
创新措施绩效管理
小学语文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现状与创新
电网建设项目档案全过程管理创新分析
电费抄核收管理的创新及意义
钢铁企业成本管理问题与创新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医院政工绩效管理探析
浅析高新区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