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然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必将推动内部管理的需求也随之变化,外部环境的“新常态”引导内部控制进入“新时期”。因此,就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进行不断地完善,并提出有效的风险策略,是企业进行有效经营管理的重要保障,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本文主要对企业内控系统建设的不断加强进行讨论,并对企业风险评估机制进行健全,从而使企业风险得以有效规避。
关键词:内控体系建设 企业管理 规避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1(c)-109-02
随着我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经济的发展也逐渐走向国际化,虽然给企业迎来了发展机遇,但也使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逐渐激烈,这就要求企业需要对内控系统的建设进行不断加强,从而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得以加强。想要使企业的内控系统的建设得以有效的提升,就需要对企业的财会、预算、评价等相关制度进行建设,通过对相关管理制度以及业务流程进行完善,并对企业的内控系统进行规范,并逐渐向企业的相关部门进行延展,并以此对企业的人才进行培育,从而使企业风险得以有效规避。
1 健全企业风险评估机制
1.1 目标设定
目标设定主要就是对企业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企业需要按照自身的长短时间经营目标以及战略发展,对相关的经营目标,财务报告指标以及企业的财产安全等相关指标进行设定,同时,需要按照企业的所具有的风险偏好,以及已经设定好的相关目标与指标,并对企业整体风险的承受力,以及相关业务可接受的具体风险进行确定[1]。在对风险偏好进行设置的时候,主要是根据企业相关管理层进行制定,董事会批准,并根据企业的可利用资本对风险中出现的最坏状况等问题进行评估,同时,还需要对风险容忍度进行设置,所谓的风险容忍度主要就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能够接受的偏离程度,并通过与度量目标一致的相关单位对其进行度量。风险容忍度,不仅需要对日常的经营风险的容忍度进行考虑,还需要考虑相关的偶发事件与极端承受力的容忍度。在设定相应的经营指标、财务报告、资产安全指标等各个方面的时候,需要对非系统风险指标进行考虑,同时,还需要对国家的相关政策、汇率的变化等系统风险进行考虑,并对其设定相应的指标[2]。
1.2 风险识别
在对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设定的过程中,例如,企业所具有的偿债能力指标;企业的负债能力指标;资产管理指标;企业投资时的风险指标等,就可以通过这些非系统性风险对企业中是否具有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等进行判断,通常如果企业没有达到上述指标,企业的内部就可能具有经营风险,或者是财务风险[3]。
所谓的风险识别,就是按照企业日常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或者是开展相关的企业风险管理活动,对相关的评价单位进行单个或者综合指标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可能性进行估计,以此对风险发生时产生的具体影响程度以及需要提出的应对措施进行判断。同时,对于不合格的指标,需要定期向企业的领导进行报告,以此达到预警的效果[3]。除此之外,在企业的相关经营活动中,需要对企业可能存在的外部风险进行留意,例如,社会风险、自然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等,并对其外部存在风险编制相应的风險分析报告,编制时间可以按照相关事项而定,主要分为定期,或者是不定期,所谓的定期报告,就是对企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定期分析;而不定期报告,主要就是指在每项工作结束之后,就对其进行相关的风险分析,并及时报告。
1.3 风险分析
对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主要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了解风险,其主要目的就是将风险损失进行精确的估计以及测算,以此对相应的措施进行选择。风险分析,最主要的就是考虑风险具体的来源,对目前企业中相关的控制措施进行有效评估,同时需要对风险发生的状况进行分析[4]。通常来说,如果当前选取的风险管理措施不能有效的应对企业中的固有风险,或者是新增风险,就需要从风险发生的实际概率,以及影响程度,对其进行评估,并对风险的级别进行区分,从而使企业在面临不同级别风险的时候,能够采取不同的措施。
2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其具有紧密的联系。根据相关的COSO企业中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的框架,内部控制作为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对风险进行管理的必要环节。如果内部控制系统出现问题,就会影响企业的风险管理,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是一项层次较高,综合性较强的控制活动。企业在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控制的时候,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风险,而内部控制,又是企业采取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5]。因此,企业需要对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给予同等的重视,并将风险管理作为核心,对内控系统相关制度进行健全。
2.1 完善内部环境
企业内控体系的有效完善,对企业的内部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企业的内部环境,主要是由相关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理念以及企业的人力资源等相关内容组成。在构成企业内部环境的相关要素中,董事会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想要确保董事会相关职能的完善,对董事会相关职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对各项活动的管理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对企业董事会所具有的相关职能进行完善[6]。同时,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文化进行建立健全,例如,对企业员工进行定期培训,组织员工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对公司的内部控制相关理念进行宣传,从而使企业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文化。
2.2 完善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完善的重要基础。所谓的风险评估,就是对企业战略以及相关经营管理的目标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及时的识别,以及科学的分析,并通过相应的策略,对其进行企业风险进行解决的过程。风险评估,主要是对相关目标进行设定,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应对等内容进行组成。企业需要对相关业务流程中可能出现的高风险业务进行识别,并对企业中相关管理制度以及政策进行完善,从而使企业对相关违规行为的管控水平得以有效提升,以此对相关的补救措施进行制定,使企业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所产生的损失得以有效降低。
2.3 建立依法理财内控运作机制
(1)建立决策、经办分离制约制度。决策以及经办分离制度,主要是指决策者与执行者之间能够理财的过程中相互监督以及制约。其主要是对《会计法》中相关经济业务在进行执行以及决策时的相关要求进行体现,不仅需要对权限过于集中进行制止,同时也需要对各行其是的状况进行预防。
(2)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对于财产进行清查的相关制度,主要是来源于《会計法》中。其不仅需要对财产清查制度进行建立,而且还需要对财产进行清查的范围、期限、相关程序进行明确,从而使财产清查制度得以落实,同时,也使对财产清查进行监督的相关制度在进行建立的时候有据可依[7]。
(3)建立执法监督制度。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根据相关法律对其进行监督,主要分为四方面:第一,财会相关部门需要进行后台监督,主要是对财会相关管理人员所具有职责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将企业中所有的收付以及债权都需要在账面上进行体现,以此对财会进行监督;第二,企业的内部审计也需要进行再监督,内部审计本身就具有客观公正性,并以此对内部审计提出相应的指导性建议,从而使企业的运作能力得以有效的提高;第三,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实施,企业的外部信息就需要通过社会力量对其进行监督,通过内部控制,可以使企业外部信息得以有效使用。同时,企业所提供的内控报告,也可以使企业外部的使用人员能够对企业的内部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使企业的内控体系得以有效的加强。
3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中之所以存在风险,就是因为市场因素而造成经营环境中的不确定性,虽然加强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不能完全消除风险的存在,但是却可以对企业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预防,从而促使企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宏立.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提高企业发展质量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4).
[2] 吕卓慧.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烟台港客运公司内控体系建设的几点成功做法[J].财会学习,2017(19).
[3] 王春凤.试析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管理及实践[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6).
[4] 杜妍.加强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管理与实践[J].管理观察,2015(2).
[5] 王海.企业内控建设和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5).
[6] 白宏伟.加强企业内控建设防范企业风险研究[J].新经济,2014(4).
[7] 李季泽.构建“价值内控体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