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柳明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已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阅读是一种个人行为,但因为学生成长环境和自身条件的不同,通过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意愿更主动,阅读内容更广泛,阅读体验更全面,阅读思想更深刻,阅读过程更有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小组合作的加持。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小组合作
作为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我们常常可以在课堂上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有人会问:阅读是一种个人行为,为什么要合作?下面笔者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谈谈小组合作阅读的必要性。
一、小组合作,让阅读意愿更主动
通过和部分学生的聊天得知,有时他们所感兴趣的东西,不见得就是自己真心喜欢的,只是最近流行,大家都在谈论,如果自己不参与,就显得落伍了,没有共同语言了。这就是初中生从众心理的体现。从众行为既然是一种心理现象,它必然要支配和调节人的思想和行为,也就可以用于学校的教育工作。教师可以利用它的正效应,强化正确思想宣传,加强行为指导,使良好的行为固化为定势,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比如阅读,就是这样。
学生因为成长环境和自身条件导致不喜欢阅读,但可以通过营造阅读的环境促其改变。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一个有阅读氛围的群体容易引发全体人员的从众行为。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形成有关阅读的班级舆论,对个体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促使其与班级取得一致。这种类似于物理学上“共振效应”的话题共鸣,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小组合作阅读的目的就在于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教师可根据学情将班级分为不同的小组,每组里都有领头羊和中坚力量。在小组六人左右的范围内,更容易激发组内成员的阅读意愿。
笔者在执教初二上半学期时,坚持利用阅读课时间带学生到阅览室、图书馆读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座,带好阅读记录本随时摘抄记录,之后在班级文化墙“推荐阅读”板块写下关键词及推荐理由。另由小组推选代表,上台演讲,全班分享。
二、小组合作,让阅读内容更广泛
学生因自身生理及心理特点的迥异,阅读意愿也不尽相同。小组内部成员往往各有所爱,从阅读类型来讲,有的喜欢小说,有的喜欢散文,有的喜欢针砭时事的杂文随笔等。《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以下简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讀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一个人的阅读面是有局限的,小组合作阅读就可以进行“扩容”。比如男生对充满热血精神的、武侠类的书籍可能更感兴趣,小组内的男生成员声情并茂地讲演《水浒传》《射雕英雄传》等故事,就会改变女生认为这些书籍只有打打杀杀、腥风血雨的偏颇观点,带动女生成员对书籍的了解及对相关作者其他作品的阅读兴趣。笔者班里就有一个语言表达能力强、表现欲充分又不怯场的男生,在小组交流过程中脱颖而出,他在讲《西游记》《水浒传》的时候很有自己的风格,引得全班都听得津津有味。
三、小组合作,让阅读体验更全面
小组合作阅读就是利用阅读过程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也就是学生智慧火花的碰撞,来促进学生阅读。美国国家教育实验中心有这样一个报告:阅读24小时之后知识的巩固率为20%;而调动各种感官获得知识,24小时以后,知识的巩固率要上升到30%;交流、合作、讨论之后,知识的巩固率更是能达到50%。
《课标》指出,要让初中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从阅读角度来讲,有的学生擅长把握情节,有的擅长剖析人物形象,有的擅长揣摩文字,有的擅长表达。因此,通过小组合作,能让学生的阅读体验更全面。
笔者班中有不少学生还是比较懵懂顽劣的,对一个故事或整本书的解读往往粗浅而零碎。以课本中的文本阅读为例,如对《伟人细胞》中贾里人物形象的赏析,学生往往仅从某个词句出发就做出定论,其观点通常是片面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小组不同成员的视角不同,通过合作探讨交流,互相补充,就能归纳出更为全面的认知:要从多方面来考察一个人。加上这是学生自主获得的知识,因此记忆更加深刻。
四、小组合作,让阅读思想更深刻
从笔者已经推行的小组合作阅读实践中可见,一部分学生还是比较有思想的,他们能在概述情节的时候点评人物,加入自己的看法;考察班内其他同学的形式也比较多样,基础性质的填空题、简答题,融会贯通的选择题和各抒己见的主观论述题,应有尽有,基本覆盖班内阅读水平的各个层次,以生带生的阅读成果还是比较有效的。
比如在交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第九章的内容时,有学生问道:“达雅变成了布尔什维克,保尔为什么非常高兴?”其他同学回答道:“她是保尔的妻子,是一个在家里受气的女孩子,是保尔领她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她能成为布尔什维克,保尔当然会非常高兴。”提问的学生补充了他的想法,他觉得,这一情节更侧重体现的是保尔这样的布尔什维克对群众的影响之大,他们也许身残但依旧志坚,经历了重重困难依旧能到需要他们的地方去。像保尔,就是在那么不利的情况下,成功改造了达雅,下了火线,在平凡生活中继续发光发热,这无疑让保尔布尔什维克的形象更加高大,这也是作者希望的。但这种高兴,却可能少了一个丈夫对妻子的那种角度立场,这段感情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却不见得是一场幸福的婚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笔者作为教师,听到这样有深度的发言非常意外,给予了肯定,整个过程中台下学生听得有滋有味的画面也让笔者深感欣慰。
五、小组合作,让阅读过程更有趣
对于一个会读书的人来说,一个人的阅读可能更有味儿,但并非全部初中生都是如此。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学生之间的阅读存在明显差异,有些学生生性好动,无法完全静下来长时间阅读,或者看什么书都草草了事,觉得没劲。而这些有差异的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染,往往是全方位的,较少有心理障碍,其力度有时还胜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这些影响在共同的学习目标下和有组织的小组合作活动中更能体现。
在多次带领学生到阅览室、图书馆阅读之后,笔者发现一部分学生爱读课外书,懂得了不少知识;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只看漫画,对于纯文字的读本甚少触碰,收效不大,原因主要在于他们孤立地读书,有一定的阅读障碍,缺少了同伴间的相互“切磋”、相互合作。于是,笔者让学优生牵头,组织进行精彩纷呈的分享活动。分享的形式是多样的,除了传统的书目推荐,还可以是线路图绘制、人物形象绘画,以及一些具备挑战性和开放性的互动环节,有一定的探索和讨论的价值。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学习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争先的斗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在小组合作阅读中同样有效。小组合作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参与阅读,人人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通过合作,营造“众乐乐”且各有收获的学习氛围。
小组合作阅读的形式也不一定就是固定地围坐在一起介绍、讨论,它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以让学生在组内自己分配角色进行文本表演,还可以把学习任务提前布置给小组,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有效的信息深加工,然后放至全班演说,交流。这样,小组合作阅读就会更为灵活有趣,能更多方面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小组合作阅读是为了让学生变“苦读”为“乐读”,变“死读”为“会读”。在时代呼唤“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通过小组合作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及阅读素养,值得一试。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