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研究

2018-09-10 19:26王东海
教育文化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新时代素质教育

王东海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新时代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只有不断拓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途径和方法,才能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急需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8)05-0057-05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8.05.011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日日新,在于立德树人,培养和造就千百万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促进国家的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方面的竞争优势。创新创业作为当今大学生所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成为引领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一)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概念

大学生为什么必须开展创新创业素质教育,首先就要理清楚创新创业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创新创业是建立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基础上的一种复杂创造活动。从狭义上来说,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教育,主要是指面向在校学生和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传授创新创业所需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从广义上来说,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开创性人才的教育。1991年东京创业创新教育国际会议对 “创业创新教育”作了简要概括: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创新型人才。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富有想象力,充满创造性,能够发现新事物、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哈佛大学强调创新人才应该是受过广泛而深刻的教育,在科学、技术和人文方面打下牢固基础,具备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认知、情感、品德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不以应试为目的而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目标,重视人的思想品质、个性能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模式。在素质教育中,人文素质是核心,创新素质是关键,思想素质是根本,其他方面素质的提高是个体差异需求的必要补充。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根据对影响创新创业因素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涵盖创新创业意识、思维、能力以及知识、人格五个方面。”[1]其中,最核心的素质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灵感等因素对创新创业的影响尤为明显。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了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符合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应试教育”和“灌输教育”所造成的高分低能倾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

创新创业与素质教育密不可分,素质教育是创新创业的必要准备,创新创业是素质教育长期潜移默化的必然结果。尽管创新创业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目的,但它的内在价值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因此,创新创业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才的需要。二者的相互融合就形成了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顶层设计是立德树人,是以培养品学兼优的创造性人才为目标的素质教育,不仅培养广大学生创新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成才所需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它不仅是面向创新创業群体的“精英教育”,而且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通识教育”。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新动能来驱动,需要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人才大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认为,“要强化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努力践行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新使命新要求。”

(二)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特点

第一,综合性。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整体状况不容乐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无论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层面上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具体内容上比较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较少涉及。国际上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三个方面的培养。对此,高校要与时俱进调整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以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为引领,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树立标杆,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好基础。高校要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根本要求,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责任意识作为重要着力点,科学把握人才素质的核心内涵,深入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的有机结合,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加强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不但有助于增加就业岗位和选择机会,“同时也能给高校的大学生在自我身份认同与自我社会价值实现上创造便利的条件,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2]因此,深入挖掘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与特点,科学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分析与研究,是顺应新时代创新发展要求的重要任务。

第二,探索性。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超越,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不仅要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其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探索过程。在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新创业成为新时代的重要标识。大学生朝气蓬勃,无论从年龄结构还是学历结构来看,都是是最富有创造潜质的群体。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3]但是,由于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决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摸着石头过河,有可能犯错,有可能失败;但是应该允许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才能真正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高校要树立以创新人才为中心的培养理念,以育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探索以国家现实需要为目标的素质教育理念,把适应国家需要作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更加注重以社会评价为导向来衡量人才培养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信息及时反馈到人才培养环节。

第三,紧迫性。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是新时代一个刻不容缓的紧迫性问题。为适应改革开放,特别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其成长不再是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流水线生产,而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个性化定制。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延伸,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只有全面开展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使更多大学生把创新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优先选项,才能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面临的严峻挑战,才能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因此,探索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导向的高校素质教育问题,具有十分紧迫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创新人才教育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认为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哪个国家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哪个国家最后就会拥有实力上的优势。走创新发展之路,首先要重视创新人才的集聚效应。由此看来,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远规划,牵一发而动全身,高等教育只有全国上下一盘棋,深刻认识到素质教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素质教育的新方位和新坐标,自觉把发展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与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贯彻新时代赋予素质教育的新使命和新要求。

二、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途径(一)改革传统教育模式

实施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配套工作,需要有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其中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破除一切束缚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是根本对立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是二元分裂,理论与实践、教书与育人是相互脱节的。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来说,根本出路就是要实现教育理念的转换,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认为高等学校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理念的改革,就是要解决创新创业和素质教育“两张皮”的问题。意见指出,从2015年起,要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在2017年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到2020年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现在教育部明确提出高校必须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对全体大学生都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一个也不能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是坚持强基础、搭平台、重引导的原则,打造良好的发展创新创业的教育环境,建立完善的支持创新创业的制度体系,营造和谐的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着力构建全覆盖、多层次、一体化的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体系。

(二)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和课程体系互为支撑,目标体系为课程体系提供指导方针,课程体系为目标体系提供实施途径。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协调发展。课程教学体系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但是,“地方高校在开展素质教育时没有很好地注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等的融合,” [4]没有注重将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理念要转化为教学实践,需要优化现有课程体系,构建有效课程载体,打破专业课程、通识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条块分割的模式,制定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认定与转换制度,在相互贯通的基础上实行分层教学:第一层次是普及版,面向全体大学生,旨在培育创新创业精神的一般通识课程;第二层次是专业版,面向有较强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大学生,旨在提高其专门知识的系列专业课程;第三层次是加強版,面向创新创业精英群体,旨在掌握前沿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各类实务课程,主要以项目与活动为引导,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战技能的精准指导。

(三)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作为敢担当的青年创新人才,为此,高校需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加快制定创新创业人才的引导、激励、评价机制及其相关配套政策,明确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习总书记的讲话对于创新人才评价机制进行了科学定位,只有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掌握主动,找准方向,改变人才评价过程中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不合理现象,才能使人才管理制度不断适应创新创业发展要求和规律,不断充实自主创新的源头活水,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落到实处。

三、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方法(一)融合式教学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所谓融合式教学是指结合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内在关联性的典型主题,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以“多学科学习模块”方式进行的课程教学。现代科学的线性发展导致学科分类越来越细,造成隔行如隔山的专业缺陷。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在于各学科、各领域之间的大胆融合。如基于“创新创业素质”这一主题所编排的课程模块,将同时涉及创新思维、品牌战略、知识产权等跨学科的知识体系。融合式教学的特点是模块化,但不是碎片化,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展个性化学习,利用即时通讯软件进行弹幕刷屏,开展在线答疑等活动。这种融合式教学模式不仅覆盖了课前、课中、课后环节,并融线上与线下教学为一体,实现了师生实时互动,改变了传统课堂按部就班的刻板教学模式,有利于塑造平等互动的新型学习关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2016年8月芬兰开始实施“学科融合式”课程改革,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全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融合式教学方案,打通相关学科,构建创新创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素质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不同专业评价指标细化创新创业的能力要求,在课程转化中将学生双创能力培养融入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高校可以将大学生课程整合为专业基础、创新创业、思想政治、人文素质、社会实践等不同模块,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培训、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在全校范围开设创新创业公共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跨专业跨学科的交叉课程。高校要加快构建创新创业与素质教育双向融合机制,加强不同课程体系之间的相互融合,特别是将创新创业精神融入专业教学的核心要素中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融合,”[5]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全域式发展。

(二)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研究性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发现的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深入研究,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方法要求相一致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方法要求则涉及思维方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美国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探究式教学主要包括问题导向、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基本环节,既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要重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角色是发挥产婆术的作用,主要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主动建构知识和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就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来说,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参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和探索意识。”[6]问题意识是创新创业人才必需具备的一个核心能力,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原创性,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探究性学习能否取得实际效果的关键。探究式教学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基本素质,转化为自主创新能力。探究式学习需要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双师型导师队伍,通过采取微媒体和微课堂等新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模拟创新实践、撰写创业计划、参加创意大赛等活动,鼓励大学生体验产品研发、资本运作、风险评估等环节,培养辩证思维、组织协调、分析决策等能力,使学生不断增强创新创业的自我造血功能。

(三)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起源于科恩(R C Cohn)1969年创建的人本主义“开放课堂模型”和斯皮罗(Spiro)1992年创立的建构主义“随机通达教学”,是指以任务为导向,以实践为平台,通过教师与学生、课堂与社会等互动形式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新型学习方式。开放式教学重视教学情境对学习心态的影响,强调教学过程应该体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开放式教学作为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开放式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企业环境、发现创新机会、规避创业风险,有利于聚焦前沿技术问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更好地培养开放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开放式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主要依托于这样一些形式:第一,项目竞赛。通过学生社团举办丰富多彩的技术技能比赛、创新创意竞赛,并对这些活动项目进行分类规范指导,加强各专业之间的项目协同与团队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的创新创业新路径。第二,平台服务。创新创业是各种要素在不同主体之间优化组合的动态过程,要求高校构建开放创新的网络体系,搭建优质高效的服务平台,使平台集专业、信息、培训为一体,成为技术策源地和成果孵化器。第三,校企联动。我国创新创业生态链最明显的短板就是开放意识不足,只有充分发挥校企联动优势,满足初创企业的现实需求,解决产学研协同发展问题,才能真正促进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拓展大学生的参与机会和发展空间,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化。

总之,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是新时代提出的新使命,任重而道远。高校只有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理念,摒弃封闭落后的传统教育模式,提高全体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培养锐意进取的创新创业精神,才能真正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推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活动,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云龙“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策略[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6)

[2]张俊婷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与提升路径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4)

[3]〔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8

[4]包银山地方高校组织文化影響下的素质教育创新途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3)

[5]张伟星以“全域教育”理念引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8-04-19(2)

[6]陶富源大学生创新素质养成与创新人才造就[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

(责任编辑:涂艳)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新时代素质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