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进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改革进步,当代教育对教师授课理念、教学过程安排、教学设计构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要把这些理念、过程、设想转变为实践活动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激情富有知识趣味的导入。本文就将分析讨论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导入作用及意义。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导入 作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3.090
地理学科与学生的生活、与人类的社会发展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联系。初中地理教师怎么才能将地理学科中的理专业知识传递给孩子们,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地理的学习理念与良好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们,是初中地理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要当一名成功优秀的地理教师,要与孩子们和谐的学习与共处关键在于教师本人对学科性质的理解与教学过程的安排实施。而这一切决不能空谈,课堂教学就是最好的实践,要打赢这场“实践战”,必须踩稳第一步“课堂教学导入”。下面本文就从激趣之活跃地理课堂氛围、设问之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衔接之完善课堂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谈课堂导入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一、激趣之活跃地理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后学习实践中都得到了明显的论证。无论是刚刚入学的孩童、还是升入初中懵懂好学的少年,“兴趣”都对其学习有着重要的启发引导作用。无论是感情充沛的語文学科还是充满人文乐趣的地理学科,“兴趣”都是打开学科学习的“金钥匙”。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同样不能忽视“导入”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学校教育表现得极为突出的不良现象:“课堂导入”只有在重大公开课和大型讲授课中出现。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里根本就没有“导入”这一过程。在我们的地理教学中,教师授课的第一步一般是:“同学们,开始上课”。这样一字一句的“导入”是那样的呆板枯燥,却又在教学中那样的常见。似乎大部分地理教师都认为:“激趣的导入已经不被需要,直接进入课堂讲授的教学过程,才是当今要短时间内教授学生系统地理学科知识的捷径”。这其实是一个致命的错误,没有“兴趣”哪里来的“主体性”的自觉激发,没有“兴趣”哪里来的学生能动性的展现,没有“兴趣”哪里来的师生共同配合、教学相长。初中年级的学生首次接触与认识“地理学科”,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课堂讲授直接就是专业性强的地理知识,那么学生很有可能会被这些理论性的知识所挫伤,他们的学习热情势必大打折扣。比如教师在讲授“季风气候”这一章节时,可结合多媒体播放展示“梅雨”季节的植物与“北涝南旱”的景物图片,向学生讲述:“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的地区常年干旱,有的地方雨水连连……”此时,学生一定会纷纷猜测答案,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再揭示影响天气的“季风”和其成型规律。
二、设问之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
任何成功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激发,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福勒将教师的发展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景”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无论是新手教师还是成熟地理教师都必须有“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这个教学理念和想法设计,因为只有达到了这一阶段的教师才能真正的做到与学生共同成长,才能出现“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呢?不光是在学习知识与习题训练中,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比如良好的导入)就要做到这一点。在上课伊始,地理教师可通过本节课授课实际情况和学生反应情况对学生进行提问性的导入教学,为激发学生能动性与地理发散思维形成创设问题情境,埋下思考的萌芽。
比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的“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章节学习时,教师可通过向学生提问:“地球的东西半球划分依据是什么?”引发学生对“东半球就是地球上西经20度以东、东经160度以西的半球,西半球是西经20度以西、东经160度以东的半球”的知识性回忆和巩固。教师在乘胜追击发问“世界上有着宝贵的淡水资源和石油资源之争的地区是哪里?”引发学生的好奇与思索,教师再顺势揭开答案“中东”,步入对“中东地区”的学习。这样的谈话虽然简单,但在实际过程中却往往被授课教师忽略。初中地理教师千万不能忽视谈话导入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智力开发与思维发散作用。正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宏观的地理教学课的成功关键和“小小的导入”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导入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进行大胆的创新与实践,可以想一些大胆新颖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鼓励每一个孩子从课堂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达到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激发和师生热情良好的互动氛围。当然我们还要注意的是:提问也是有方法讲究的。国外的一名教育家有次在研讨会上公然批评现在的教师,提问“无营养”、“无理念”、“无进步空间”,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现状却是大量存在。我们的授课对象是“具有能动性”的“完整的人”,千万不要提一些“中国是唯一的国家吗”这样低级无营养的问题来导入“我们邻近的国家与地区”这一章节。
三、衔接之完善课堂教学过程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富有激情趣味的课堂导入、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中心教学环节、设计板书、布置作业等多个环节。课堂导入作为教学过程执行的首要步骤,不能被忽略甚至去除,这中间缺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不是完整的课堂教学。“直接步入正课”、“省略导入”的课堂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学习;不利于为学生的发展建构“一个良好的过渡阶梯”与“最近发展区”的桥梁;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与职业发展,这样会让教师在“不完整的教学过程中”逐渐的迷失自我,失去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与建构良性互动课堂的可能性。就初中地理学科而言,地理所学的知识虽然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但也并不意味着孩子从一开始就对这门学科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明白从不可缺少的细节做起、从授课的“门槛”导入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的重要性。我们的孩子需要的不是“直杠杠的”生硬的没有感情的教学,而是“趣味导入”“知识相连”的“完整教学过程”。
四、结束语
导入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对学生的启发引领与教师的专业讲授完善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初中地理教学的实施与“高质量”课堂的构建决少不了“导入”这一环节,教师要树立正确理念与思维观将“导入”的作用与深刻意义得以发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