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霜
【摘 要】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应实施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生处于身体和心理活泼的时期,他们喜欢愉快的课堂气氛,教师就应创设适当的情境,运用激励性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法 分层教学 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3.157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应进行创新。阐释了激励式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与教学模式,它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论,激励式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与教学模式的形成依据学习者的内在动力和心理状态,实现了异步教学,体现了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效果的良好促进作用。
一、激励式分层教学法的实际运用
通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激励式分层教学法的实践经验,得出此教学方法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开展。
(一)对学生进行学习程度和能力的定位
初中数学要实施激励式分层教学,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阐释,让学生正视自己的成绩,在划分成梯级后,能够使学生接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整体优化。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将其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对于这三个小组给予不同的标准和要求,逐级增加难度和强度。教师帮助各组学生完成习题和总结解题方法。
(二)实施分层次差异化的教学和培养
数学教师在实施分层次差异化教学的培养过程中,对于备课阶段和讲课阶段都应合理安排认知阶梯。例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对于三个层级小组的理解内容有所不同,形象记忆性内容为一个层次,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层次,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层次,应分别满足三个小组的学习要求。激励式层次教学法在讲课过程中,将知识难度分为学生听懂、点到为止以及课外发展三个阶段,充分发挥每个小组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分层次评估考核
学习上的成功,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良性循环,在分级授课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做了额外的功课。为了激励学生,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考核,进一步培养其信心。在试卷成绩基础上,还要加上学生在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作为学生升级的量化依据。学生分级达标后,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一些学生具备了升级条件,教师应引导学生向上一级台阶过渡。采取保级和降级措施,使学生有新的学习目标。
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激励教学方法的运用研究得出,初中数学教学根据学生不同的差异性,而采取分层次的激励教学方法,会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自信心。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进行激励式分层教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要求。教师将学生分成a、b、c类别层次,让学生充分发挥初中数学的学习能力,让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根据对近期两届毕业生的调查,激励式阶梯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人均分高于平均分12分,数学特长生人数增长明显。因此,初中数学教学的激励教学方法应积极推广到各类学科,成为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主体的桥梁,使其更好地融于一体。
二、激励式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与教学模式
(一)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论
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师生的互动交往过程,教师应以学生的心理需求为着眼点,将学生的知识面、数学思考能力以及解题技巧作为重点进行培养。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为了调动不同数学学习能力的学生,挖掘他们的数学潜能,教师应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有丰富的学习素材,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具有个性差异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数学成绩的提高,并追求自我知识体系的构建,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价值观。
(二)激励式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与教学模式的形成
为了贯彻新课改理念,初中数学教师应正确把握和适应学生差异性的现实条件,首先将课本习题和课后练习题等计算题及多步推理的论证题进行难度的划分,分成不同层次,再与学习程度进行匹配,这样就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练习需要,使一般水平的学生能够巩固知识,让有能力的学生获得提升。教师的激励与学生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将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定位,满足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分层提高,使大部分学生都能获得数学能力的提升,实现整体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优化目标。
激励式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与教学模式的现实依据主要为:1.学习者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导致學习数学主动性和状态的提升;2.学习者的心理状态从适应到最佳状态的升华,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能够与学生目前心理状况和认知程度相适应,升华为学习者心理障碍的化解和选取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达到最佳的积极学习的心理状态。激励式分层教学模式体现了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效果的良好促进作用。此外,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地实现了异步教学,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情况下,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分成难度不同的阶梯,再将初中生分成不同学习阶梯小组,对初中数学整个学习过程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发挥潜能,得到超越自己能力的锻炼。
激励式分层教学模式遵循初中生知识建构的客观规律,教师将学习内容进行弹性处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认识阶段。将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弹性与学生的个性差异融于教学方法之中。
参考文献
[1]丁建刚.激励性评价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教师,2010(04).
[2]张锋.也谈激励式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6).
[3]杨元祥.初中数学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06).
[4]章正东.新课标的初中数学激励式分层教学法探研[j].中国科技信息,2007(23).
[5]陶丽芳.浅议激励性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上旬,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