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学的艺术是使师生双方都“感到愉快的艺术”,因此,学校应是一个快乐的场所”,而不是“儿童恐怖的场所”和“才智的屠宰场”。在音乐教学中,丰富教学手段、设计愉快的教学方法,可以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让音乐成为他们一生快乐的源泉。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化;教学手段
音乐是种听觉的艺术,如果只由教师路口头讲解,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学生是很难学会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所以我们应该尽量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同时将有关的音乐知识糅合到音乐活动中,现就谈谈如何在音乐课中运用愉快教学。
一、 发声训练趣味化
小学低年级学生天真、好动,对中规中矩的发声训练感觉乏味,但他们思想单纯,幼稚的心灵却很有爱心,他们对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都可以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好朋友、好伙伴。尤其对小狗、小猫、小兔子等小动物更是喜爱。于是我就设计了一条富有趣味性的发声练习曲。学习前,我让小朋友说说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喜欢小花猫,我就播放小花猫的课件,学生说说小花猫的可爱之处。它长长的胡须、亮闪闪的大眼睛、喵喵的叫声,敏捷的身手,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再问学生,小花猫爱吃什么?学生会说爱吃鱼,那让我们一起来喂小花猫吃鱼吧!学生的激情高涨,会很专注地投入到发声练习的教学中来。接着,我就轻轻范唱发声练习,让学生听听老师的声音,不然小鱼儿游走了,小花猫就会饿肚子了,通过几遍的范唱,学生们也就学会这句发声练习了,也就会用轻柔的声音歌唱了。
二、 节奏练习多样化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那么节奏学习就在音乐教学中显得很重要了,低年级学生学习音符时,如果只告诉他们二分音符唱两拍,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唱半拍,他们很难理解与把握。
(一) 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形象化,用人物的走、动物的叫来代替单纯的节奏练习
二分音符就像小花猫肚子饿了喵喵地叫,一声喵有两拍,比较慢;四分音符就像成人走路,一步一拍,不快不慢;八分音符就像小狗见了陌生人汪汪直叫,两声叫声为一拍,比较快。同时,老师与学生一起来学习小猫的叫声,成人的走,小狗的叫声,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体会到一个二分音符时值就是两个四分音符时值,一个二分音符就是两个八分音符的时值。这种形象化的方法,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几种音符的时值关系了。
(二) 运用按节奏地朗读歌词进行节奏训练
在小学低年级歌曲教学中,找出节奏感强、短小精悍、童真童趣的语句进行节奏训练。例:《小雨沙沙》,让学生和老师边拍边朗读歌词,学生兴趣高涨,觉得很好玩。学生边拍边朗读歌词,既进行了节奏训练且能更快的学会歌曲,又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了学生审美感,陶冶了学生情操。
三、 图、文、声并茂的形象化
传统音乐教学中,黑板挂图,以静态形象为主,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感到单调、枯燥。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信息同步的特点,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形象逼真、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氛围。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优点,给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形成冲击力,学生全神贯注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从而拨动学生兴趣的心弦,学生在愉悦的音乐氛围中更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好,更能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于是学生愉悦地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听”中感受音韵美;“想”中感受意境美。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景,让他们沉浸在一片美的海洋中。心情也是无比愉悦,例如上《小溪流水响叮咚》这一课时,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有小溪、像面镜子、有光明的太阳……好一幅美丽的风光画面。学生边欣赏边听歌曲,图片随着歌曲变化,呈现出祖国美好田园的意境。音乐优美抒情,歌词美好清晰,画面形象逼真,它直观形象地展現作品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让学生感受流水潺潺、阳光柔柔、山野灿烂、绿树成荫、农民勤劳、祖国美好的画面。让学生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得到美的熏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充分体验愉快的心境。让学生在音乐课中眼、耳、脑等都调动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 舞蹈教学的快乐化
新课标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与体验。听、说、读、写、唱是参与、舞蹈更是一种让学生容易积极参与体验的一种教学手段,舞蹈就是用肢体语言在音乐的情感和意境的启迪下,用身体演绎出它的节奏。小学生们年龄小、活泼好动、天真可爱,注意力低下,音乐教学中,如果一板一眼去教唱,学生们会感觉很枯燥乏味,如果在音乐教学中采用愉快地舞蹈教学,学生和老师可以一起创编舞蹈或学生与老师轻轻律动,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伸展腰姿、点头挥臂。努力营造愉快、有趣、轻松、活泼地音乐氛围,学生过歌唱边尽情舞蹈、充分感受到音乐与舞蹈的美妙结合,身心得洗礼,愉悦的神情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学生得到了音乐的净化,对未来的生活与学习充满期待,一颗颗向上迸发的心由此而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妈妈格桑拉》时,课件中的藏族舞蹈的韵律、特点得以充分展示。学生欣赏后都被舞蹈所吸引,我马上问同学们想不想学习这种少数民族舞蹈,告诉学生藏族舞蹈和我们汉族舞蹈不同,比较常见的藏族舞蹈有弦子、锅庄、踢踏等,它的动作特点是:颤、开、左、绕。强调舞蹈时膝、脚、腰、胸、手、肩、头、眼的统一配合及统一运用,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中的重要舞蹈。这样,我们从学习藏族舞蹈入手,学生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边学边听歌曲,学生一会儿就了解与掌握了舞蹈并且熟悉了歌曲。学生一直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快乐包容着孩子们。这样一来,丰富了教学内容、陶冶了学生情操、愉悦了学生身心,使他们对音乐课充满期待。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丰富教学手段、设计愉快的教学方法,可以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让音乐成为他们一生快乐的源泉。
作者简介:
顾翠华,四川省绵阳市,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