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论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中职学校体育教育的融合与发展,针对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中职体育课堂中缺乏整体规划与合理布局、缺乏多元探究与开发力度、缺乏师资与互动机制、缺乏统一标准与教材和理论、缺乏宣传与全局观等问题,提出标准引领,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德能勤发展;强化师资,编写融教学、锻炼于一体的专业教材;创建基地,先试点后推广,营造全民健身大课堂等对策。
【关键词】广西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中职学校 体育课堂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B-0165-02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省份相邻,与海南隔海相望,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风土人情以及文化氛围,形成了特有的社会文化、生产生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12 个世居民族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类是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如抢花炮、赛龙舟;另一类是以表演项目为主,如武鸣的壮族“三月三”唱山歌,梧州藤县的舞狮、抛高杆绣球等。它们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成为民族成长记忆中永恒的文化标签,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共鸣,集群众性、娱乐性、健身性、趣味性、民族性于一体。
(一)现实意义。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职必修课之一,旨在帮助学生发展体能和体育实践能力,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职业体能发展奠定基础。当前,广西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一般分为包含基本体能、职业核心素质、健康体育的基础模块,以及开设有田径、球类、民族传统体育与武术等项目的拓展模块。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体育教学内容,不仅可以丰富中职体育课程的内涵,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还可以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学习热情,增强民族情感和凝聚力。
(二)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缺乏整体规划与合理布局。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看到三大球、田径、健美操等项目仍然是学校的主流课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抛高杆绣球、三人板鞋、竹竿舞等项目只是作为趣味体育课或者体育课日常热身的一部分,而非课程的主体。一些具有深厚民族文化的体育项目如舞龙舞狮等基本没有走进中职体育课堂。一定程度来说,这离我们大力倡导的“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理念和目标还有一定距高。
2.缺乏多元探究与开发力度。当前对少数民族体育进中职课堂的研究多处于探讨其竞技功能、审美特征、价值取向、人文关怀等方面,而该如何做到与中职学生有交集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因此,体育教学也呼唤多元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出现以及适度合理的开发。
3.缺乏师资与互动机制。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快速普及所带来的冲击,导致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关注度和热情度普遍不高。这其中也与缺乏专业人才、缺乏项目培养、缺乏经费投入有着极大的关系。中职学生每年都有很多机会参加全国、全区举办的各类专业技能大赛、“文明风采”、“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等竞赛,但能参与的体育赛事较少,影响力较大的广西学生运动会上,也只开设了抛绣球和板鞋竞技这两个传统体育项目。这对于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来说,未能很好地达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效果。
4.缺乏统一标准与教材和理论。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评价、考核标准、教材、理论研究尚未形成系统,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教师仅凭自己掌握的项目内容,或者向传统体育工作者了解技术动作后组织开展教学,造成传授理论内容较虚,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5.缺乏宣传与全局观。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以来,广西少数民族体育事业得到了较为迅速地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不应当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还应当通过媒体的正面宣传和帮助进行推广和实施。当然,学校不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还应当更好地发挥阵地作用,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体育项目。
(一)标准引领,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德能勤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品牌优势,科学推进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中职体育课堂,学校以标准化建设为主线,以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为契机,突出标准引领,开放合作,并通过整合学校现有的民族特色资源,优化布局,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体育运动、艺术活动、信息化设施建设,既重视资金、设施等硬实力的补充,又重视人才、科技与管理技术等软实力的构建。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协会、企业、媒体、社会体育组织等各类主体参与,多渠道、多形式调动社会和市场参与的积极性,稳步扩大覆盖面,促进德能勤发展。
(二)强化师资,编写融教学、锻炼于一体的专业教材。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体育教师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一支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师资队伍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中职体育课堂的贡献无疑是积极、关键的。因此,为了使体育教师更好地做到“一手抓现代体育科学知识传授,一手抓少数民族体育知识与技能传承”,中职学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培训经费,拓宽培训渠道,推进民族体育教学理论与中职体育实践的改革和创新。
在强化师资培训的同时,中职学校也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实际,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认真编写少数民族体育的教材,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来源、演变、特点、学习目标、动作要领、技术分析等角度进行编排,编写融教学、锻炼于一体的体育专业教材,凸显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
(三)创建基地,先试点后推广,营造全民健身大课堂。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优势,依据学校具体实际和中职体育课程的功能定位,合理确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中职课堂的开发强度,把一些具有典型经验的中职学校建设成为示范性基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学校、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競技项目训练基地等,着力推进创新试验,集中精力加快推进基地建设和试点学校的开发开放建设。同时,通过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制定相应的工作规范,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使这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基地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新路径新模式,以点带线,以线连面,建立政府、社会、学校、社区(村)、家庭共同保障体系,从而营造全民健身大课堂。
第一,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不应当是单一的体育学研究,而应该是涵盖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民族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融合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市场发展、人才培养、民族政策、文化建设等重要因素。
第二,加强对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可以从建立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库和少数民族体育基地着手,形成完整的少数民族体育学科体系,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民族体育文化氛围,为中职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民族间文体的大融合。
第三,学校是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场所。校方应根据时代要求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辩证地学习、继承和发扬,而不应该盲目地推广、一刀切。一些由于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本身原因而不适合在学校开展的项目,还需要进一步整理和改造。
第四,中职学生活泼好动,个性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对特色鲜明的民族体育有着较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中职课堂对促进学生科学锻炼身体、提高身心健康、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体育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让少数民族体育更顺利地走进学校、走进学生的课堂和生活。
第五,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与舆论引导,以积极提升中职教育形象为目的,加大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功能的挖掘和传播,加大对中职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改革、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的宣传力度,为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马明珠,徐金兰.少数民族体育与学校体育关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8)
[2]张建华,常毅臣,芦平生.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价值、进展与走向[J].中国体育科技,2013(3)
[3]黄丽英.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路径探讨——以河池市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
[4]韦丽春.民族地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实践研究——以河池学院为例[J].河池学院学报,2013(3)
[5]张守平,王天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入高校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7)
【作者簡介】梁仿奕(1985— ),男,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责编 刘 影)